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207篇
  免费   4151篇
  国内免费   3405篇
耳鼻咽喉   307篇
儿科学   219篇
妇产科学   239篇
基础医学   3262篇
口腔科学   822篇
临床医学   4858篇
内科学   2995篇
皮肤病学   257篇
神经病学   1090篇
特种医学   1631篇
外国民族医学   19篇
外科学   2624篇
综合类   12975篇
预防医学   6135篇
眼科学   490篇
药学   5137篇
  46篇
中国医学   5599篇
肿瘤学   1058篇
  2024年   389篇
  2023年   1503篇
  2022年   1463篇
  2021年   1418篇
  2020年   1429篇
  2019年   1363篇
  2018年   827篇
  2017年   1038篇
  2016年   1278篇
  2015年   1532篇
  2014年   2053篇
  2013年   2049篇
  2012年   2857篇
  2011年   3131篇
  2010年   2742篇
  2009年   2704篇
  2008年   3653篇
  2007年   2726篇
  2006年   2478篇
  2005年   2677篇
  2004年   1880篇
  2003年   1425篇
  2002年   988篇
  2001年   916篇
  2000年   793篇
  1999年   693篇
  1998年   604篇
  1997年   549篇
  1996年   490篇
  1995年   389篇
  1994年   367篇
  1993年   258篇
  1992年   249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92篇
  1988年   103篇
  1987年   73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比较金属螺钉与聚氨酯橡胶压迫的慢性脊髓损伤(CSCI)大鼠模型的优劣,探索适合CSCI研究的大鼠模型。方法: 108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完全随机分组为假手术组(n=36)、金 属螺钉组(n=36)和聚氨酯橡胶组(n=36),记录造模术前及术后2.5 h、7 d、14 d、21 d、28 d各组下肢行为学运动功能评分(BBB评分)和体感诱发电位(SEP),取C5段脊髓组织行苏木精-伊红染色 法(HE)和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结果:BBB评分: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9.671,P<0.000 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4.997, P=0.002 5),且金属螺钉组评分低于聚氨酯橡胶组(t=2.705,P=0.035 3),金属螺钉组持续下降,聚氨酯橡胶组则于术后21 d降至最低后开始上升。SEP: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均出 现潜伏期延长(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18.02,P<0.000 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10.82,P<0.000 1)和波幅下降(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145.5,P<0.0001;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 t=3.97,P= 0.007 4),且金属螺钉组潜伏期延长时间长于聚氨酯橡胶组,金属螺钉组波幅降低幅度先大于聚氨酯橡胶组,后较之略低。HE染色: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均出现脊髓损伤的病理表现 ,且金属螺钉组从腹侧到背侧渐进性加重,聚氨酯橡胶组则表现为一致性。TUNEL染色:金属螺钉组与聚氨酯橡胶组较假手术组TUNEL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金属螺钉组比假手术组,t=4.722,P=0.003 2 ;聚氨酯橡胶组比假手术组,t=8.263,P=0.000 2),且主要集中于脊髓灰质前角。金属螺钉组在术后第7天阳性细胞数达到最高,之后明显减少,聚氨酯橡胶组在术后逐渐增加至术后21 d达到最高。结 论:两种模型均有效地模拟了CSCI,金属螺钉CSCI模型适合损伤程度逐渐加重的CSCI研究,聚氨酯橡胶CSCI模型则适合压迫程度稳定的CSCI研究。  相似文献   
83.
84.
目的 评价哈尔滨市农村癫痫患者健康相关生命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选取哈尔滨市236例惊厥型癫痫患者,基于中国人群的EQ-5D效应值积分体系计算癫痫患者健康效应值,采用秩和检验和Tobit回归模型方法对癫痫患者健康水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的236名癫痫患者在5个维度有困难者占比排序为:焦虑或沮丧(42.74%)、疼痛或不适(30.77%)、日常活动(28.63%)、自己照顾自己(18.80%)、行动(16.67%),基于中国积分体系计算癫痫患者健康效应值为0.85,Tobit回归模型结果表明,职业(95%CI = 0.004~0.313,P = 0.045)、体育运动(95%CI = 0.001~0.438,P = 0.049)、最近一次发作时间(95%CI = - 0.316~- 0.020,P = 0.027)、总病程(95%CI = - 0.051~- 0.387,P = 0.011)对癫痫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得分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癫痫对患者心理方面的影响程度大于生理方面,应加大对癫痫患者心理方面的关注。脑力劳动者、体育运动的癫痫患者健康效用值相对较高,发作时间在0~3个月内、总病程较长的癫痫患者健康效用值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85.
