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70篇
  免费   1046篇
  国内免费   271篇
耳鼻咽喉   253篇
儿科学   19篇
妇产科学   110篇
基础医学   113篇
口腔科学   80篇
临床医学   1295篇
内科学   468篇
皮肤病学   17篇
神经病学   156篇
特种医学   11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37篇
外科学   381篇
综合类   2903篇
预防医学   363篇
眼科学   58篇
药学   750篇
  11篇
中国医学   371篇
肿瘤学   6617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20篇
  2022年   153篇
  2021年   219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212篇
  2018年   174篇
  2017年   282篇
  2016年   335篇
  2015年   234篇
  2014年   353篇
  2013年   398篇
  2012年   621篇
  2011年   663篇
  2010年   769篇
  2009年   842篇
  2008年   771篇
  2007年   780篇
  2006年   711篇
  2005年   644篇
  2004年   595篇
  2003年   621篇
  2002年   625篇
  2001年   698篇
  2000年   672篇
  1999年   660篇
  1998年   634篇
  1997年   436篇
  1996年   460篇
  1995年   409篇
  1994年   295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184篇
  1991年   1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分析宫颈癌根治性外照射图像引导与否对直肠和膀胱受照剂量的影响,探讨IGRT技术合理应用的模式。方法 选取2012—2016年于陆军总院行HT的宫颈癌患者20例。每次治疗前均进行MVCT扫描,应用MVCT图像在HT的自适应模块上进行剂量重建,得到当次的受量,并模拟出该次无图像引导下的受量;将各单次剂量分布和对应的融合CT图像传输至形变软件MIM6.0中进行剂量叠加,得到总照射剂量。对比图像引导与否对直肠及膀胱受量和体积的影响。结果 无图像引导的Plan-2的直肠和膀胱受量均高于图像引导下的Plan-1,其中直肠Dmax、V50及膀胱V50均不同(P=0.040、0.000、0.047);分次间初次治疗的Dmax和V50及治疗第13~21次的直肠V50与Plan-1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37,P=0.009、0.017、0.028),首次及21~23次放疗的膀胱Vmax、V50与Plan-1比接近有统计学意义(P=0.061、0.053,P=0.072、0.058)。结论 图像引导可以降低直肠和膀胱的受照剂量及体积,尤其是直肠从图像引导获益更大;建议外照射半量左右(13次左右),肿瘤退缩明显时段,重新定位修改治疗计划;对于难以实现全程图像引导的情况下,进行选择性的图像引导,也可以达到有效地降低直肠和膀胱损伤发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有效率不足30%。放疗可以促进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通过协同效应或互补机制增进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疗效。笔者就放疗联合免疫检查点治疗的应用基础及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阐述。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放化疗方式对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SCEC)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择2009年6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局限期SCEC患者70例进行研究,根据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序贯放化疗,观察组实施同步放化疗,随访3年,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情况、不良反应、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中位生存期为(25.23±2.64)个月,1~3年生存率分别为82.86%、51.43%、34.29%,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17.39±5.32)个月,68.57%、37.14%、22.8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共有9例(25.71%)放射性食管炎,较对照组(6例,17.14%)略高,但两组其他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癌症远处转移率为25.71%,显著少于对照组的5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同步放化疗方式治疗局限期SCEC患者,具有较高的生存率,可有效减少癌症的远处转移,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4.
本文对放疗联合三苯氧胺治疗晚期乳腺癌脑脊髓转移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49岁.2003-05因左乳腺癌,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0/25转移于当地医院行左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行CAF方案化疗6周期.术后未行免疫组化检查,未用内分泌治疗.  相似文献   
85.
