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6篇
内科学   64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72篇
综合类   204篇
预防医学   59篇
眼科学   6篇
药学   93篇
  2篇
中国医学   97篇
肿瘤学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1.
肝豆状核变性又称wilson病(WD), 是机体铜代谢障碍造成体内铜蓄积,引起组织器官毒性损害的一种遗传代谢异常病.以肝脏损害为首发症状的WD在临床上少见.我院消化科于1982~2002年共收此类病人11例,经过针对性的治疗护理,临床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12.
在急性心肌梗死缺血心肌再灌注过程中常发生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表现为在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及梗死区血液灌流重建后一段时间内,有的病例发生血压骤降、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一系列病情恶化的现象.其发生机制主要与氧自由基生成、钙超载和白细胞活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813.
目的探讨仙茅苷对H2O2氧化损伤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心肌细胞,将其分为空白对照组、DMSO溶剂对照组(0.1%)、H2O2氧化损伤组(200μmol/L)、槲皮素干预组(槲皮素30μmol/L+H2O2200μmol/L)、低浓度仙茅苷干预组(仙茅苷0.5μmol/L+H2O2200μmol/L)、中浓度仙茅苷干预组(仙茅苷5μmol/L+H2O2μmol/L)、高浓度仙茅苷干预组(仙茅苷50μmol/L+H2O2200μmol/L)。用H2O2氧化损伤经槲皮素及不同浓度仙茅苷预培养24 h的心肌细胞,18 h后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心肌细胞内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并测定心肌细胞的凋亡率和生长抑制率。结果 H2O2氧化损伤后LDH、MDA含量明显升高,GSH-px活性明显下降,细胞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增加(P〈0.01);而经槲皮素、不同浓度的仙茅苷预处理组的心肌细胞,LDH、M DA含量明显下降,GSH-px活性明显升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和凋亡率均降低(P〈0.01);且仙茅苷对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结论仙茅苷预处理心肌细胞可保护H2O2所诱导的氧化损伤,其作用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增加抗氧化酶活性、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814.
目的 对山西产月季花Rosa chinensis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的分离和鉴定。方法 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波谱分析鉴定其结构。结果 从月季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胡桃苷(2)、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3)、萹蓄苷(4)、山柰酚-3-O-6″-反式-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5)、槲皮素(6)、没食子酸(7)、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8)、槲皮素-3-O-6″-反式-香豆酰基-β-D-葡萄糖苷(9)、山柰酚-3-O-2″-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0)、槲皮素-3-O-2″-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1)、山柰酚(12)和β-谷甾醇(13)。结论 月季花中主要含黄酮苷类化合物;在分离鉴定的成分中,化合物1~5、9~11和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15.
[目的]探讨治疗头颈部放疗病人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有效方法.[方法]将95例正在放疗并出现Ⅱ级口腔黏膜反应的头颈部肿瘤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对照1组32例、对照2组31例,观察组在放疗前、放疗后1 h给予鱼腥草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各20 mL+生理盐水30 mL超声雾化吸入,每次20 min,至放疗结束;对照1组病人给予康复新注射液2 mL+维生素B12注射液0.5 mg+生理盐水50 mL雾化吸入,方法同观察组;对照2组病人给予中草药养阴清肺汤方剂,每日水煎取汁500 mL,分别在放疗前、后1 h各服一半,至放疗结束.[结果]观察组病人显效率62.5%,总有效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1组的31.3%、87.6%及对照2组的6.4%、64.5%,P均<0.05.[结论]鱼腥草、丹参注射液合剂雾化吸入治疗头颈部放疗病人急性口腔黏膜反应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16.
目的探索扩张器置入术后留置引流管的时间。方法对30例扩张器置入术患者进行观察,在术后第2,4,6,8天采集引流管出皮肤处皮肤、出皮肤处引流管和引流管末端的样本。结果共采集标本170次,检出细菌5例,检出率2.9%;留置引流管5—8d时,出皮肤处皮肤和引流管有细菌检出;留置引流管7—8d时,引流管末端有细菌检出。结论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导致引流管感染的重要因素,时间≥7d,细菌逆行侵入造成感染的机会增大。  相似文献   
817.
818.
目的 研究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及分类树判别. 方法 对260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疑似病例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用分类树法(CART)建立判别预测模型. 结果 260例输入性疑似甲型H1N1流感病例中确诊12例,确诊率为4.62%,以中国籍海外留学生为主.单因素分析表明确诊病例与非确诊病例的年龄、性别、职业、腋下体温、红外线监测体温及主要体征和症状(咳嗽、腹泻、关节或肌肉疼痛、鼻塞、自觉咽痛、咽部或扁桃体红肿、流涕)的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RAT表明判别预测甲型H1N1流感的重要变量依次为年龄、体温、职业、有流涕、咽部或扁桃体红肿和咳嗽,准确率为95.77%. 结论 甲型H1N1流感疫情与既往流感大流行特征基本类似,CART判别预测有良好的初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19.
目的 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用牛磺胆酸钠建立SAP大鼠模型,取血清备用.将经原代培养的肺泡Ⅱ型上皮细胞随机分组,对照组加入不含SAP大鼠血清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基(DMEM)培养液;SAP组加入含SAP大鼠血清的DMEM培养液;SAP+AG490组用JAK激酶抑制剂AG490预处理细胞,加入含SAP大鼠血清的DMEM培养液.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STAT3活化状态;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mRNA表达;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检测蛋白水平;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C(SP-C)表达和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SAP组STAT3活性增强,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强,SP-C蛋白表达下降(2 h SP-C荧光指数0.69±0.02比1.02±0.03,P<0.01),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增加[(11.55±1.10)%比(5.30±0.36)%,P<0.053;与SAP组比较,SAP+AG490组STAT3活性减弱,STAT3 mRNA和蛋白表达减弱,SP-C蛋白表达下降(2 h SP-C荧光指数0.48±0.10比0.69±0.02,P<0.01),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增加[(13.92±0.82)%比(11.55±1.10)%,P<0.053.结论 提示JAK/STAT3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SAP肺泡Ⅱ型上皮细胞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20.
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体系的优化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目前所报道的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条件不尽相同,尚缺乏统一标准,且培养效率较低.目的:拟对人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方法、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对照观察,于2007-05/2008-04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35份脐带血标本来源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顺产或剖宫产胎儿.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分离液法、羟乙基淀粉沉降法、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液两步分离法分别从脐带血中获得单个核细胞.细胞接种后,应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L-DMEM和MesencultTM不同培养基,在不同体积分数胎牛血清(5%,10%,20%)、不同细胞接种密度(5×106,1×107,5×107,1×108)下进行细胞培养.细胞传至第3代诱导成骨,行Von Kossa染色.主要观察指标:不同分离方法、培养基、胎牛血清浓度、种植密度分离培养细胞的效果,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的表达及成骨情况.结果:与淋巴细胞分离液法比较,羟乙基淀粉沉降法、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液两步分离法获得的单个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P<0.01),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液两步分离法细胞原代培养时间显著短于另2种方法(P<0.01).应用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或MesencultTM培养基,T25培养瓶中细胞接种密度为5×107时,培养效率高于其余各种条件组合(P<0.01).贴壁细胞表达CD29,CD105,不表达CD34,CD45,CD90及CD133,经成骨诱导培养21 d后Von Kossa染色可见黑色矿化结节.结论:应用羟乙基淀粉沉降与淋巴细胞分离液两步分离法可以获得较多数量的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加入含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或Mesencult TM培养基、细胞接种密度为5×107时可以提高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的培养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