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2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背景:人骨髓内间充质干细胞含量稀少,且随着年龄增加或体质衰弱细胞数量会逐渐减少,因此进行大量扩增非常必要,但目前关于扩增后各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是否相同仍无准确定论。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传代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着眼于推荐其应用于临床组织工程的实际需求。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10在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骨科和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于非造血系统疾病的患者骨髓,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骨科提供。 方法:从患者髂后上棘抽取骨髓,Percoll法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当细胞融合至90%以上时胰酶消化传代,定期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各代细胞形态变化,取第2代细胞用于指标检测。 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分裂及凋亡坏死比例。 结果:传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均一,呈梭形、纺锤形,克隆样生长,培养至9代后生长减慢,并出现胞浆空泡化、胞体变大等老化现象。第2代细胞表面标志CD44,CD106,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则呈阴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到第9代MTT值达到最高,从第10代开始MTT值下降。细胞增殖到11代,分裂期细胞数量仍呈上升趋势,但从第6代开始凋亡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第8代以后凋亡细胞数量达到60%以上。 结论:通过对各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分析,推荐使用第3~6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使用。  相似文献   
92.
四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融合手术中应用和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观察和比较4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优点和不足。方法:101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分别采用AO、Caspar、Orion和Zephire颈椎前路固定系统固定。与单纯植骨融合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和融合情况。结果:患者症状特征术后明显改善;未发现手术并发症,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组融合率明显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结论:4类钢板均能提供充分的颈椎稳定性,使用安全,Zephire钢板较其余钢板系统使用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93.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elective posterior rhizotomy SPR)经过近20年的临床实践,已被公认为当前缓解脑性瘫痪痉挛效果最确切的手术.本文就SPR的历史、技术要点、疗效评估、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及发展前景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94.
目的:观察和比较4种颈椎前路钢板在颈椎前路融合手术中的优点和不足.方法:101例颈椎病、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患者进行前路椎间盘减压、植骨融合同时分别采用AO、Caspar、Orion和Zephire颈椎前路固定系统固定.与单纯植骨融合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症状体征缓解程度和融合情况.结果:患者症状特征术后明显改善;未发现手术并发症,颈椎前路钢板固定组融合率明显优于单纯植骨融合组.结论:4类钢板均能提供充分的颈椎稳定性,使用安全,Zephire钢板较其余钢板系统使用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95.
俞兴  徐林  毕连涌  李鹏洋 《中华医学杂志》2008,88(27):1905-1908
目的 探讨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下植人腰椎弓根螺钉的效果.方法 2003年9月至2006年12月收治各类腰椎需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患者401例,分别采用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A组)和传统X线透视法(B组)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同时采用术中三维影像系统评估螺钉位置的精确性;分析比较两组螺钉位置、平均每枚螺钉植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近期并发症.结果 A组(95.3%)螺钉位置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84.1%),平均螺钉植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低于B组;A、B两组分别为(3.7±0.6)min和(7.8±2.3)min、(134±48)min和(179±62)min、(272±153)ml和(455±289)ml.A组未发现螺钉植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术中三维影像脊柱导航使腰椎弓根螺钉植入更精确、快速和安全,减少螺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患者和医生X线被动辐射.为腰椎脊柱手术精确化、微创化、安全化发展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选择.  相似文献   
96.
背景:非融合技术在临床应用日益广泛,棘突间撑开装置便是其中重要的一员,与传统融合技术相比具有独特的生物力学优势,随着假体设计和植入技术不断改进,在未来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目的:对腰椎棘突间撑开装置的生物力学及有限元分析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方法:第一作者以"腰椎,棘突间装置,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检索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以"Lumbar spine,Interspinous devices,Biomechanics,Finite element analysis"检索PubM ed数据库、SpringerL ink数据库。纳入有关腰椎棘突间撑开装置生物力学分析或有限元分析的研究,排除重复研究。通过阅读摘要初步筛选,共选取44篇文献进行综述,其中中文8篇,英文36篇。结果与结论:(1)就生物力学研究而言,几种临床较为常见的棘突间撑开装置都可以通过限制屈伸活动增加置入节段矢状面的稳定性,对相应节段的侧弯和旋转无影响或影响较小;(2)不同植入物尺寸、置入位置对置入节段和邻近节段影响的研究报道较少;(3)三维有限元分析通过应力云图可直观分析棘突间撑开装置置入前后椎间盘、椎板峡部和小关节等结构承受应力分布的变化。生物力学研究及有限元分析均证实,棘突间撑开装置对椎间盘、小关节有明显分担负荷作用,同时对邻近节段的活动、应力没有产生明显影响;(4)提示棘突间撑开装置短期生物力学优越性明显,其长期生物力学优势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有限元分析可以模拟不同在体力学环境,分析棘突间撑开装置置入后不同研究对象力学分布变化,是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估棘突间撑开装置力学作用机制的手段。  相似文献   
97.
目的:系统评价前路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anterior cervical artificial disc replacement,ACDR)与前路颈椎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2016年5月1日以前Pub Med、Embase、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应用ACDR与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 Ied trials,RCT)及队列研究(cohort study)的文献,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质量采用改良Jadad量表及MINORS量表评价,提取各研究中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时的颈部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颈痛VAS评分、上肢痛VAS评分、SF-36评分、神经功能改善率、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再手术率、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数据,并将这些研究的数据通过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9篇文献、2570例患者,随访时间24~60个月,ACDR组1601例,ACDF组969例。纳入文献改良Jadad评4分3篇,3分4篇;MINORS评分18分2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24个月、48个月、60个月随访时,ACDR组的NDI[SMD=0.52;95%CI:(0.43,0.62),P0.00001]、颈痛VAS[SMD=0.19;95%CI:(0.10,0.29),P0.0001]、上肢痛VAS[SMD=0.15;95%CI:(0.06,0.25),P=0.002]、SF-36生理健康评分(PCS)[SMD=0.35;95%CI:(0.25,0.44),P0.00001]改善均优于ACDF组;神经功能改善率[RR=1.01;95%CI:(0.97,1.05),P=0.54]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上位椎间盘退变[RR=0.43;95%CI:(0.37,0.51),P0.00001]、下位椎间盘退变[RR=0.35;95%CI:(0.19,0.66),P=0.001]、再手术率[RR=0.30;95%CI:(0.23,0.40),P0.00001]、不良事件发生率[RR=0.72;95%CI:(0.58,0.89),P=0.003]、满意度[RR=1.08;95%CI:(1.04,1.11),P0.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CDR组均优于ACDF组。结论:ACDR和ACDF治疗双节段颈椎病在改善神经功能方面一致,但在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手术相关并发症方面,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98.
腰椎融合术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标准术式,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加速受到广泛关注。术前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已被大部分学者认为是术后ASD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是近十年来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术前已存在的邻近节段退变对术后ASD影响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希望利于脊柱外科医生全面评估术前邻近节段退变,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进而减缓术后A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DDD)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人们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椎间盘退变的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且有年轻化趋势。目前这类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非手术及手术两种方法,但均不能从组织学上根本逆转椎间盘细胞退变。近年  相似文献   
100.
病毒株的选择:在设计跨突触研究中。研究者应选择对病毒各种特性熟悉的毒株。PKV-Bartha最接近这一标准。然而,使病毒力减弱的基因改变影响了它的趋性,把PRV-Bartha注射到玻璃体内.相对于毒力强的PRV—Becker株,会引起一个有限的感染模式。病毒株选择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关于病毒跨突触感染的方向。许多研究在CNS外周投射器官接种,以产生CNS的逆行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