冯秀凤  常红  蒋海霞  封爱国 《中国校医》2012,26(5):388+390-388,390
目的 探讨红/蓝光照射治疗寻常性痤疮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入选的95例寻常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2组,试验组洁面后用窄谱红/蓝光交替照射,对照组洁面后用单纯窄谱蓝光照射,照射距离为5.0~10.0 cm,每次20min,1周2次,共4周.治疗前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 结果 治疗4周后试验组痊愈率为10.66%,有效率为79.30%;对照组痊愈率5.26%,有效率46.56%,均低于试验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联合应用红/蓝光交替照射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纯照射窄谱蓝光.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脊椎血管瘤放射治疗的适应证、剂量、疗效。方法 脊椎血管瘤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32例均有脊椎局部疼痛、肢体感觉和(或)运动功能障碍。采用6~8 MV X线照射,总剂量30~80 Gy,中位剂量40 Gy。7例有明显脊髓压迫症状者采用手术加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其中3例由于瘤体范围大,术前行介入法栓塞病变椎体供血动脉。结果 32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0.6 %(29/32),其中剂量30~40 Gy组和剂量>40 Gy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6 %(25/27)和80.0 %(4/5)(χ2=2.05,P=0.221)。均无明显的并发症及恶性变。结论 对脊椎血管瘤采用术前介入法栓塞供血动脉并椎体减压术结合术后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法具有快速缓解压迫、减少术中出血、疗效确切的优势。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核素β射线近距离治疗(包括核素敷贴治疗和放射性胶体内照射治疗)皮肤血管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698例皮肤血管瘤患者,对于草莓状血管瘤及鲜红斑痣者行90Sr敷贴治疗;对于海绵状血管瘤均行32 P-D胶体注射治疗;对于混合型血管瘤行90Sr敷贴+32P-D胶体注射治疗病变部位,敷贴器为中国原子能科学院提供,大小为3 cm ×4 cm.照射剂量大致根据患者年龄确定,并根据患者体质、病变部位及病程长短等适当增减,1次/d,3d为一个疗程,3个月后根据病情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根据血管瘤大小和患者年龄决定配置32 P-D的体积和32P-胶体放射性活度以及地塞米松的浓度,根据年龄大小和病变所在部位适当增减32p-胶体浓度及地塞米松用量.病损部位常规消毒,沿基底部进针,由近及远弥漫性注射,对于巨大血管瘤应多部位、多方向、由近及远弥漫性均匀注射.3个月后随访疗效,如未愈可行第二疗程治疗,一般不超过5个疗程.结果 90Sr敷贴治疗草莓状血管瘤痊愈率100%;90Sr敷贴治疗鲜红斑痣治愈率为59.2%;32P-D治疗海绵状血管瘤治愈率为92.4%;90Sr敷贴+32p-D治疗混合型血管瘤治愈率为94.5%,且不易复发,不痛苦,不良反应少.结论 核素近距离治疗皮肤血管瘤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治疗计划系统(TPS)术中指导对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治疗中晚期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40例中晚期肺癌病人,均行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125I粒子治疗,其中20例未进行TPS术中指导(无术中指导组),20例进行TPS术中指导(术中指导组)。比较两组90%肿瘤体积接受剂量(D90)、平均中心剂量(MCD)和匹配周缘接受剂量(MPD)。结果术中指导组术后MCD、MPD、D90与术前计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无术中指导组术后各指标与术前计划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54~17.91,P<0.05)。结论 TPS术中指导使靶区剂量分布均匀且达到了术前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患者放疗过程中的护理方法。方法:放疗前、中、后全程中给予饮食、心理及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护理指导,使得顺利完成放射治疗。结果: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调强放疗计划,无显著放疗并发症及中断放疗发生。结论:前列腺癌调强放疗过程中优质的护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90.
《陕西医学杂志》2017,(1):68-70
目的:探讨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并同步替莫唑胺化疗的临床疗效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5例术后经病理确诊的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进行调强放疗并同步整合加量技术,并同步口服替莫唑胺进行化疗,随访2年期总生存率,对影响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预后的独立因素进行评估。结果:本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41.8个月,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12.4个月,1年、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7.9%、58.5%;未观察到与治疗相关的死亡,血液学毒性主要表现血小板、白细胞减少,不良反应为头痛、呕吐恶心,I~II度骨髓抑制率为84.00%,III度骨髓抑制率为16.00%,未发现IV度骨髓抑制;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手术切除情况、肿瘤位置等对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WHO分级、KPS评分、术前化疗情况等因素对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WHO分级(P=0.002)、KPS评分(P=0.036)是影响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脑间变性星型细胞瘤术后调强放疗并同步替莫唑胺化疗临床效果确切,WHO病理分级和术前KPS评分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