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48篇
  免费   497篇
  国内免费   767篇
耳鼻咽喉   77篇
儿科学   72篇
妇产科学   30篇
基础医学   346篇
口腔科学   42篇
临床医学   1177篇
内科学   764篇
皮肤病学   70篇
神经病学   187篇
特种医学   486篇
外科学   1078篇
综合类   2861篇
预防医学   1292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864篇
  2篇
中国医学   923篇
肿瘤学   305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27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79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82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390篇
  2013年   392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499篇
  2010年   696篇
  2009年   554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424篇
  2006年   471篇
  2005年   419篇
  2004年   382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351篇
  2001年   310篇
  2000年   302篇
  1999年   265篇
  1998年   254篇
  1997年   216篇
  1996年   206篇
  1995年   205篇
  1994年   197篇
  1993年   156篇
  1992年   133篇
  1991年   149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111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103篇
  1986年   106篇
  1985年   90篇
  1984年   73篇
  1983年   54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43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7篇
  1966年   5篇
  1965年   10篇
  196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3 毫秒
81.
【摘要】 目的 评价X线透视导引下经皮高位缝扎结合泡沫硬化治疗原发性大隐静脉(GSV)曲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接受X线透视导引下经皮GSV高位缝扎结合泡沫硬化术治疗的113例(133条肢体)原发性GSV曲张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60例,女53例,年龄为(62.1±10.8)岁。透视导引下高位缝扎GSV近端,同时行泡沫硬化治疗。术后1、3、6、12个月随访,超声评估GSV闭塞率及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2个月复查评估静脉疾病临床严重度评分(VCSS),并与术前VCSS比较。结果 133条患肢手术均获成功。共112条患肢(84.07%)获12个月随访,103条患肢(91.96%)GSV维持闭塞;VCSS由术前4.71±2.15改善至0.74±0.60(V=6 328,P<0.01);16条患肢出现血栓性静脉炎,38条患肢出现缝扎处疼痛,均在2周内自行缓解;所有患者均未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X线透视导引下经皮高位缝扎结合泡沫硬化治疗GSV曲张操作简单、安全有效,GSV闭塞率与静脉热消融相似。  相似文献   
82.
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铁调素(Hepc)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2012年8月—2014年2月接受治疗的RA患者72例作为病例组,选取正常体检人群5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以Hepc的血清水平(5.86 ng/ml)为界限将RA组分为正常亚组和升高亚组。比较2组受试者的炎性因子、血红蛋白(Hb)、Hepc水平和疾病活动性评分(DAS28),并探讨RA患者血清Hepc水平与患者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RA组患者的CRP、TNF-α、IL-6、Hb和Hepc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445、3.293、3.910、2.874,8.572,P均<0.01);Hepc正常亚组患者的DAS28评分、IL-6水平均显著低于Hepc升高亚组(t=3.142、4.420,P均<0.01);RA组患者的Hepc水平与DAS28、类风湿因子(RF)、IL-6水平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288,P<0.01;r=0.271,P=0.01;r=0.301,P=0.02)。结论 Hepc与RA患者的机体炎性状况、疾病活动程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在慢性偏头痛中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慢性偏头痛患者56例,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观察组应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治疗,均治疗50~60d,并进行6个月的持续随访,对每个偏头痛患者治疗前3个月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头痛发作情况进行记录分析,并对患者开展生活质量评价量表评分及偏头痛残疾程度评估问卷评分;对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慢性偏头痛恢复状况、止痛药物的应用情况、慢性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发作持续时间等予以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2组慢性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等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偏头痛残疾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痛药物的应用情况、慢性偏头痛的发作频率、严重程度、发作持续时间等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将A型肉毒毒素注射联合红外偏振光应用于慢性偏头痛患者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并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中。  相似文献   
84.
