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8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2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凝血因子Ⅻ(FⅫ)C46T基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冠心病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系。 方法: 应用突变分离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方法检测378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凝血因子Ⅻ C46T基因多态性。 结果: FⅫ C46T基因多态性的等位基因C、T频率在冠心病组(168人)和对照组(210人)分别为29.8%、70.2%和31.4%、68.6%,基因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 平衡定律(2=0.244, P>0.05)。CC基因型、CT基因型、TT基因型在冠心病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9.5%、40.5%、50.0%和5.2%、52.6%、42.2%, 其分布差异显著(2=6.393,P<0.05)。与CC基因型比较,CT基因型降低冠心病危险度57%(OR=0.43, 95%CI 0.19-0.97)。TT基因型在冠心病组ACS亚组和非ACS亚组的频率分别为46.3%和64.3%,其分布差异显著(2=4.200,P<0.05)。C46T基因型频率在冠脉狭窄支数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 汉族人群中FⅫ C46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存在相关性,其C→T突变可能有预防冠心病和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2.
氟伐他汀抗氧化改善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长期应用对SD大鼠心肌梗死(AMI)心室重塑过程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结扎雄性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心肌梗死模型,将大鼠分为2组,AMI组(n=7)以蒸馏水灌胃,氟伐他汀组(n=8)以氟伐他汀20 mg·kg-1·d-1灌胃;另设假手术2组,分别以蒸馏水和氟伐他汀灌胃.8周后心脏超声、血液动力学、心脏形态学分析;检测血浆总胆固醇(Tch)、一氧化氮(NO)、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心肌LPO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超氧阴离子和NO的分布;RT-PCR、免疫组化检测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NOS2)、p22phox的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结果:与AMI组比较,氟伐他汀组左室舒张末压降低[(18.24±6.58 vs 10.74±4.71)mmHg,P<0.05]、右室相对重量减轻[(0.92±0.19 vs 0.71±0.13)g/kg,P<0.05]、左室后壁厚度减少[(3.04±0.28 vs 2.60±0.36)mm,P<0.05];AMI后射血分数无影响,但肺相对重量减轻[(5.79±2.92 vs 3.69±0.68)g/kg,P<0.05];血浆和心肌LPO水平降低[(8.64±0.59 vs 7.71±0.66)μmol/L,P<0.05;(3.12±0.38 vs 1.93±0.40)ng/μg.pro,P<0.01],NO的过度表达抑制和GPx水平增加[(436.87±47.22 vs 313.78±34.35)mg/dl,P<0.01;(66.13±8.31 vs 79.78±2.38)mg/dl,P<0.05].氟伐他汀干预后增加NOS2、p22phox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均下降(P<0.01).血浆总胆固醇水平减低,但无显著性差异[(59.40±14.15 vs 48.30±8.83) mg/dl,P>0.05].结论:氟伐他汀参与了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塑过程,其中可能包括抗氧化机制.  相似文献   
93.
本研究以复方呋塞米为充血性心衰治疗组,呋塞米为对照组,采用多中心、开放、随机对照设计。治疗组6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消肿显效率为78.3%,总有效率为88.3%;对照组分别为66.7%和73.4%。治疗组纠正心功能不全显效率为53.3%,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分别为43.3%和83.3%。表明两组对充血性心衰引起的水肿均有显著的消肿利尿,改善心功能作用。治疗组用药后尿K~ 排出比用药前减少(p<0.01),而对照组K~ 排出明显增多(p<0.01)。同时治疗组用药前后尿Mg~( )、Ca~( )排出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则尿Mg~( )、Ca~( )排出比用药前有所增加(P<0.05)。治疗组用药期间不补K~ ,用药后血清K~ 比用药前轻度增高(P<0.01),对照组虽治疗期间口服氯化钾,但用药后血清K~ 与用药前比较仍降低(P<0.05)。结果表明,复方呋塞米有明显保钾利尿作用,同时也有一定的保镁、钙作用。  相似文献   
94.
95.
目的:观察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内皮素-1(ET-1)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协同作用,并进一步研究可能的机制。方法:5-溴-2’-脱氧尿嘧啶(BrdU)掺入法和细胞计数法观察对VSMC增殖的影响,Western免疫印迹法观察ET-1对VSMCbF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bFGF和ET-1能协同促进VSMCBrdU掺入和细胞增多,并且在一定剂量和时间范围内呈量效、时效关系。同时ET-1剂量依赖性上调bFGF和FGFR-1蛋白,表达高峰分别为24和48h,二丁酸佛波脂(PDBU)预耗竭细胞内蛋白激酶C(PKC)后该上调作用显著下降。结论:bFGF和ET-1对VSMC增殖具有协同作用,与ET-1上调bFGF和FGFR-1蛋白有关,上调作用呈PKC依赖性。  相似文献   
96.
