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3篇
临床医学   2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应用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行腰椎后外侧融合初步效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在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中应用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nHAC/PLA)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随访分析64例腰椎多节段椎板切除减压、后外侧植骨融合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各类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植骨材料采用nHAC/PLA颗粒和自体骨颗粒混合,采用VAS疼痛10分法和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组手术疗效标准评估;腰椎正、侧及屈、伸动力位X线片判定融合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切口愈合良好;1年和1年半复诊术后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90.3%和94.4%,融合率分别为83.9%和88.9%,假关节发生率为0,椎弓根螺钉无松动和移位。结论:纳米晶胶原基骨材料在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中应用是安全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自体骨移植的补充,两者混合使用效果接近自体骨,弥补了减压过程中自体骨的不足.避免再取髂骨。  相似文献   
102.
脊髓损伤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损伤,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近年来发现脊髓室管膜区存在内源性神经干细胞(ENSCs)具有促进脊髓损伤修复的潜力。脊髓损伤及微环境改变等可使脊髓室管膜区的ENSCs激活、增殖、分化,进一步修复受损的神经结构。虽然脊髓室管膜区ENSCs在脊髓损伤修复中具有积极作用,但其机制尚无定论。本文对脊髓室管膜区ENSCs在脊髓损伤修复中潜在作用机制进行综述,为基础和临床领域全面认识脊髓室管膜区ENSC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背景:异位骨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临床中不同亚型的异位骨化具有不同病因或诱导因素,但在异位骨化中后期进展阶段又表现出相似的病理过程,其中由于创伤等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异位骨化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的:对近年获得性异位骨化发生发展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行综述。方法:以“分子生物学,异位骨化,机制”为检索词在中国知网、万方医学数据库进行检索,以“molecular biological,heterotopic ossification,mechanisms”为检索词分别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及Google Scholar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并根据获得文献进行补充检索,对所得文献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31篇文献进行综述分析。结果与结论:(1)获得性异位骨化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隐匿性,因此该疾病的诊疗有一定的困难。(2)文章通过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获得性异位骨化涉及骨形态发生蛋白、转化生长因子β、Hedgehog、Wnt及mTOR共5条主要信号通路,同时在局部微环境中涉及到Runx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强化理疗方案治疗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后肌力下降的疗效。方法采用运动疗法、理疗、电针治疗及中医手法相结合的方案治疗SPR术后肌力下降28例(治疗组);采用单纯运动疗法治疗16例(对照组)。对比术后当日、术后2周患儿小腿主要肌肉肌力。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儿肌力高于对照组(P<0.05),并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强化理疗方案可以使患儿SPR术后肌力快速恢复。  相似文献   
105.
刘瑞  徐林  张元智  俞兴 《中国临床康复》2012,(13):2287-2291
背景:目前Wallis非融合系统临床应用短期效果明显。目的:构建Wallis腰椎非融合系统有限元模型,分析Wallis腰椎非融合在腰椎不同生理运动情况下的应力分布。方法:选取8例腰椎间盘轻度退变的志愿者采用连续螺旋CT扫描,导入Materialise Mimics10.01软件,三维重建L4~5椎体及椎间盘三维模型,与文献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有效性。在AutoCAD2009软件中建立Wallis系统模型,导入Materialise3-Matic4.3软件,将重建的Wallis模型按标准手术模式与腰椎模型拟合,导入Abaqus6.9软件,生成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分析腰椎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运动时Wallis腰椎非融合系统的应力变化。结果与结论:实验所建立的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233438个单元,48174个节点;所建立的Wallis系统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共有11857个单元,3398个节点,将二者拟合,模型共有245295个单元,51572个节点,重建的三维模型可以精确地模拟Wallis非融合系统固定情况。通过应力云图显示前屈、后伸、侧屈及旋转运动下Wallis系统的应力分布情况,此模型说明Wallis系统参与了腰椎不同方向的活动,与腰椎很好地匹配,顺应了腰椎的运动,位于上下棘突之间的部分应力较大,且与下位椎体棘突相接触部分的应力最高。