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7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 毫秒
81.
胸腰椎骨折体位复位与器械复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对24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体位复位与器械复位效果进行临床比较研究.方法:患者全麻后行过伸俯卧复位并摄片(术中片),然后再行器械复位固定并摄片(术后片).对“术中片”、“术后片”及入院诊断时的“术前片”病椎椎前高和病椎上下椎间隙前高的变化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椎前高恢复在体位复位和器械复位时基本一致;(2)椎间隙前高度在器械复位后可恢复更高;(3)部分病椎压缩超过2/3时,两种复位效果均不佳;(4)下腰椎骨折的两种复位效果不满意.结论:脊椎骨折复位效果与病椎松质骨压缩程度有关.器械复位的力量为一种间接张力,其对病椎的复位作用若要在体位复位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不仅受骨折程度影响,而且受软组织结构影响.因此,体位复位是胸腰椎骨折复位的主要力量,而器械复位作用相对较弱,重点在于维持复位效果.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本研究旨在实验条件下比较胸腰段椎体中央固定和椎体侧方固定的力学稳定 ,为前路器械的改进进行实验探索。方法 运用新鲜小牛脊柱标本 ,制造单个椎体缺损模型 ,并以该脊椎左、右两侧残留的上关节突应变变化为观察指标 ,将自行设计的钛合金椎体中央固定器、椎体侧方固定器 (Kaneda、椎体钉、椎体钢板 )分别固定 ,进行前屈加载、左侧弯加载、右侧弯加载比较。结果 椎体中央固定器最稳定 ,Kaneda在对侧侧弯加载有不稳定表现 ,椎体钉在前屈加载、对侧侧弯加载有不稳定表现 ,椎体钢板固定效果较差。结论 本研究认为椎体侧方固定的“前路固定器”在单纯截骨模型中有不稳定因素 ,临床应用应规范操作 ;联合良好、有效植骨是不可缺少的条件。另外 ,本研究也提示椎体中央放置的固定器符合“骨———固定器系统”受力原理 ,拥有临床应用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优越性。方法 将 1996年 10月~ 1998年 6月连续 83例严重的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分为二组 ,分别采用外固定器和传统的石膏固定治疗。结果 外固定器组复位质量和疗效均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 (P <0 0 0 1)结论 对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特别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开放性骨折 ,应果断放弃传统的石膏固定 ,采用外固定器等治疗  相似文献   
84.
化学溶核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运用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了该方法的新概念、作用机理、临床适应症及随访比较结果,为准确认识这种治疗方法提供一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13例胸腰椎骨折经椎弓根外固定治疗术后的50枚螺钉进行位置分析.内容涉及在CT片上测量螺钉角度及螺钉与椎弓根管壁的关系.结果显示:有56%的螺钉位置正确;有44%螺钉存在一些不足,但均未破坏椎弓根的解剖结构.同时,还讨论了CT片间接测量法,认为该方法与其他直接测量方法相比,具有相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6.
18例不稳定性骨盆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或骨盆外固定器治疗,其中旋转不稳型10例,垂直不稳型8例.平均随访17个月,疗效满意.认为旋转不稳型骨盆骨折宜首选外固定器治疗,垂直不稳型骨盆骨折应争取解剖复位,为此必须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87.
椎动脉型颈椎病系椎动脉第2段受压,作者采用近年来国外倡用的椎动脉—颈动脉旁路术治疗3例。术前检查包括颈椎 X 线摄片、Doppler 血流流速测定、脑血流图、椎动脉造影等。手术显露椎动脉第3段及颈动脉,切取同侧大隐静脉5~8cm 桥式吻合,重新恢复椎动脉灌注,以纠正椎—基动脉供血不足。讨论了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法及防止脑缺血的措施。作者认为是比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8.
为评价Olders分类方法,4位医生分别用该方法对96例Colles骨折X线片进行分类,2周后重复一次。经过统计学处理后认为该分类在同一医生不同时间和不同医生互相之间的诊断符合率高。另外Olders方法中Ⅰ型、Ⅳ型的客观标准也很确切,故作者认为这一分类方法非常适合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分类和诊断。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Tenor内固定器对胸腰椎骨折的治疗疗效及Tenor操作技术特点。方法用Tenor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58例,同时进行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随访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手术基本完全纠正伤椎的压缩及移位,用Tenor复位固定后,椎体前缘高度及Cobb角恢复正常,随访未发生断钉、棒、椎体高度丢失等并发症。结论Tenor内固定系统手术操作简便,便于复位,固定确定,生物相容性好,是一种较好的胸腰椎骨折后路内固定器。  相似文献   
90.
桡骨远端骨折动力型外固定器的设计和应用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研究外固定器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性和适应证。方法自1996年10月采用自行设计的动力型外固定器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关节内粉碎性骨折30例。结果经平均11.4个月随访,复位质量优22例,良7例,可1例,疗效优19例,良9例,可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