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0篇
  免费   95篇
  国内免费   25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15篇
基础医学   56篇
口腔科学   66篇
临床医学   295篇
内科学   55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152篇
特种医学   62篇
外科学   86篇
综合类   949篇
预防医学   225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417篇
  7篇
中国医学   140篇
肿瘤学   93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2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6篇
  2012年   198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40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97篇
  2003年   103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4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56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圈切除术(LEEP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4年6月本院收治的CINⅡ、Ⅲ期患者100例,其中,44例行子宫颈冷刀切术(CKC组),56例行宫颈LEEP术(LEEP组),观察两组的手术、术后恢复情况,术后并发症、病变复发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切割宫颈组织时患者有下腹胀痛和阴道局部发热感,患者多可耐受;LEEP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CKC组(P<0.05)、阴道排液时间与宫颈创面修复时间较CKC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EEP组的脱痂期出血及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CKC组(P<0.05),两组的子宫颈狭窄发生率、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KC组(P<0.05)。结论 LEEP术治疗CIN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中缝合止血率,并发症少,受术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改良式单孔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共100例,按照入院编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钻孔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患者改良式单孔颅置管引流术治疗,观察患者接受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50例患者在接受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护理之后,其中痊愈患者30例(60.0%),好转20例(40.0%),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痊愈患者26例(52.0%),好转18(36.0%),无效6例(12.0%),总有效率为88.0%。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痊愈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症时,可以采用改良式单孔颅置管引流术治疗方法,能有效改善患者治疗效果,提高预后质量,获得非常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建立南柴胡与混伪品叶柴胡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植物鉴定、药材性状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及DNA分子鉴定方法,对南柴胡及其混伪品叶柴胡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南柴胡与叶柴胡在植物形态、药材性状、薄层色谱方面有较明显的区别,DNA分子鉴定表明,南柴胡和叶柴胡的最小种间K-2-P距离大于种内最大K-2-P距离,NJ树中柴胡的不同基原样品各聚为一支,南柴胡与叶柴胡等其他混伪品分别表现出单系性,可明显区分开。结论 本实验在对南柴胡及叶柴胡原植物形态学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了两者主要的鉴别特征,同时采用药材性状鉴别、薄层色谱鉴别与DNA分子鉴定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模式,建立了南柴胡和叶柴胡的鉴别要点。DNA分子鉴定技术是传统鉴别技术的重要补充,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宫颈切术与子宫全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Ⅲ(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sⅢ)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10年12月—2013年12月选取82例CIN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1例,其中对照组予以子宫全切术,观察组予以宫颈切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医疗费用及术后镇痛药使用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等临床情况,再随访1年观察两组复发率,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医疗费用[(41.82±12.52)ml、(40.23±10.34)h、(4.23±0.33)d、(1 572.53±184.24)元],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2.56±16.36)ml、(72.72±11.57)h、(6.78±0.46)d、(3 467.34±268.72)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观察组镇痛药使用率及并发症发生率(4.88%、4.88%),也明显低于对照组(19.51%、21.95%),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1年内复发率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切术治疗CINⅢ安全有效,具有出血少、微创伤、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短以及预后恢复快等特点,并且还能为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极具临床意义,更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5.
<正>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是一组与宫颈癌密切相关的癌前病变,它反映了宫颈癌发生发展的连续病理过程。根据非典型增生的程度,CIN分为3个级别,即CINⅠ、CINⅡ和CINⅢ。目前治疗CIN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措施。大量的研究证明CINⅢ是公认的宫颈癌癌前病变,必须治疗。宫颈冷刀切(cold knife conization,CKC)对CINⅢ患者兼有诊断及  相似文献   
36.
为降低脑出血的病死率和病残率,对106例脑出血患者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观察。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行颅穿刺、脑室引流、清除血肿后,并用安宫牛黄丸醒脑开窍、降温止厥;对恢复期患者静滴维脑路通并加针灸治疗。结果:本组患者病死率6.6%,存活率93.4%,病残率20.0%。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37.
王冬军  赵玉芳 《护理研究》2008,22(11):2965-2965
子宫颈癌发病居妇科癌症首位^[1,2],年轻宫颈癌发病每年以2%~3%的速度增长,宫颈上皮瘤变(CIN)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宫颈切术在宫颈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3]。近年来,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病人的增多和宫颈癌的年轻化,宫颈切术的治疗作用越来越显示出重要性。有文献报道,冷刀切的比例从3.0%增到42.2%,子宫切除从77.3%减至52.2%^[4]。因此,在CIN的治疗中宫颈切术具有重要价值。我院2001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118例宫颈原位癌病人,全部接受了宫颈切术,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8.
卞威  梁玉峰 《现代康复》1998,2(3):271-271
慢性硬膜下血肿多数学主张骨瓣成形开颅清除血肿,包膜除术或颅骨钻孔冲洗术,近年我们采用骨钻孔抽吸术治疗42例,取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leep刀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的患者进行leep刀宫颈电切术治疗并跟踪调查,平均手术时间10~15分钟,出血3~5ml,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III级患者经leep刀电切术,连续观察3个月,一次性成功治愈9例,还有一例3个月后二次切术后再隔3个月治愈。结论 leep刀治疗各类宫颈病变疗效显著,手术时间短,操作易掌握,病理标本破坏少,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病率及漏诊率。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脑出血患者微创颅血肿清除术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100例接受微创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其中50例采用常规护理,标记为对照组,另外50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标记为治疗组。比较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治疗组的中枢性高热、肺部感染、肾功能不全、应激性溃疡、电解质紊乱、多脏器功能不全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6.0%,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脑卒中并发症的发生,精心细致的护理能够使病人尽快的康复,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