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36篇
  免费   434篇
  国内免费   427篇
耳鼻咽喉   476篇
儿科学   83篇
妇产科学   28篇
基础医学   1045篇
口腔科学   487篇
临床医学   2781篇
内科学   262篇
皮肤病学   154篇
神经病学   66篇
特种医学   853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9411篇
综合类   6633篇
预防医学   653篇
眼科学   288篇
药学   2135篇
  17篇
中国医学   613篇
肿瘤学   305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298篇
  2022年   265篇
  2021年   299篇
  2020年   382篇
  2019年   332篇
  2018年   203篇
  2017年   266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452篇
  2014年   939篇
  2013年   1150篇
  2012年   1461篇
  2011年   1673篇
  2010年   1617篇
  2009年   1591篇
  2008年   1538篇
  2007年   1571篇
  2006年   1387篇
  2005年   1334篇
  2004年   1193篇
  2003年   1173篇
  2002年   1082篇
  2001年   890篇
  2000年   751篇
  1999年   643篇
  1998年   553篇
  1997年   508篇
  1996年   426篇
  1995年   415篇
  1994年   356篇
  1993年   245篇
  1992年   218篇
  1991年   182篇
  1990年   170篇
  1989年   188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41篇
  1985年   3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4 毫秒
991.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method for repairing the circular scar in the forearm.Methods Large expander (400-600 ml) were implanted subcutaneously at the rear flank of bottom-waist in the way of overlapping or continued expansion. After expansion was completed, the horizontal opened Ω-shaped flap was formed by advancement of expanded skin with the two pedicles at the two sides. Then the forearm was tunneled under flap with the wound covered by flap. The pedicles were cut off at the third stage. Results From April 1998 to June 2009, 8 cases were treated with no flap necrosis.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1 to 3 years with good flap color and thickness. Flap sensory was partially recovered.Linear atrophic scar was left in the donor sites. Conclusions It is feasible to repair forearm circular scar by expanded double-pedicle Ω-shaped flap at the rear flank of bottom-waist.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带旋髂浅血管蒂髂腹股沟骨皮瓣移位修复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急诊收治的25例手部复合组织缺损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患者的皮肤缺损范围最小3.3cm×1.8cm;最大15.4cm ×9.2cm。先行清创处理,3-7天后将旋髂的浅动静脉作为皮瓣轴型血管蒂的骨皮瓣实施修复,皮瓣的切取范围略大于皮肤缺损的范围,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的骨皮瓣全部成活,24例患者创面Ⅰ期愈合、1例Ⅱ期愈合。随访1年,患者的手部外观和功能良好。骨缺损的愈合时间为5-9周,平均在7周左右。结论:在手部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治疗中,采用带旋髂浅血管骶想:腹股沟骨皮瓣移位修复,能够直接缝合,具有切取简单、供区隐蔽、血供良好的优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眼轮匝肌皮瓣及风筝皮瓣修复眼睑黄色瘤术后皮肤缺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面积>5 mm2眼睑20例黄色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眼轮匝肌皮瓣修复组和风筝皮瓣修复组,对两组患者术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皮瓣坏死率及终末随访时患者对皮瓣的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各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皮瓣均存活。眼轮匝肌皮瓣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满意度均高于风筝皮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轮匝肌皮瓣及风筝皮瓣均能有效的修复眼睑黄色瘤术后皮肤缺损,术后皮瓣存活率高,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较少,眼轮匝肌皮瓣术后满意度较风筝皮瓣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94.
颌面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日益受到重视,对我科2004~2009年恶性肿瘤不同范围颈清手术存留不同的血管进行胸锁乳突肌皮瓣制备的术后情况做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995.
手部深度烧伤比较常见,但治疗较复杂,治愈后又往往会留有严重畸形和功能障碍,为总结这方面的经验,现将我们的105例180只烧伤的手在伤后3~5 d采用中厚皮移植或皮瓣修复的结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05例,180只手,其中双手75例,单手30例,年龄19~52岁,均为男性,烧伤面积10%~45%(15例浅Ⅱ度、75例深Ⅱ度、15例Ⅲ度),手部烧伤以手背为主。  相似文献   
996.
创伤修复是整个外科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小腿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薄,骨、肌肉位置较浅,极易受外伤且外伤后软组织缺损常合并有骨折,骨、关节、肌腱外露,一直是修复重建外科较为棘手的问题。20世纪70年代随着显微外科的开展,吻合血管的游离皮瓣、肌皮瓣和肌骨皮瓣获得了发展[1]。进入新世纪,皮瓣的外科治疗方法纷呈,既有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997.
张志俊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20):610-611
目的探讨皮下蒂皮瓣对额面部中小面积缺损修复的效果。方法根据额面部缺损的不同部位及面积大小设计不同的皮瓣进行修复。结果缺损部位修复后均创面愈合良好,平整度及切口对合满意,仅留轻微瘢痕,达到预期效果。结论应用各种皮下蒂皮瓣对额面部缺损修复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98.
三种常用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手部常用的三种小型皮瓣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损伤的程度、性质、指别以及患者的意愿,选用了三种术式对90例指端软组织缺损进行修复.结果 90例手部小型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质地良好,外形及功能满意.两点辨别觉(2PD)检测:术后随访6,12,18个月时,三组间动态两点辨别觉(M2PD)及静态两点辨别觉(S2PD)比较,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种皮瓣是修复指端软组织缺损的理想皮瓣,且成活率高,感觉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治疗骨外露的临床观察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患者术前要重视心理支持,做好皮肤准备、各项检查及抗感染治疗等工作;术后要注意体位和病室要求,关键是观察皮瓣的血液循环,预防术后感染,加强出院指导等护理。结果本组患者皮瓣部分坏死2例,皮瓣成活34例,随访1~2年皮瓣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加强游离皮瓣移植术后血管危象的早期观察及护理可提高皮瓣成活率,降低手术风险,是手术成功和康复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总结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足跟软组织缺损的护理经验。方法:2007年以来,我科对5例足踝、足跟软组织缺损患者术前重视心理护理、术前评估、体位训练等,术后注重皮瓣的观察、患肢的放置及详细的出院宣教。结果:5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个月~1年,皮瓣局部感觉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色泽正常,功能、负重良好。结论: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足踝、足跟软组织缺损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而手术前后对患者的精心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