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15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295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949篇
预防医学   225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417篇
  7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尼莫地平对锥颅血肿抽吸术后病灶周围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患者行颅血肿抽吸术后尼莫地平对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8例,被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颅内血肿颅抽吸术及脱水、止血、抗炎、控制血压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10mg/d静脉滴注,15d为1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第7天、第15天与第1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及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之差。结果治疗组、对照组第1天与第7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之差分别为(1.01±0.06)cm2、(0.01±0.03)cm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两组第1天与第15天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之差为(1.87±0.11)cm2、(0.60±0.08)cm2,神经功能缺失评分之差为(7.24±0.23)分、(2.67±0.31)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能明显减小颅血肿抽吸术后病灶周围水肿面积,使神经功能恢复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82.
对90例重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进行开颅清除血肿(A组),脑室穿刺引流(B组)和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C组),分析评价3种手术方法的疗效。结果:3组治疗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5)IB、C组的总有效率和基本痊愈率高于A组,脑脊液正常时间、住院天数较A组明显缩短,病死率低于A组(P〈0.05),而B、C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IC组的基本痊愈率高于A、B组(P〈0.05)。认为脑室穿刺引流联合脑脊液置换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可以有效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是治疗重型脑室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3.
经额后部入路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79例,并与同期采用传统颞部入路微创手术治疗的75例患者进行比较.于手术后7、14及30 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术后脑疝、再出血、脑积液等并发症及死亡率的观察比较.结果 术后14及30 d,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30 d,观察组总并发症及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认为经额后部入路颅置管血肿抽吸液化引流术作为一种全新微创手术方式,其疗效及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颞部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4.
张艳梅  陈晓钟 《山东医药》2008,48(24):85-86
16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76例),治疗组采用宫腔镜电切术治疗,对照组同期行冷刀宫颈切术,治疗组手术时间为(0.23±2.56)min、术中出血量(15.00±6.25)ml、宫颈愈合时间(37.0±2.5)d;对照组分别为(24.50±10.03)min、(40.40±15.75)ml、(51.5±13.5)d,与实验租比较,P均<0.05.认为宫腔镜电切为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在直视下操作,精确性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5.
高血压脑出血个体化手术治疗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中小骨窗开颅术,去大骨瓣减压术及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通过对37例去大骨瓣减压开颅和68例早期显微镜下斜切口中小骨窗开颅术以及42例颅血肿抽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观察比较各组死亡率。结果发现去大骨瓣组死亡9例,死亡率为24.3%,植物生存4例,中小骨窗组死亡11例,死亡率为16.4%。颅组死亡22例,死亡率为52.1%。中小骨窗组与去大骨瓣组在血肿清除程度、死亡率和早期预后等方面相差无显著差异,而与颅组差异明显。结论显微镜下超早期中小骨窗开颅手术能满足在直视下清除血肿的需要,又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是当前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86.
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CIN)是与宫颈浸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对组织学CLN2/3者,建议积极干预,但不主张初始治疗使用全子宫切除术。目前对CIN2/3者常用的手术方式有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和冷刀环形切除术(CKC);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及切术(LEEP)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等宫颈病变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以LEEP治疗CIN等宫颈病变69例,对比手术前后病理检查结果、并进行随访,统计其HPV感染情况。结果术前宫颈活检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符合率为76.8%(53/69)。LEEP可以一次性治疗CINⅠ和反复宫颈炎病例,在41例CINⅡ和Ⅲ病例中有2例复发。HPV感染率在CIN中70.0%(42/60),反复宫颈炎患者中44.4%(4/9)。结论 LEEP治疗CIN等宫颈病变手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好、复发率低,是可以推广的较为理想的诊断及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8.
目的:通过束CT观测并评价安氏Ⅱ2错病例正畸治疗前后髁突位置的变化。方法:对17例安氏Ⅱ2错病例进行正畸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拍摄双侧颞颌关节(TMJ)束CT片,进行t检验比较关节间隙的线性测量数值。结果:TMJ前间隙、后间隙在正畸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TMJ前、后间隙比值较治疗前明显缩小(P<0.05)。患者主诉TMJ区不适症状缓解,髁突位置基本居中。结论:正畸治疗安氏Ⅱ2错,可使髁突向前下方移动,使得RCP与ICP2位者比例增加,恢复了、肌肉、关节正常的平衡关系,有利于改善TMJ功能。束CT的应用使TMJ结构的变化得以量化,能对正畸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为内镜辅助下后鼓室微创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利用成人15例(30侧)头部标本,解剖并测量后鼓室及其与周围结构之间的位置关系。  结果 面神经段中点分别到水平半规管最凸点、鼓室窦前缘中点、卵圆窗中点、圆窗中点、岬小桥下端、岬后脚下端的距离是(3.21±0.41)、(2.79±0.25)、(3.97±0.37)、(6.48±0.53)、(4.85±0.39)、(6.21±0.57)mm;砧骨窝中点至隆起顶端、面神经段中点、镫骨头中点、圆窗中点、卵圆窗中点、匙突顶点的距离分别为(4.43±0.36)、(3.10±0.28)、(6.55±0.55)、(9.56±0.82、(6.67±0.65)、(4.63±0.39)mm;鼓室窦的深度、横截面短径、横截面长径分别是(3.10±0.27)、(1.05±0.10 )、(1.89±0.19)mm;后鼓室窦深度、横截面长径、横截面短径分别是(1.15±0.10)、(0.83±0.29)、(0.63±0.51)mm;外侧鼓室窦横截面近似椭圆型,其深度、上下径、左右径分别是 (1.63±0.12)、(0.36±0.03)、(0.74±0.09)mm;面隐窝外侧气房直径(0.28±0.13)mm。  结论 后鼓室解剖结构精细复杂,对其解剖结构的精准定位有利于彻底清除病变和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0.
目的 利用形束CT测量下颌切牙管(mandibular incisive canal,MIC),了解其形态和特点,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观察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50名成人健康志愿者的形束CT图像,测量分析MIC的检出率、管径、长度及其与颌骨的关系.结果 在50例(100侧)形束CT图像中:MIC的检出率为100%(100/100),清晰率为71%(71/100);MIC的管径面积(唇舌径×垂直径)从起点至终点逐渐变小(左侧起点2.17 mm× 2.22 mm,终点0.82 mm× 0.92 mm;右侧起点2.14 mm×2.08 mm,终点0.87 mm×0.86 mm);MIC左右侧平均长度分别为17.84和17.73 mm;MIC在下颌骨唇舌向偏唇侧;在垂直方向MIC距下颌骨下缘较近,MIC到根尖的距离在尖牙最小.结论 形束CT对MIC有良好的检出率和清晰率;MIC在下颌骨的走行中偏向唇侧和下颌骨下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