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变化及叶酸治疗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与冠心病(CAD)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2000年6月~2002年4月,我们对部分老年CAD患者的血浆Hcy、叶酸和维生素B12进行了检测,并对高Hcy血症者给予叶酸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7.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分泌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活性上调中的作用,探讨IL1β调节MMP2活性的可能机制。方法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Zymography检测MMP2活性,Western印迹法分析MMP2蛋白表达水平,硝酸还原酶法及黄嘌呤氧化酶法分别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NO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IL-1β刺激后,细胞培养液的MMP2活性上升为对照组的(5.67±1.09)倍(P<0.05),而IL-1β氨基胍(AG)组MMP2活性则为对照组的(7.76±1.24)倍(P<0.05);IL-1β刺激后,细胞培养上清中MMP2蛋白表达量上升为对照组的(3.26±0.32)倍(P<0.05),而IL-1β+AG组MMP2蛋白表达量则为对照组的(4.35±0.48)倍(P<0.05);对照组细胞培养上清中NO、MDA水平分别为(2.89±0.81)μmol/g.protein、(8.85±2.80)μmol/g.protein,II-1β刺激后细胞培养上清中N0、MDA水平上升为(116.85±20.29)μmol/g.protein、(24.91±6.24)μmol/g.protein,IL1β+AG组NO水平[(36.78±7.18)μmol/g.protein]较Il-1β组降低(P<0.05),而MDA水平[(55.75±17.49)μmol/g.protein]则较IL1β组上升(P<0.05)。结论IL1β刺激VSMC后释放的NO可能通过抑制IL1β诱导的超氧化物的大量产生而对MMP2活性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研究钙离子结合蛋白S100B在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清洁级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体重(220-240)g,由浙江大学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通过缩窄腹主动脉建立心力衰竭大鼠模型,术后第二周仍存活的20只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10只)和卡维地洛组(10只),在术后第2周各以生理盐水和卡维地洛灌胃,共4周.假手术组(10只)仅分离腹主动脉不束扎.术后第6周,应用MEDLAB-U/4CS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测定血流动力学.麻醉处死后,取左室心肌检测S100B蛋白表达,RT-PCR法测定S100BmRNA水平.计基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多组间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两两问比较应用Student-Newman-Keulsa法进行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手术组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24.8±5.2)mmHg vs.(2.1±0.7)mmHg],左心室内压最大收缩和舒张速率(±dp/dtmax)下降[(1543.6±277.9)mmng/s vs.(2640.4±481.3)mmHg/s和(-1352.5±202.3)mmHg/s vs.(-1873.2±412.3)mmHg/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和P<0.05).卡维地洛组的LVEDP(12.7±1.1)mmHg,介于手术组和假手术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p/dtmax为(2372.3±92.6)mmHg/s和(-1786.4±62.6)mmHg/s,明显高于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心肌没有S100B阳性细胞和S100BmRNA表达;手术组心肌有大量胞浆棕黄色的S100B阳性细胞和S100BmRNA表达;卡维地洛组S100B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而且S100BmRNA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100BmRNA表达量与LVEDP、+dp/dtmax、-dp/dtmax相关,相关系数r=0.847、-0.853、-0.689,P均<0.01.结论 S100B在衰竭心肌细胞中表达明显增多,与心功能呈负相关;在心力衰竭中起负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观察经皮经腔室间隔(IVS)化学消融术(PTSMA)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的近期疗效。方法:利用 Sigwart法行 PTSMA治疗 HOCM25 例,术前后记录左室血流动力学变化、心电图变化;消融前及术后1个月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 IVS 厚度及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结果:术后即刻,静息时LVOTG由(72.6±25.9)mmHg(1 mmHg=0.133 kPa)降至(21.8±7.4)mmHg,主动脉收缩压由(120.5±7.1)mmHg升至(140.8±8.2)mmHg,主动脉舒张压由(68.5±6.8)mmHg升至(79.3±7.5)mmHg,冠状动脉舒张期灌注压由(44.1±6.0)mmHg升至(55.7±7.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超声心动图测量,术前IVS平均厚度为(23.2±3.7)mm,术后1 个月为(21.6±3.8)mm;术前 LVOTG为 (74.6±28.8)mmHg, 术后 1个月为(18.0±6.2)mmHg(均P<0.05)。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3.1±0.4)级,术后 1 个月提高到(1.8±0.5)级。术后有永久性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5 例,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 1 例。结论:PTSMA能显著降低LVOTG,提高冠状动脉灌注压,改善症状,治疗HOCM近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00.
感染病原体总负荷对冠心病危险及血清C-反应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感染病原体总负荷、血清C 反应蛋白 (CRP)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冠心病组 10 2例 ,对照组 62例 ,检测血清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 5种IgG型抗体以及CRP水平。根据抗体阳性数分为少于或等于 (≤ ) 2个抗体阳性患者、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 5个抗体阳性患者 ,分析抗体阳性率与冠心病的关系、感染病原体总负荷、CRP水平与冠心病的关系。  结果 :抗肺炎衣原体、抗巨细胞病毒、抗腺病毒、抗单纯疱疹病毒 1型、抗幽门螺旋杆菌等 5种IgG型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 79 88% (13 1/164 )、 71 95 % (118/164 )、 66 46% (10 9/164 )、 83 5 4% (13 7/164 )、 43 90 % (72 /164 )。接近 80 %的患者有 3种或 3种以上抗体阳性。用危险因素调整后的以上 5种病原体对冠心病危险作用大小的危险比及其 95 %可信限分别是 4 4(1 8~ 10 6)、 11 9(5 0~ 2 8 6)、 2 7(1 3~ 5 5 )、 5 5 (2 0~ 14 7)、 0 1(0 0 4~ 0 2 3 ) ,相互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个抗体阳性患者、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 5个抗体阳性患者其冠心病百分率分别是 2 5 0、60 7、 10 0 0 (P <0 0 5 )。 3~ 4个抗体阳性患者与≤ 2个抗体阳性患者比较 ,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