目的 通过构建大肠埃希菌热敏性肠毒素B亚单位 (heat labile enterotoxin B subunit, LTB) 乳酸杆菌表达载体,研究其对艰难梭菌类毒素疫苗的黏膜免疫保护效应。方法 克隆LTB基因,制备pSIP411-LTB重组质粒,电转化到乳酸杆菌中,制备乳酸杆菌表达LTB载体;通过透析和层析等技术纯化艰难梭菌A毒素和B毒素,经甲醛处理获得的艰难梭菌A毒素和B毒素的类毒素作为疫苗候选抗原;在第0 d、第14 d和第28 d皮下接种小鼠艰难梭菌类毒素和口服乳酸杆菌表达LTB载体;在初次接种后第0 d、10 d、24 d和38 d检测抗A毒素和B毒素的血清IgG和粪便IgA;第34 d,小鼠经口感染艰难梭菌,观察疫苗保护效果。结果 成功构建了LTB乳酸杆菌佐剂表达载体和制备了艰难梭菌A毒素和B毒素的内毒素;各疫苗组和疫苗+LTB佐剂组小鼠在感染艰难梭菌后,均无腹泻、体重减轻和死亡现象,而对照组老鼠腹泻发病率为100%,死亡率42.86%,5 d体重下降0.83 g;在初次接种后的10 d、24 d和38 d,与空白组比较,各疫苗组抗A毒素或B毒素的血清IgG及粪便IgA显著升高(F=284.93,1 037.05,696.82,74,184.07,166.95,P<0.01);与疫苗组比较,接种疫苗+LTB佐剂组的血清IgG及粪便IgA显著升高(F=21.88,27.22,8.31,56.49,63.76,101.78,P<0.05)。结论 艰难梭菌A毒素和B毒素的类毒素作为疫苗的候选抗原对艰难梭菌的感染具有很好的保护效应,LTB乳酸杆菌载体表达佐剂能够提高免疫动物的抗体效价,增强黏膜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欣胃颗粒对胃癌前病变(PLGC)大鼠胃黏膜Akt、P-gp表达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雄性Wistar大鼠120只根据体质量编号,按随机数字表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除空白组外,其他3组均自由饮用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MNNG),采用标准的饲料雷尼替丁喂养,热盐水灌胃,同时配合饥饱失常的复合造模法进行造模。至16周结束,随机抽取模型组大鼠4只做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检查,确认模型成功后全部停止造模及干预药物。模型制备成功后随即处死所有大鼠,剖腹取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Akt、P-g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胃黏膜Akt、P-gp的表达较其他各组显著升高,欣胃颗粒可降低Akt、P-g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结论欣胃颗粒可通过下调PLGC大鼠模型胃组织Akt、P-gp基因和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抗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隔药饼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外周血基因表达谱的影响,为后续研究提供研究方向。方法 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组、电针组和西药组,均采用MNNG诱导CAG大鼠模型,取穴中脘、气海,隔药饼灸每次每穴1壮,每日1次,共4周;电针频率100 Hz,强度1-3 mA,20 min,每日1次,共4周;西药采用叶酸悬浊液1.0 mL/100 g灌胃,每天1次,持续4周。采用Trizol法提取各组CAG大鼠的外周血总RNA,质控后建立文库,采用RNA-seq高通量测序,结合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深入分析隔药饼灸逆转的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CAG组大鼠外周血有1 542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的通路主要有癌症、免疫疾病、能量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通路。隔药饼灸干预CAG大鼠的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2 956个,涉及的通路与分子相互作用、信号转导、癌症、免疫疾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维生素代谢、核苷酸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相关;电针干预CAG外周血的差异表达基因3 136个,涉及的通路与癌症、免疫疾病、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脂质代谢、维生素代谢、核苷酸代谢、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神经内分泌系统等相关;西药干预CAG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1 308个,涉及的通路与蛋白翻译、信号转导、癌症、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相关。经RT-qPCR验证,各组外周血Foxo3、Uba52、S100a1、Nod2的结果和RNA-seq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隔药饼灸、电针和西药干预CAG的外周血差异表达基因的数量不同,西药较针灸改变CAG的差异基因数目少。3种干预方法均能影响CAG大鼠外周血免疫相关、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谱,隔药饼灸和电针干预的差异基因还涉及能量、氨基酸、脂质、维生素代谢。  相似文献   
87.
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11家医院肺癌合并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情况及用药趋势,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分层抽取2012~2016年浙江省11家医院每年40天的医嘱数据,对肺癌合并感染患者使用碳青霉烯类药物的用药金额、用药频度(DDDs)、限定日费用(DDC)以及药物利用指数(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6年浙江省11家医院碳青霉烯类药物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用药金额最高,DDC连续3年排名第一;美罗培南DDDs连续3年居于榜首;5种碳青霉烯类药物的DUI范围为0.89~1.7,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法罗培南的DUI接近于1,比阿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倍他米隆的DUI均>1,但呈下降趋势。结论:浙江省11家医院肺癌合并感染患者碳青霉烯类药物用药剂量存在不合理现象,2015年后用药剂量不合理情况整体有下降趋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在该地区的用药宣教和管控有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8.
该文结合人事管理现状及工作中积累的经验,对医疗卫生系统非在编职工管理工作进行探讨,为非在编人员的规范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9.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