目的分析南充市自发性脑出血(sICH)发病与气温的相关性及滞后关系。 方法收集南充市全市范围内二级以上医院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sICH患者病例资料及同期气温数据,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法确定最佳温度指标,将其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评估其与sICH日发病风险的暴露-剂量反应关系,分层分析各温度节点在性别及年龄组别的滞后-剂量反应关系。 结果共收集sICH患者资料13 952例。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揭示sICH日发病人数与日均气温呈非线性负相关(r=-0.324,P<0.05)。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极低温和低温当天sICH的相对危险度为1.68(1.35~2.08)及1.47(1.24~1.72),危害效应最大,其随着滞后天数增加而减弱,极低温滞后1~2 d,低温持续滞后1~10 d。低龄组(18~60岁)在极低温、低温下滞后2 d,高龄组(>60岁)在极低温下滞后10 d,低温下滞后24 d。不同性别组在极低温、低温下滞后效应趋势一致,随滞后天数增加风险下降。 结论低温增加sICH发病风险,早期呈明显急性影响,且具有滞后效应,老年人对低温反应更加滞后。  相似文献   
86.
目的由于多通道经颅磁刺激中帽型线圈阵列结构的复杂性,很难确定激励线圈的数量,以使其产生的电场满足要求,本文基于真实的头模型分析了帽型线圈阵列中3种不同数量的线圈单元对头模型内电场分布的影响。方法首先基于真实的MRI数据建立头模型,然后通过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仿真,获得了线圈数量分别为2、4和6的线圈单元在真实头模型中的电场分布,最后对感应电场的衰减度、电场强度和聚焦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4线圈和6线圈单元的电场衰减度相似,都小于2线圈单元;相较于2线圈,4线圈单元的电场强度增加幅度较大,6线圈与4线圈单元电场强度的增益相似;线圈数量的增加会使电场聚焦点下移,更偏向于深层聚焦。结论在帽型多通道经颅磁刺激临床应用中,可为满足具体刺激要求的激励线圈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观察偏治颗粒对硝酸甘油诱导偏头痛大鼠模型的防治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偏治颗粒低剂量组(5.4 g生药/kg)、偏治颗粒中剂量组(10.8 g生药/kg)、偏治颗粒高剂量组(20.16 g生药/kg)、对照组(琥珀酸舒马普坦片18 mg/kg),每组10只。偏治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均预防给药7 d,每日1次灌胃,给药容积为10 mL/kg,空白组、模型组均予等容积蒸馏水。末次灌胃1 h后,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大鼠均皮下注射硝酸甘油10 mg/kg,制备偏头痛大鼠模型。观察造模后各组大鼠耳红出现及消失时间,比较各组大鼠三叉神经脊束核神经元降钙素基因相关肽1型(CGRP-1)和P物质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IOD)。结果偏治颗粒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大鼠耳红出现时间较模型组增加(P 0.05),耳红消失时间较模型组缩短(P 0.05)。模型组大鼠CGRP-1和P物质表达的IOD均高于空白组(P 0.05)。偏治颗粒中、高剂量组及对照组CGRP-1表达的IOD均低于模型组(P 0.05),偏治颗粒高剂量组及对照组P物质表达的IOD均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偏治颗粒可通过调节CGRP-1和P物质表达对硝酸甘油诱导的偏头痛大鼠模型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90.
目的在敏感品系上建立稳定可靠的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方法采用给予30 s声音刺激(85 dB,5000 Hz),后2 s伴随给予不可逃避的足底电击(0.6 mA,持续2 s),声音-电击共配对5次,每次间隔2 min的方法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在ICR、DBA/2(简称DBA)和C57BL/6J(简称C57)3种品系小鼠上评价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获得和表达的行为特点,以确定敏感品系鼠;分别于条件性恐惧训练第2,7,14,21和28天对C57小鼠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进行检测,以评价该品系小鼠条件性恐惧的自然消退特点;采用30 s声音+30 s间隔+10次消退训练的模式进行声音线索恐惧消退训练,并于24 h后进行消退保持测试,以评价该品系小鼠消退训练和保持的特点。结果声音-电击配对5次可成功诱导C57小鼠形成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DBA小鼠可诱导形成声音线索恐惧但无法形成场景恐惧,ICR小鼠场景恐惧和声音线索恐惧均未诱导成功,确定C57小鼠为敏感品系鼠。C57小鼠呈现时间依赖的恐惧反应自然消退,其中场景恐惧在训练后第7天僵住百分率消退至(25±12)%,声音线索恐惧训练后第28天僵住百分率维持在(48±22)%;C57小鼠经10轮30 s声音消退训练,僵住时间百分率由(55±30)%消退至(32±27)%,但24 h后消退保持测试时僵住时间百分率又回升至(47±35)%。结论以敏感品系C57小鼠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恐惧获得、表达、自然消退、消退训练和消退保持各阶段恐惧行为检测的实验方法,成功建立小鼠条件性恐惧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