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9篇
临床医学   2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8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目的 研究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解剖学特点和生物力学特征,为临床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钉固定定位技术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选择60例成人患者进行尾骨螺旋CT扫描,应用三维重建技术测量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解剖学参数,同时对15例成人尸体标本进行大体解剖测量椎弓根及侧块解剖学参数,确定骶骨椎弓根和侧块螺丝钉植入的解剖学基础,确定螺丝钉进钉点和植入技术;选择8例尸体标本并测定其骶骨椎弓根钉、侧块螺丝钉拔出最大拉力。结果S1~S5骶骨椎弓根及侧块的直径、长度变化大而规律,倾斜角约20°,S1椎弓根进钉点位于关节突基底部外侧与横突中线交点,且椎弓根与侧块螺丝钉最大拔出力无显著性差异(P>0.05);S2~5的椎弓根中心点位于相邻骶后孔之间连线与横突中线交点;侧块进钉点位于椎弓根中线与骶外侧嵴交点内侧。椎弓根钉最大拔出力大于侧块螺钉(P<0.05),该螺钉固定技术可为骶骨骨折提供有效内固定。结论 骶骨椎弓根、侧块固定技术均可为骶尾骨骨折固定和重建提供有效固定,椎弓根固定技术较侧块固定技术更加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2.
不同刺激参数对SD大鼠肌肉收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电刺激参数对SD大鼠肌肉收缩的影响,为临床应用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低频脉冲发射器对SD大鼠的颈项部肌群进行局部电刺激。刺激时改变频率、脉宽、电压及占空比等参数,观察参数变化对肌肉收缩及动物行为的影响。同时记录受刺激肌肉的肌电图。结果 8只SD大鼠在10~60Hz的频率范围内,随频率增加肌肉收缩率逐步增强。肌电图结果显示在刺激频率不变的前提下,随脉宽的增加(50~200μs),肌电幅值显著上升,且肌电幅值的变化与大鼠行为改变成正相关。结论不同的刺激参数可影响肌肉的收缩状态与强度,选择合适的参数可使失神经支配肌肉发生有节律地收缩,防止肌萎缩,并有助于建立局部肌痉挛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断柄失效的力学机理以及引发断柄的具体原因,提出对临床中发生的断柄事件进行失效诊断的具体方法。方法通过二维及三维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断柄过程的生物力学机理进行研究,分析断柄失效与产品、临床和患者等因素的关系。结果提出断柄分析推理路线图,成功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断柄事件进行力学分析及验证。结论经强度设计和试验检测的关节柄不应发生断柄事件;失效统计分析表明断柄属小概率随机事件,是产品质量波动、临床技术误差、患者意外事故等多种非正常因素的诱发结果,对这些因素严格控制可以降低断柄失效的发生;断柄失效推理路线图可以帮助开展失效事件的原因挖掘;通过二维及三维有限元分析能够帮助判断具体断柄事件产生的力学机理。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失效的力学机理以及引发松动的具体原因,提出对临床中发生无菌性松动事件进行失效诊断的具体方法。方法从骨水泥层强度、界面微动、应力遮挡、磨损与骨溶解等生物力学角度对无菌性松动的成因进行研究,分析无菌性松动失效与产品、临床和患者等因素的关系,并研究翻修术前检测松动的方法。结果提出无菌性松动失效原因推理路线图,成功利用荧光透视分析(fluoroscopic analysis,FSA)技术在翻修术前对无菌性松动进行了在体测定。结论无菌性松动失效分析推理路线图可以帮助展开失效事件的原因挖掘,应用FSA方法可以对松动进行在体测定与确认,辅助医生开展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无菌性松动失效的诊治。  相似文献   
85.
Boerhaave综合征即自发性食管破裂是,一个少见的临床问题,它可能是身体素来健康人的急性死因,发病率低,约每75000例住院患者中有1例,误诊率可高达74.3%,死亡率高达11%~100%。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及精心、规范的护理对改善本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6.
肱骨髁间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肱骨远端髁间骨折为关节内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非手术治疗需要长期制动,容易出现肘关节僵硬、骨不连、骨折处不稳定等并发症,只适用于存在手术禁忌证和拒绝手术治疗的患者.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双钢板结合经皮微创置入技术治疗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2003年2月~2005年1月收治23例严重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根据Schatzker分型:Ⅴ型14例,Ⅵ型9例,均采用小切口,术中先利用跨关节外固定支架牵引和点状复位钳间接复位技术恢复膝关节的力学轴线,待恢复关节面平整后植骨,采用双钢板结合经皮微创置入技术进行可靠的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后第1天即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获6~32个月(平均16.2个月)随访,无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临床骨愈合时间平均为12.6周,X线片检查胫骨平台均未发生二期塌陷,无膝关节机械轴对线不良,膝关节屈曲125°~135°(平均128.5°)。膝关节功能采用Iowa膝关节评分标准评定:优1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1.3%。结论对于由高能量损伤导致的软组织损伤严重的Schatzker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双钢板结合经皮微创置入技术进行内固定,既能避免对胫前皮瓣和骨折端血供的过分破坏,又能避免术后胫骨平台发生二期塌陷和膝关节机械轴对线不良,是恢复患肢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8.
研究利用腹壁反射建立“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人工膀胱反射弧的神经形态学基础。将SD大鼠右侧T13前根近端与右侧S2前根远端通过一段自体移植神经在硬膜囊内行显微缝合,保持T13后根完整,同时切断实验侧L5~S4脊神经前根,经3~4个月轴突再生后,建立“腹壁反射-脊髓中枢膀胱”这一新的人工膀胱反射弧。神经缝合术后8个月,对该反射弧进行神经形态学观察。光镜下观察,T13前根再生的神经纤维已通过,T13与S4神经远端缝合部;电镜下观察,实验侧膀胱平滑肌内可见到副交感神经末梢,其基本结构与对照侧类似,而在阴性对照组未发现有正常结构的副交感神经末梢。本实验结果表明,腰骶髓截瘫平面以上的躯体运动神经轴突长入膀胱平滑肌内副交感神经节细胞,并由此将异化的躯体反射冲动传递到其支配的膀胱平滑肌细胞,是人工反射弧产生膀胱控制性排尿的神经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89.
食管癌切除手术后胸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98年1月~2003年1月.找们对10例食管癌术后胸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患,进行保守疗法和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局部电刺激致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的可能性,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各项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研制微型电脉冲神经肌肉刺激器,设定合适的刺激参数.经预处理后植入成年SD大鼠体内,予以每天8 h间歇电刺激.对照组大鼠20只包括10只假手术组和10只植入导线组,剩余40只进入实验组,同时行自身对侧对照.假手术组不植入刺激器;植入导线组在相同区域同样植入包有硅胶套管的电极导线.于植入后的2、3、4、5周观察各组动物行为改变.行电生理检测后,处死动物取材分别于光镜及电镜下行各项组织形态学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刺激器植入2周后,实验组动物实验侧颈肩部及上肢肌肉即可测得正尖、纤颤等失神经电位改变,变化程度随植入时间增加而增大.光镜检测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3周后,肌纤维轻度萎缩;4周后,肌纤维退行性改变;5周后,局部可见纤维化改变及软骨细胞化生,神经纤维周围也可见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改变.且实验组动物局部肌肉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萎缩(P<0.05).电镜检测示髓鞘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结论 局部电刺激的方法可用于建立椎孔外颈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动物模型.颈神经后支卡压可能是椎孔外卡压综合征产生的启动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