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9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65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65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49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16篇
内科学   94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457篇
特种医学   345篇
外科学   139篇
综合类   535篇
预防医学   112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37篇
中国医学   208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92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3篇
  2007年   107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21篇
  2003年   96篇
  2002年   75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49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5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总结36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多普勒超声探测经验,评价无创诊断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及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技术探测颅底异常血管网病颅内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与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比较分析。结果 TCD探测24例,明确诊断22例,高度怀疑1例,阴性者1例,与DSA比较诊断符合率为96%。CDFI及CDE探测12例,均明确诊断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并被DSA证实。结论 TCD、CDFI及CDE能实时动态观察颅底血管及血流动力学改变,CDFI及CDE对狭窄处血流显示敏感,有助于准确判断血管闭塞与轻度狭窄,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又因其无创,病人易接受,可作为颅底异常血管网病病人诊断、定期随访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星状神经节阻滞术,观察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选用成年人尸体,借助显微镜,观察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在椎动脉Ⅱ段周围的分布特点。结果:阻滞星状神经节可明显改善椎动脉血流速度:治疗前的平均血流速度为32.25cm/s,治疗后的平均血流速度为42.02cm/s,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F=1.046,P<0.01),临床效果:31例痊愈,8例显效,3例有效,1例无效;解剖发现星状神经节发出的交感神经攀附于椎动脉的表面。结论:椎动脉型颈椎病可能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压迫、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所致。  相似文献   
83.
84.
85.
胎鼠纹状体神经干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利用有血清和多聚赖氨酸培养液中加入SD14d胚胎大鼠纹状体区神经干细胞,探讨其分离、纯化神经干细胞操作技术的改进。方法:实验于2003—03/2004-11在广州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①选用SD大鼠20只,取孕13~14d的SD大鼠胚胎纹状体,吸管吹打(不超过10次)后,用组织剪剪成1mm,块状,以1.25mL/L的胰酶,在37℃下消化20min,以S—Dulbeeeo改良的Eagle培养基-F12中止消化,采用1000r/min离心10min,显微镜下细胞记数,以1&;#215;10^4/cm^2接种到改良的有血清和多聚赖氨酸铺被的12孔培养板上,培养液为Dulbeeeo改良的Eagle培养基-F12加上B27,加入血清和20μg/L表皮生长因子。7d后用吸管吸取漂浮的细胞球,机械吹打成单细胞悬液,按每培养孔1&;#215;10^4/cm^2细胞行传代再培养,此后5~7d再传代,方法同前。②利用神经干细胞与星形胶质细胞、神经细胞以及成纤维细胞贴壁之间的差异,使细胞分为贴壁和漂浮的两层细胞.分离去掉贴壁的神经细胞、成纤维细胞、星形胶质细胞以及部分的神经干细胞,得到漂浮的细胞球。③机械吹打后制成单细胞悬液,再传代培养,细胞重新增殖成细胞球,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特异性抗原巢蛋白检测最初的细胞球、吹打后的单细胞和重新增殖的细胞球巢蛋白抗原的表达和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巢蛋白为神经干细胞特异性标记物,其阳性表达表明神经干细胞的存在。结果:①原代培养的纹状体细胞第2天叮见贴壁生长的神经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和增殖的细胞球(约10-16个细胞大小),漂浮的细胞开始出芽并增殖;第3天贴壁的细胞球继续增殖(约50个细胞大小),漂浮的细胞则增殖成4-8个大小的细胞球;第4-7天贴壁的细胞球开始分化,漂浮的细胞则继续增殖成约30个细胞大小的细胞球,巢蛋白染色阳性。②漂浮的细胞,吹打后行传代培养,加入表皮生长因子、血清和多聚赖氨酸,细胞仍漂浮生长,1周后增殖成约70-80个细胞大小的细胞球,吸管吹打继续再培养,细胞仍漂浮增殖成细胞球,巢蛋白抗原表现阳性。