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69篇
  免费   593篇
  国内免费   368篇
耳鼻咽喉   82篇
儿科学   155篇
妇产科学   67篇
基础医学   364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1420篇
内科学   711篇
皮肤病学   80篇
神经病学   264篇
特种医学   6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726篇
综合类   2853篇
预防医学   1262篇
眼科学   77篇
药学   1051篇
  6篇
中国医学   1013篇
肿瘤学   262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29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18篇
  2018年   223篇
  2017年   135篇
  2016年   184篇
  2015年   194篇
  2014年   681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451篇
  2011年   486篇
  2010年   519篇
  2009年   571篇
  2008年   580篇
  2007年   637篇
  2006年   577篇
  2005年   652篇
  2004年   580篇
  2003年   515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97篇
  2000年   292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261篇
  1997年   262篇
  1996年   237篇
  1995年   203篇
  1994年   134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81.
82.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联合 U -100激光碎石治疗婴幼儿输尿管结石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8月采用经尿道输尿管镜U-100激光碎石术治疗57例64侧婴幼儿输尿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男39例,女18例,年龄6~36个月,平均(11±6)个月,婴儿24例,幼儿33例。输尿管中下段结石2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5例,输尿管结石并肾结石7例,双侧输尿管结石9例,结石直径9~24 mm,平均(14±1.9) mm。结果Ⅰ期输尿管镜成功碎石41例46侧,12例逆行置入输尿管支架管引流Ⅱ期手术,双侧置管4例,单侧置管8例,4例改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平均手术时间(46±8)min,平均住院时间(9.2±1.6) d,1例术中出现输尿管上段穿孔,5例(8.7%)术后发热(≥38.5℃)。术后留置双 J管4周,拔管前复查泌尿系B超或KUB,一期结石清除率84.2%(48/57)。57例随访3~26个月,平均18个月,未见输尿管狭窄、结石复发。结论对于输尿管镜技术成熟的医院,选择合适的输尿管镜,联合 U -100激光碎石处理婴幼儿输尿管结石安全可行,疗效好。  相似文献   
83.
眶下神经酚甘油与阿霉素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顽固性疼痛疾病,在临床中的治疗方法较多,但疗效不确切,早期内科治疗基本无效。神经毁损疗法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重要方法,但神经毁损性药物酚甘油的来源及保存困难。本文对眶下神经酚甘油与阿霉素阻滞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4.
鼻腔鼻窦球血管外皮细胞瘤是一种少见、惰性和独特的肿瘤,具有血管周肌样表型,可能来源于变异的血管球样肌样细胞,占所有鼻腔鼻窦肿瘤的不足1%。好发于中老年人,具有低度恶性潜能,手术切除不完整可复发。组织学上,肿瘤由富于细胞的梭形细胞组成,表面被覆正常黏膜上皮,实质内可见特征性鹿角状血管和透明变性的毛细血管大小的血管,肿瘤间红细胞外渗是其另一形态学特点。梭形细胞呈席纹状排列伴毛细血管增生和鹿角状血管壁透明变性是区别于其它类型肿瘤的一个较为显著的组织学特征。有挑战性的鉴别诊断是其它良性/交界性血管丰富的梭形细胞病变,包括分叶状毛细血管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平滑肌瘤和血管纤维瘤等。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外周骨骼肌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γ辅激活因子-1α(PGC-1α)与线粒体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探讨COPD骨骼肌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用2次气管内注入脂多糖(LPS)和反复烟熏的方法制作COPD大鼠模型.检测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及骨骼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分析方法检测骨骼肌PGC-1α、核呼吸因子1(NRF1)、线粒体转录因子A(Tfam)、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Ⅳ基因(COX Ⅳ)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骨骼肌PGC-1α、NRF1、Tfam、COXⅣ蛋白相对含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外周血和骨骼肌TNF-α浓度(ng/L,378.09±26.34和330.56±23.79)较对照组升高(154.70±12.98和129.77士11.79);模型组PGC-1α(0.17±0.05)、NRF1(0.20士0.08)、Tfam(0.21 ±0.04)、COXⅣ(0.25±0.07)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PGC-1α(1.00 ±0.00)、NRF1 (1.00 ±0.00)、Tfam(1.00 ±0.00)、COX Ⅳ(1.00±0.00)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降低.骨骼肌TNF-α表达和PGC-1α mRNA呈负相关.结论 COPD大鼠骨骼肌PGC-1α及线粒体合成相关基因表达降低,其机制可能与TNF-α高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6.