说明应用CT扫描技术及Mimics软件能直接与Abaqus软件进行对接,并能根据CT值直接赋值使Wallis腰椎非融合系统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更加快捷和精确,Wallis棘突间撑开器植入后可分担椎间盘应力和小关节压力,Wallis系统本身和棘突应力升高,有棘突骨折及植入物疲劳性断裂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可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n-HA/Col)复合骨材料在兔腰椎椎间缺损区的融合效果。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6只,通过经腹腔腰椎前路手术建立L5/6、L6/7和L7/S1节段椎间缺损的实验模型,其中L5/6椎间缺损区不植入任何材料,作为空白阴性对照组;L6/7椎间缺损区植入可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材料,作为实验组;L7/S1椎间缺损区植入固体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骨材料,作为阳性对照组。所有的动物在术后当日均进行放射学检查,分别在术后4、8、12、16周4个时间点处死4只动物,获取腰椎标本,评估植入材料融合情况;行X线和CT扫描三维重建观察椎间融合形态;Masson染色结果应用Image-proplus 6.0软件计算不同区域骨组织与所在区域的比值,分析椎间融合组织结构。结果术后当日CT显示造模成功。术后4、8、12、16周影像学和组织学结果显示:随着时间延长,L6/7和L7/S1椎间成骨逐渐增强,两者成骨能力无明显差异(>0.05),而L5/6椎间未见明显的成骨影像。结论可注射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在兔椎体间融合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三维影像脊柱导航指导脊柱畸形或脊柱翻修手术患者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方法:2003年9月-2007年12月,收治脊柱存在先天畸形或脊柱后柱结构缺损需进行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的患者58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并脊髓畸形31例、全椎板或半椎板切除术后脊柱不稳27例,在减压解除神经压迫同时在三维影像脊柱导航引导下行椎弓根螺钉固定矫形,采用三维影像系统评估螺钉位置的准确性,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为置钉位置准确;记录螺钉平均置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近期并发症。结果:58例患者共置入426枚螺钉,螺钉位置准确率为96%,螺钉平均置入时间3.90&#177;0.87min/枚,手术时间147&#177;65min,出血量312&#177;185ml,未出现螺钉置入相关的并发症。结论:术中应用三维影像导航对脊柱畸形或脊柱翻修手术患者行椎弓根螺钉置入快速、精确和安全,为高风险的脊柱脊髓畸形及脊柱翻修手术的精确性、安全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脊柱导航三维影像系统在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椎管狭窄症、多节段腰椎管狭窄症伴不稳或退行性侧弯、腰椎滑脱、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分别采用脊柱导航-术中三维影像系统(A组)和传统X线透视法(B组)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并采用术中三维影像系统评估螺钉位置的精确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螺钉位置、平均螺钉植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近期并发症.结果:A组螺钉位置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平均螺钉植入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低于B组.A组未发现手术近期并发症.结论:脊柱导航-术中三维影像系统使椎弓根螺钉固定手术更精确、简便、快速和安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为脊柱手术微创化、精确化、安全化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测量新型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在山羊颈椎的活动度。[方法]12只山羊随机分为3组,每组4只,包括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涂层的间盘假体组,非HA涂层的间盘假体组和假手术组。HA组和非HA组动物摘除C3/4间盘并置入相应国产人工颈椎间盘假体,假手术组仅行手术显露,未处理椎间盘。动态测量颈椎整体活动度及置换节段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结果]术后动物实验中所有山羊均成活,无切口感染及瘫痪。随时间推移HA组和假手术组的C2~C5ROM和C3/4ROM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非HA组的C2~C5ROM和C3/4ROM显著减少。术前及术后即刻三组间C2~C5ROM和C3/4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1和3个月时,HA组和假手术组的C2~C5  相似文献   
110.
IL-1β与TNF-α炎性因子作为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重要参与者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在椎间盘退变并最终导致下腰痛及神经根性症状全过程中,炎性因子从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机械创伤、过度负荷、基因易感及感染等因素的作用下,纤维环及髓核细胞合成TNF-α、IL-1β。这些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目前关于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病理生理过程中确切的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重点将在于阐述炎性因子在椎间盘退变中的调控机制、椎间盘退变的分子靶向治疗、细胞信号通路干预及寻找抗炎治疗的最佳时机上,为其将来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