③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原代培养中贴壁的细胞球、吹打后的单细胞、漂浮的细胞球巢蛋白染色阳性,吹打后的细胞若不加入表皮生长因子,则细胞染色显示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丝蛋白阳性。分离纯化后的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分化潜能,有很强的增殖能力。结论:利用有血清和多聚赖氨酸加入的方法分离培养的原代细胞球巢蛋白表达阳性,具有纯化度高,存活时间长的特点。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1998~2001年本院新生儿科败血症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情况,以期减少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的盲目性,降低耐药菌的产生.[方法]对1998~2001年入住本院新生儿科血细菌培养证实的新生儿败血症137例患儿,用VITEK-AMS鉴定菌株种属,K-B法作抗生素耐药试验,根据NCCLS标准判断结果.[结果]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9株)及金黄色葡萄球菌(22株)为主要致病菌,几乎全部对青霉素耐药,对万古霉素及环丙氟哌酸高度敏感.尚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株及肠球菌株.G阴性杆菌(大肠埃希菌8株、肺炎克雷伯氏杆菌5株等)对氨苄青霉素及庆大霉素耐药,对阿米卡星及第三代头孢霉素敏感.未检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结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尤其是条件致病菌败血症应改变以往首选抗生素的常规程序,在病原菌未明确前,建议试用头孢类抗生素,尤其是第三代,然后根据血培养药敏结果再行调整,以提高疗效,减少耐药菌的产生.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视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5只成年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依托咪酯治疗组(腹腔注射依托咪酯脂肪乳注射液,15只)、治疗对照组f腹腔注射脂肪乳,5只)和空白对照组(5只);治疗组又分为低(2mg/kg)、中(4mg/kg)和高(6mg/kg)剂量3个亚组,每亚组5只。采用自体坐骨神经移植模型和荧光金逆行标记再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自体坐骨神经移植术后4周,采用视网膜平铺技术计数再生RGCs。结果空白对照组每张视网膜中再生RGCs数量平均为(1032±147)个,治疗对照组为(1114±179)个,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fP〉0.05)。低、中和高剂量依托咪酯治疗组每张视网膜中再生RGCs数量分别为(2054±349)个、(2853±498)个和(4118±615)个,与空白对照组和治疗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增高(P〈0.01),而且不同剂量之间均差异显著(P〈0.01)。结论依托咪酯能显著促进大鼠视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总结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2月手术治疗216例Hunt-HessⅣ、Ⅴ级颅内动脉瘤,其中Ⅳ级192例,Ⅴ级24例。手术夹闭动脉瘤,同时清除颅内血肿,并酌情行去骨瓣减压术。结果术后6个月按GOS评分,Hunt-HessⅣ级192例患者中,预后良好38例,轻残56例,重残60例,植物生存15例,死亡23例;死亡率12.0%。Hunt-HessⅤ级24例患者中,重残5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5例;死亡率62.5%。结论对于合并颅内血肿的Hunt-HessⅣ级动脉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Hunt-HessⅤ级患者手术疗效极差,应该待临床症状稳定后再行治疗。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的治疗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收治的15例硬脑膜动静脉瘘病人的临床资料。手术治疗4例,血管内治疗7例,伽玛刀治疗2例,保守治疗2例。结果手术治疗的4例患者均恢复良好。血管内治疗的7例患者中,5例术后即刻行造影显示硬脑膜动静脉瘘消失,未发生并发症;另2例栓塞后有少量残留,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治愈。伽玛刀治疗2例,随访1年症状好转。保守治疗的2例患者,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其中1例成功治愈,另1例好转。15例患者出院后随访6~30个月,7例血管内治疗患者中2例复发,1例再次栓塞后治愈,1例通过压迫供血的颈总动脉及伽玛刀治疗后好转;随访期间15例患者均无神经功能缺失表现。结论硬脑膜动静脉瘘应针对其部位及类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血管内治疗安全、有效,是其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0.
经颈内动脉内注入真丝线段建立大鼠局灶性脑梗死模型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目的:模仿脑梗死的自然形成过程,尝试建立一种改良的大鼠脑梗死模型。方法:经颈内动脉内注入真丝线段,处理前后脑血管造影证实模型的建立。术后行病理学检查。结果:16只大鼠脑梗死模型建立成功。其中12只为大脑中动脉梗死,4只合并大脑前动脉梗死。结论:经颈内动脉内注入真丝线段可建立大鼠局部脑梗死模型,并可即刻经脑血管造影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