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1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69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评价基于显微CT(Micro-CT)骨内微血管造影进行骨内微血管显影和三维重建在缺血性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ONFH)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实现在三维空间内同时定量评价骨显微结构及骨矿物量和骨内微血管。[方法]采用局部液氮冷冻和射频加热交替的方法建立鸸鹋塌陷性股骨头坏死动物模型,右侧为手术侧,左侧为对照侧。术后定期进行核磁检查,证实造模成功后自鸸鹋腹主动脉注入亚纳米级硫酸钡明胶混悬液进行下肢血管造影,取下肢股骨标本进行Micro-CT扫描,通过软件进行骨内微血管的二维及三维重建,同时结合Micro-CT骨显微结构研究,并将标本常规HE染色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在术后12周证实出现股骨头塌陷,至16周16只动物出现股骨头塌陷。Micro-CT图像骨小梁结构及骨内血管显示清晰,与对照侧相比鸸鹋股骨头坏死塌陷后股骨头部的骨小梁厚度、骨体积分数增加,骨矿物量及骨小梁间距减小,血管体积分数减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亚纳米级硫酸钡作为造影剂,Micro-CT骨内微血管造影可以在不破坏骨标本的基础下清晰的显示骨内微血管,不干扰影像及组织学检查,并实现骨内...  相似文献   
82.
[目的]利用乳鼠的雪旺细胞与成纤维细胞贴壁及复合酶消化分离速度不同的特点,建立简单而快速提取和纯化雪旺细胞的方法。[方法]取3 d 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在解剖镜下剥离去除神经外膜,剪碎后用0.2%复合胶原酶(Collagenase NB4)消化,细胞悬液接种于预先用多聚赖氨酸包被的培养瓶差速贴壁30 min,然后将细胞悬液移入一新的培养瓶培养48 h;用0.05%复合胶原酶37℃消化30 min,振荡分离雪旺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培养48 h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计数、纯度测定;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和流式细胞仪检测所得的雪旺细胞的纯度。[结果]经过2次纯化后,每25 cm2培养瓶可获取约(117.2±3.4)×104个细胞;第一轮纯化后雪旺细胞纯度达86.99%±1.53%,经2次纯化后纯度为98.32%±0.12%,两轮纯化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P75NTR免疫细胞化学鉴定细胞为阳性,流式细胞仪检测雪旺细胞纯度达97.9%。[结论]双向差速复合胶原酶消化法是一种高效、快捷的雪旺细胞纯化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将BMSCs复合在化学去细胞异体神经(chemical extracted acellular nerve allograft,CEANA)周围,观察对CEANA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效果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C57小鼠21只,体重25~30g;成年雄性Balb/c小鼠15只,体重25~30g。取Balb/c小鼠双侧坐骨神经,制备CEANA。取C57小鼠3只,分离培养BMSCs,取5×106个第3代BMSCs添加到500μL生物蛋白胶制备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共培养3、7、14、21d后,分别取其上清与PC12细胞共培养,观察对PC12细胞的影响。取成年雄性C57小鼠18只,制备小鼠左侧坐骨神经10mm缺损模型,随机分成3组(n=6),分别采用自体神经移植复合生物蛋白胶(A组)、CEANA移植复合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B组)、CEANA移植复合生物蛋白胶(C组)修复坐骨神经缺损;实验动物右侧切开暴露坐骨神经,作为正常对照。术后行大体观察;术前及术后2、4、6、8周测量小鼠坐骨神经指数(static sciatic index,SSI);术后8周取材计算术侧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并行小腿三头肌Masson染色观察,吻合口远端神经行甲苯胺蓝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BMSCs在生物蛋白胶内均匀分布,外观呈球形,培养3d后可见BMSCs呈多个长突起。加入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共培养3、7、14、21d的上清,PC12细胞均分化为类神经元样细胞。术后各组动物切口愈合良好。各组SSI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术后4、6、8周A组SSI均高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略高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周,B组小腿三头肌湿重恢复率、有髓神经纤维总数均优于C组,但较A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小腿三头肌纤维面积、髓鞘厚度均优于C组(P<0.01),而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EANA周围添加BMSCs生物蛋白胶复合物可提高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84.
目的聚碳酸亚丙酯[poly(propylene carbonate),PPC]是一种具有良好生物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的新型生物材料。探讨PPC电纺丝在周围神经组织工程应用的可行性,比较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电纺丝技术制备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扫描电镜观察其表面结构特点。3只新生1~2日龄SD大鼠,雌雄不限,体重4~6 g。取SD大鼠DRG,分别接种至含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的12孔板中,作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6孔。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RG生长情况,并于培养7 d行免疫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定量比较神经轴突生长长度和雪旺细胞迁移距离。结果电纺丝技术成功制备取向性和无序性PPC纤维,每根纤维直径为800~1 200 nm,形成具有亚微米尺度的结构。取向性PPC纤维约90%纤维丝在其长轴方向,而无序性PPC纤维丝呈各个角度分布。倒置显微镜观察,DRG均在两组PPC纤维生长良好。免疫荧光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示:实验组轴突和雪旺细胞沿纤维丝方向生长,具有一致的方向性;对照组轴突生长末端呈多方向生长。实验组轴突生长长度为(2 684.7±994.8)μm,对照组为(504.7±52.8)μ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60,P=0.000)。实验组雪旺细胞迁移距离为(2 770.6±978.4)μm,对照组为(610.2±56.3)μm,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00,P=0.000)。实验组及对照组内雪旺细胞迁移距离均大于轴突生长长度。结论 PPC纤维与DRG有良好亲和性,亚微米尺度PPC纤维的取向结构决定了DRG轴突和雪旺细胞生长方向,可作为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85.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丁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D virus,HDV)与梅毒螺旋体(Trepenema palidun,TP)均可以通过输血、静脉注射吸毒、性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传播.近年来,吸毒人群HIV与肝炎病毒、梅毒等的重叠感染问题受到关注[1].  相似文献   
86.
