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42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427篇
耳鼻咽喉   476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045篇
口腔科学   487篇
临床医学   2784篇
内科学   262篇
皮肤病学   154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8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9413篇
综合类   6634篇
预防医学   653篇
眼科学   288篇
药学   2135篇
  17篇
中国医学   613篇
肿瘤学   305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268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939篇
  2013年   1150篇
  2012年   1461篇
  2011年   1673篇
  2010年   1617篇
  2009年   1591篇
  2008年   1538篇
  2007年   1571篇
  2006年   1387篇
  2005年   1334篇
  2004年   1193篇
  2003年   1173篇
  2002年   1082篇
  2001年   890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643篇
  1998年   553篇
  1997年   508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415篇
  1994年   356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VEGF挽救大鼠背部随意型超比例皮瓣成活的最佳注射层次。方法 :选用 4 0只Wistar大鼠 ,随机分成四组 ,在其背部形成 2cm× 8cm的全厚随意型皮瓣。术后即刻作如下处理 :在其远蒂端 6cm以及 8cm处选择五个对称的注射位点 ,对照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VEGF1 组皮瓣掀起后经组织面向皮下每一位点给予 2 0ng 10 0 μl的VEGF溶液 1ml;VEGF2 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经皮垂直进针 ,将药物注入受区表面 ,剂量同VEGF1 组 ;VEGF3组皮瓣掀起后立即原位缝合 ,经皮垂直进针 ,有落空感后 ,继续垂直进针约 1mm ,将药物注入受区下 ,剂量同VEGF1 组。术后观察 5d后 ,将动物处死 ,计算皮瓣成活面积。结果 :术后第 3d皮瓣成活率 :对照组为6 5 .8% ,VEGF1 组为 83.5 6 % ,VEGF2 组为 75 .79% ,VEGF3组为 83.4 5 %。VEGF2 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VEGF1 组、VEGF3组与对照组间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 :皮瓣内、受区表面、受区下注射VEGF都能显著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而皮瓣内和受区下注射效果要明显好于受区表面注射  相似文献   
82.
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危象的观察和处理:附44例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回顾分析832例口腔颌面部游离组织瓣移植病例,探讨发生组织瓣危象的原因,提高游离组织瓣移植的成功率。方法:自1997年8月~2003年4月,共制备游离组织瓣832块,对皮瓣危象发生的时问、原因、临床表现、演变过程、应急处理等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832例组织瓣中.44例出现危象,占5.29%,以静脉栓塞为主占绝大多数(38/44)。发生于术后72h内者38例,占86.36%;其中对32例进行手术探查,21例抢救成功,占65.63%。结论:游离组织瓣移植成功率高,关键在于局部处理得当。术后3d内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危象.应在6h内进行积极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83.
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缺损修复中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应用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移植修复口腔颌面部缺损的病例33例,分析缺损的部位、范围、所采用组织瓣的设计、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皮瓣戍活的各种因素。结果33例患者中,10例为颊部的洞穿缺损,15例为上颌骨切除术后的缺损,6例为腭部洞穿缺损,2例为先天性腭裂术后巨大腭瘘,全部患者的33块前臂皮瓣均成活,无一例发生全部或部分坏死,全部皮岛均获得成活并完成修复目的。皮瓣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率为3.0%,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折叠的双皮岛游离前臂皮瓣在口腔颌面部洞穿缺损的修复中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其血供可靠并且制备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采用大鼠腹部岛状皮瓣静脉瘀血模型,观察不同静脉瘀血期组织中氧自由基的生成情况,用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治疗。结果表明,皮瓣组织静脉瘀血8小时、12小时丙二醛(Malonyldialdehyde,MDA)含量均高于(P<0.05)或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瘀血再灌流各组MDA含量均显著高于(P<0.01)对照组。瘀血再灌流组与相同时间瘀血组相比,4小时、8小时组MDA含量显著高于瘀血组。用SOD(2000u/ml)在再灌流发生前动脉注射、能使皮瓣存活率从28.6%(4/14)提高到78.6%(11/14)。提示:随着瘀血时间延长及再灌流的发生,氧自由基对皮瓣组织的损伤作用逐渐增强,SOD在皮瓣组织静脉瘀血8小时后再灌流前动脉注射,能非常显著的提高皮瓣组织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85.
游离大腿前外侧皮瓣修复头颈部缺损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游离大腿前外侧皮瓣在头颈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回顾研究2002年1月至2006年1月完成的22例游离大腿前外侧皮瓣移植。分析采用组织瓣的设计、穿支血管的数目和类型、受区血管、血管吻合方式和技术、游离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并分析有可能影响组织瓣成活的各种因素。结果22例中,皮瓣面积(7cm×5cm)~(16cm×8cm),平均11.1cm×6.9cm,除4块皮瓣携带2个穿支外,其余18块皮瓣均携带1个穿支。26个穿支中,20个为肌皮穿支,另外6个为隔皮穿支。1例游离瓣术后48h出现静脉危象,经抢救未成功后去除皮瓣。其余皮瓣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血管危象,并且全部成活。所有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除1例供区术后创口感染致二期愈合外,其余供区均一期愈合。结论游离大腿前外侧皮瓣克服了传统的前臂皮瓣和腹直肌皮瓣的缺点,在头颈部缺损的修复中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值得进一步应用和观察。  相似文献   
86.
87.
目的:探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时,为适应缺损的个体化需要而设计皮瓣形状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40例。设计方法,术前根据肿瘤的范围和预计手术造成的缺损大小和外形,结合血管蒂的走行方向在前臂设计皮肤的形状,再设计皮下筋膜层的外形,皮下筋膜层的范围要包括桡动脉和头静脉在内,大于皮肤范围。术后1周、3个月、6个月评价皮瓣在口腔内的外形。结果:31例皮瓣修复成功,3例皮瓣完全坏死,6例皮瓣外形臃肿、牵拉影响口腔功能。结论:前臂皮瓣修复口腔缺损时如果带有范围较大的皮下筋膜层,且筋膜层将桡血管和头静脉血管网包括在内,进行适形设计是非常安全的。  相似文献   
88.
前臂游离皮瓣行颌面部组织缺损修复术11O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总结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经验。方法 :对 110例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软组织缺损 110例 (硬软腭缺损修复再造 3例 ) ,其中 1例为双前臂桡侧游离皮瓣。 10 5例全部存活 (尿毒症伴舌癌患者 1例 ) ,1例大部份存活 ,成功率 96.4% ,失败 4例。结论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解剖恒定、制备方便 ,厚薄适中、便于折叠、血管蒂长 ,是一种修复口腔颌面软组织缺损的优良皮瓣 ,也是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首选皮瓣  相似文献   
89.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在颌面部应用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海宁  竺涵光 《口腔医学》1995,15(4):212-212
前臂桡侧游离皮瓣在颌面部应用的体会镇江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王海宁,马迎春,王陈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竺涵光,张陈平随着显微外科的发展,采用血管吻合技术远距离组织移植即刻修复颌面部组织缺损,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在颌面部应用最多的则...  相似文献   
90.
应用颈阔肌皮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软组织缺损,国内已有报道。我科于1982年1月至1987年10月采用颈阔肌肌蒂皮瓣及肌瓣修复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或外伤软组织缺损24例,取得了较好的外形和功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