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4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7篇
中国医学   1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春雨  王张  王平  孟宪丽 《中草药》2013,44(7):918-922
代谢组学技术是20世纪90年代中期继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的又一门新兴组学技术,在方法学上具有整体性、系统性及综合性的特点,与中医药理论的整体观、动态观、辩证观相吻合.主要综述了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中药效应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并对代谢组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2.
5种大黄游离蒽醌大鼠在体肠吸收的单向灌流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5种大黄游离蒽醌混合物(FAM,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状况.方法 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肠吸收模型,HPLC法测定灌流液中FAM的浓度,分别考察FAM中5种物质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及胆汁引流十二指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药物表观吸收系数(Papp).结果 芦荟大黄素、大黄素和大黄酸主要吸收部位为十二指肠,大黄酚在十二指肠和结肠段的吸收均较大,大黄素甲醚主要吸收部位为结肠;各物质在回肠段的吸收速率均最低(P<0.05).结论 FAM作为肠灌流液时,各物质的吸收与肠道的酸碱内环境和物质本身的脂溶性有关,同时可能存在相互间吸收的竞争与拮抗作用.胆汁对FAM在十二指肠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单向肠灌流实验表明FAM在各肠段吸收良好,这与体循环血液中除大黄酸外各物质测定浓度较低存在矛质,推测这与相关物质的肠道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行PCI治疗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应用替格瑞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STEMI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154例,随机分为替格瑞洛组79例,氯吡格雷组75例,比较分析2组治疗1,6,12个月时全因死亡率、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出血事件及呼吸困难等指标。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测2组患者治疗5 d时血小板抑制率和抵抗率。结果:替格瑞洛组1,6,12个月时全因病死率、MACE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发生率较氯吡格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支架内再狭窄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左室射血分数优于氯吡格雷组(P<0.05);替格瑞洛组呼吸困难发生率高于氯吡格雷组(P<0.05),但症状轻微,无需特殊治疗;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 d时替格瑞洛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69.22±12.34)% vs (46.87±22.1)%(P<0.05),血小板抵抗率低于氯吡格雷组(2.53% vs 22.67%)(P<0.05)。结论:在行PCI治疗的STEMI合并DM患者中应用替格瑞洛可改善预后,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考察灯盏乙素结构修饰物灯盏乙素乙酯的透血脑屏障性能,对脑神经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体外血脑屏障模型,结合HPLC技术评价药物的透血脑屏障能力,采用体外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结合噻唑蓝法测定细胞存活率,采用激光共聚焦技术评价药物对谷氨酸、氯化钾诱导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灯盏乙素乙酯对血脑屏障的透过率可达86.9%,能明显提高细胞存活率(P  相似文献   
95.
目的:建立BV2细胞缺氧损伤模型,研究没食子酸通过NF-κB通路对缺氧诱导的BV2小胶质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BV2小胶质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通过三气培养箱建立BV2小胶质细胞缺氧损伤模型,低剂量、中剂量及高剂量组分别给予1.7 g/mL、3.4 g/mL、8.5 g/mL没食子酸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检测没食子酸对缺氧的BV2细胞的保护作用,使用试剂盒检测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的含量,ELISA检测上清中炎症因子表达水平(TNF-α、IL-1β、IL-6),Western blot检测BV2细胞内p-IKK/IKK、p-IκB/IκB和pNF-κB p65/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水平以及NF-κB p65的核位移。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缺氧可造成BV2细胞培养基上清液LDH的活力增加和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的释放,细胞中SOD活力降低,MDA和ROS的水平升高,NF-κB通路(p-IKK/IKK、p-IκB/IκB和p-NF-κB p6...  相似文献   
96.
大黄-黄芩药对抗内毒素有效部位的筛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大黄-黄芩药对水煎液和3个极性提取部位的抗内毒素活性,进行抗内毒素有效部位筛选。方法:采用试管凝胶法和动态浊度法分别测定各提取部位和其含药血清体外抗内毒素活性,同时建立内毒素发热大鼠模型,通过测定大鼠肛温变化观察各提取部位体内抗内毒素活性。结果:大黄-黄芩药对的正丁醇部位在体内外实验中均显示良好的抗内毒素活性,其活性强于水溶性部位和氯仿部位。结论:正丁醇部位为大黄-黄芩药对抗内毒素的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97.