背景: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方法多为自体种子细胞复合天然或合成物支架,目前多存在种子细胞来源有限、支架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以及细胞在支架中分布不均的问题.目的:探讨人脐带Wharton胶中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诱导分化并体外构建无支架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分离培养人脐带Wharton胶中的间充质干细胞,进行流式细胞学鉴定.对软骨诱导前后的细胞进行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其表达的葡萄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进行定量研究,并应用RT-PCR检测软骨诱导前后Ⅱ型胶原和Sox-9mRNA的表达.采用密集诱导培养→离心管培养→生物反应器培养,进行体外构建无支架软骨组织.结果与结论:人脐带Wharton胶富含干细胞,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这些细胞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表达CD44,CD105、CD271等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HLA-ABC阳性表达,HLA-DPDQDR阴性表达.未进行软骨诱导的细胞弱表达软骨细胞标志,诱导后葡萄糖胺聚糖和Ⅱ型胶原显著增高.RT-PCR结果显示人脐带Wharton胶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前后均表达Sox-9、Ⅱ型胶原mRNA.说明人脐带Wharton胶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前软骨细胞的特性.采用密集诱导培养结合生物反应器培养,不用支架,体外可以构建成大块组织工一[程软骨.表明人脐带Wharton胶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良好的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87.
背景:仿生天然软骨细胞外基质特殊的力学、结构特性和生化成分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具有巨大的应用潜能.目的:观察仿生天然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的生化和结构特性,探讨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材料及软骨组织工程取向支架的制备方法,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检测.设计、时间及地点:组织工程材料支架制备及性能分析的体外实验,于2007-07/2008-07在解放军总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材料:将新鲜猪关节软骨湿法粉碎,差速离心,收集无细胞的软骨细胞外基质成分.脱氧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酶及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均为美国Sigma公司产品.方法:对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材料进行组织学和形态学榆测后,用pH3.2的稀盐酸制成质量浓度为20 g/L溶液,采用定向结晶及冷冻干燥技术制成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取向支架,再采用物理化学方法交联,同时制各多孔软骨细胞外基质源性非取向支架a主要观察指标:①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材料的生化组成和形态.②软骨细胞外基质取向支架和非取向支架的表面特征及孔道结构.⑧取向和非取向软骨细胞外基质支架的孔隙率、吸水膨胀率、力学特性的比较.结果:收集的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材料中无细胞存在,纤维为纳米尺度,甲苯胺蓝、番红花O、奥新蓝染色及Ⅱ犁胶原染色阳性;制备的取向支架具有纵向排列的孔道结构,孔径100-200μ m,分布均匀,非取向支架的孔呈海绵样结构:两种支架孔隙率均≥95%,吸水膨胀率均≥96%.取向支架纵向压缩模量和拉伸模量为:(2.02±0.02),(22.10±0.67)MPa,均大于非取向支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然关节软骨细胞外基质材料与天然关节软骨的生物力学特性相似,可满足软骨组织工程的需要,是一种比较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支架.  相似文献   
88.
背景:二维平面角度已证实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能够在术后8周有效预防兔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发生。 目的:应用Micro-CT联合硬膜外造影技术观察和评估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可行性。 方法:将18只L5椎板全切除的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组:对照组用生理盐水冲洗术区后关闭切口;HyaRegen/SPⅠ组用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HyaRegen/SPⅠ 0.5 mL覆盖暴露硬脊膜后关闭切口;HyaRegen/SPⅡ组用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HyaRegen/SPⅡ 0.5 mL覆盖暴露硬脊膜后关闭切口。 结果与结论:各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均无明显延长,3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Micro-CT联合硬膜外造影扫描并三维重建后显示,HyaRegen/SPⅠ组及HyaRegen/SPⅡ组对比剂能够顺利充盈硬膜外间隙,对照组对比剂充盈不顺畅,在术区局部形成多处充盈缺损。HyaRegen/SPⅠ组及HyaRegen/SPⅡ组术区硬脊膜外单位体积内对比剂充盈体积均高于对照组(P < 0.05),前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对照组硬膜外粘连程度要远高于HyaRegen/SPⅠ组及HyaRegen/SPⅡ组(P < 0.05)。证实医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可有效预防兔椎板切除后硬膜外粘连的发生,应用Micro-CT联合硬膜外造影技术能有效观察和评估硬膜外粘连。  相似文献   
89.
90.
董钧铭  彭江  杨敏  赵春怡 《现代预防医学》2014,(19):3597-3599,3615
目的探讨安顺市2003-2012年传染病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安顺市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Excel2003对安顺市2003-2012年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2年全市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传染病28种共112 266例,死亡599例,年均发病率为451.73/10万,年均死亡率2.41/10万。其中,2008-2012年和2003-2007年年均发病率分别为456.58/10万和447.14/10万,同比上升9.44/10万。发病以农民、学生、散居儿童、幼托儿童为主;年均发病居前5位的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副伤寒、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风疹。结论安顺市2008-2012年平均发病率高于2003-2007年平均发病率(P0.001),传染病发病以农民、学生为主要人群,提示安顺市传染病形式依然严峻,应加强农村和学校等重点人群传染病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