甲状腺癌在儿童及青少年中较为少见,其病理学类型以甲状腺乳头状癌(PTC)为主。不同年龄阶段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病理学类型、临床表现及预后存在差异。儿童时期电离辐射暴露是甲状腺癌唯一确定的危险因素,并存在线性的剂量-效应关系。5%~10%的儿童及青少年甲状腺癌病人有甲状腺肿瘤相关疾病的家族史,具有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家族史的儿童及青少年患癌风险更高。与成人不同,儿童甲状腺癌中RET/PTC基因重排更为常见,可能是电离辐射相关的致癌因素。家族性非髓样甲状腺癌表现出类似低外显率的常染色体疾病或多基因疾病模式,并具有较高的遗传异质性,其中关键的遗传分子改变目前仍不清楚。儿童及青少年中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与甲状腺癌的共患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儿童合并桥本甲状腺炎时发生PTC的风险更高。超重和肥胖可能与儿童及青少年期甲状腺癌的发生有关,并且会增加成年后甲状腺癌的患病风险。儿童时期碘缺乏可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肿、发育异常等诸多问题;当暴露于电离辐射后,碘缺乏地区的儿童成年后具有更高的甲状腺癌发病率。此外,儿童甲状腺癌还受重金属、食品添加剂、环境致癌物等其他环境与营养因素的影响。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相关危险因素的暴露甚至会影响成年后的甲状腺癌的发生与疾病预后,但其具体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优化三孔法”和“帆式”构型技术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中的应用。方法2017年1月~2022年1月对我院收治的130例阑尾炎采用脐部切口、麦氏点及反麦氏点切口,以及调整反麦氏点为观察孔和脐部切口为主操作孔为特点的“优化三孔法”和将阑尾系膜提起形成“帆式”构型技术施行LA。结果13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手术时间(56.9±23.6)min。术中出血量1~30 ml,中位出血量5 ml。术后病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19例,急性化脓性阑尾炎72例,急性坏疽性阑尾炎25例,慢性阑尾炎14例。术后1、3、6个月规律随访,除2例合并慢性肠道疾病和4例合并右侧附件炎或盆腔炎的女性患者术后仍有右下腹隐痛不适以外,其余124例(95.4%)未再出现右下腹痛症状。结论优化的LA安全可行,值得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管在输尿管导引鞘下输尿管软镜治疗婴幼儿肾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我院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24例肾结石婴幼儿(观察组),行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术前留置输尿管支架,被动扩张输尿管2周后再置入输尿管软镜导引鞘完成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术,并对比分析同期17例未置入输尿管软镜导引鞘行输尿管软镜下激光碎石术(对照组)的患者资料。 结果观察组结石清除率为87.5%,手术时间(56±14) min,术后发热1例,较对照组结石清除率76.5%明显提高,术后泌尿系感染发生率降低。 结论术前行输尿管支架被动扩张后置入输尿管软镜导引鞘提高输尿管软镜下碎石治疗婴幼儿肾结石手术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探讨慢性下腰痛(chronic low back pain,CLBP)患者与肌肉减少症及维生素D之间的相互关系。明确CLBP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5年10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疑似CLBP患者341例。根据CLBP诊断标准将疑似CLBP患者分为无CLBP组(n=235)及CLBP组(n=106)。根据肌肉减少症诊断标准将确诊的CLBP患者分为无肌肉减少症组(n=62)及肌肉减少症组(n=44)。24 h内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危险因素(吸烟、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微型营养评估精法(MNA-SF)];血液指标[总蛋白(TP)、C-反应蛋白(CRP)];采用VAS评分评估CLBP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来测定血清中25-羟维生素D[25(OH) D]水平。结果 CLBP组患者的年龄、CRP高于无CLBP组(P0.05); BMI、MNA-SF、25(OH) D、GS、CC低于无CLBP组(P0.05)。CLBP组患者中的25(OH) D不足、25(OH) D缺乏及肌肉减少症比例高于无CLBP组(P0.05)。CLBP组患者VAS与25(OH) D、握力(GS)、小腿围(CC)呈现负相关性(r=-0.523、-0.343、-0.584,P均0.05)。年龄(OR:1.640,95%CI:1.008~2.147)、肌肉减少症(OR:3.575,95%CI:2.196~5.819)、维生素D不足(OR:2.034,95%CI:1.228~4.352)、维生素D缺乏(OR:6.969,95%CI:3.702~13.120)是CLB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NA-SF(OR:0.349,95%CI:0.211~0.578)是CLBP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肌肉减少症组患者年龄、吸烟比例、CRP、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缺乏高于无肌肉减少症组(P0.05); MNA-SF低于无肌肉减少症组(P0.05)。维生素D不足(OR:2.070,95%CI:1.009~3.861)、维生素D缺乏(OR:7.122,95%CI:3.776~13.434)是肌肉减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MNA-SF(OR:0.257,95%CI:0.135~0.487)是CLBP发生的独立保护因素。结论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维生素D水平降低可能是肌肉减少症导致CLBP发生的潜在机制。该研究强化了常规评估CLBP患者的维生素D水平并补充至正常的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