红景天有效成分对缺氧缺糖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景天有效成分对缺氧缺糖心肌细胞损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体外缺氧缺糖心肌细胞损伤模型,分别测定细胞MTT、LDH和MDA的变化,观察红景天单体成分红景天苷、酪醇、没食子酸、德钦红景天苷、草质素-7-O-(3'-β-D-葡萄糖)-α-L-鼠李糖苷5种成分对心肌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并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不同单体成分对心肌细胞HIF-1αmRNA的表达。结果:5种单体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促细胞活力,减少LDA和MDA的含量,其中单体成分红景天苷、酪醇能明显上调HIF-1αmRNA的表达。结论:红景天有明显抗缺氧作用,5种单体成分对缺氧缺糖心肌细胞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HIF-1αmRNA的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制剂通脉醒脑滴丸防治脑缺血卒中的作用机理。方法:选用线栓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法复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脑组织PI3K、Akt和PTEN的表达,并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测定脑组织HIF-1a和VEGF的表达,考察通脉醒脑滴丸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作用。结果:通脉醒脑滴丸能上调脑组织PI3K、Akt、HIF-1a以及VEGF的表达,下调PTEN的表达。结论:研究初步证实通脉醒脑滴丸对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介导PI3K/Akt细胞存活通路的激活或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小檗皮浸膏对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蛋白激酶C-β(PKC-β),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探索该药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选用18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db/m型同性同窝瘦型小鼠为对照。采用随机方法将db/db小鼠分为db/db组,小檗皮高、中、低剂量组(1.50,0.75,0.38 g·kg~(-1)),羟苯磺酸钙组(0.23 g·kg~(-1)),盐酸小檗碱组(0.135 g·kg~(-1))。相关药物连续ig 2个月,并于ig 2个月末处死小鼠。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3种因子在视网膜结构的表达情况,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视网膜内3种因子的基因与蛋白表达。结果:与db/m组比较,db/db组视网膜组织PKC-β,VEGF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显著增加(P0.01);HIF-1α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量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b/db组三种因子的基因与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db/db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视网膜组织PKC-β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5),小檗皮高剂量组视网膜组织PKC-β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显著降低(P0.01),其他各给药组较db/db组PKC-β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视网膜组织HIF-1α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檗碱组、小檗皮低剂量组视网膜组织VEGF免疫组化反应呈阳性,表达明显降低(P0.01),其他各给药组视网膜组织VEGF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b/db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HIF-1α基因表达明显降低(P0.05),其他各给药组PKC-β,HIF-1α,VEGF基因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db/db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盐酸小檗碱组、小檗皮高、低剂量组PKC-β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小檗皮中剂量组PKC-β蛋白表达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羟苯磺酸钙组、盐酸小檗碱组、小檗皮高、中剂量组HIF-1α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小檗皮低剂量组HIF-1α蛋白表达量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给药组VEGF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小檗皮浸膏防治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KC-β,HIF-1α,VEGF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对山风、九层风、战骨、三叶青藤、山芝麻、红鱼眼等6种壮药及其复方牙膏进行抗炎镇痛止血活性筛选,研制高效壮药牙膏。方法:用小鼠耳肿胀法及大鼠足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用小鼠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小鼠局部止血实验观察其止血作用。结果:6种牙膏在抗炎方面与空白组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镇痛方面,除三叶青藤组和战骨组外,其他组与空白组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山风和山芝麻及其复方牙膏还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P〈0.05)。结论:山风等6种壮药牙膏均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三叶青藤和战骨牙膏镇痛效果不理想,而其他壮药牙膏均具有较强镇痛作用。尤其是山风单方和复方牙膏山风牙膏镇痛止血效果优于两面针牙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