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4篇
内科学   39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为了探索有效低温保存脐血造血干/祖细胞的冷冻保护剂和技术,进行了二种方法试验。第一种方法联合使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羟乙基淀粉(HES)(分子量120000)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非程控降温冷冻技术;第二种方法只使用DMSO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程控降温仪冷冻技术保存脐血。对二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15份脐血冻存后细胞存活率、CFU—GM回收率,无论在使用非程控降温的第一种方法和使用程控降温仪的第二种方法均无显著性差异。183份脐血质量检测结果及21例临床移植结果也显示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联合使用DMSO和HES作为冷冻保护剂并用非程控降温冷冻的方法对脐血造血干细胞有良好的保护作用,是一种简单易行、省时省力、适合于脐血造血干细胞库大批量冻存脐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66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66例血液病患者进行非血缘关系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探索提高移植疗效的措施。方法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24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40例,其他血液病患者2例,经预处理治疗后,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本相合的非血缘关系骨髓移植(BMT)48例,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18例:部分患者采用长程加强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方案(将环孢菌素A提前至预处理开始时使用,同时加用霉酚酸酯)。结果64例患者达到完全稳定的供者植入,WBC植活中位时间15d(BMT组16d;PBSCT组12d,P〈0.01)。45例患者发生急性GVHD(aGVHD),累积发生率为71.16%,其中28例患者发生Ⅰ~Ⅱ度GVHD,累积发生率57.15%;17例患者发生Ⅲ~Ⅳ度GVHD,累积发生率32.25%;COX模型分析得出HLA配型及移植方式是影响aGVHD发生的因素,HLA配型相合、采用G-CSF动员的PBSCT可以降低aGVHD,尤其是重度GVHD的发生。可供分析的36例患者中有21例发生慢性GVHD。66例接受移植的患者中复发6例,死亡27例,5年的预期生存率为52.91%。用COX模型分析得出aGVHD以及aGVHD与GVHD的预防方案的交互冈素是影响生存率的惟一因素,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517和1.255。结论提高非血缘关系allo-HSCT疗效的关键是控制aGVHD,而选择HLA配型相合的供者,加强移植早期的免疫抑制,可以减少aGVHD的发生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供、受者之间杀伤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R)配体不合在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HLA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中的预后意义.方法 对具有HLA-B位点及C位点配型资料的94例HLA不合行HSCT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因素分析表明KIR配体不合[2.833(1.286~6.241),P=0.01]和移植物中T细胞的数量[3.059(1.292~7.246)×108/kg,P=0.011]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接受大量T细胞组的患者(>1.48×108/kg)中,具有KIR配体不合的患者aGVHD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乏KIR配体不合的患者(100%对63.3%,P=0.036);KIR配体不合明显增加了HLA-C不合组患者aGVHD的发生率(80.0%对57.4%,P=0.056);KIR配体不合还明显增加了标危患者的移植相关死亡率(50.0%对7.6%,P=0.005),从而降低了标危患者的总体生存率(50.0%对88.4%,P=0.014).结论KIR配体不合是非体外去除T细胞的HLA不合HSCT的不良预后因素,对于供者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4.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CD271(低亲和性神经生长因子受体,low affinity nerve growth factor receptor,LNG—FR)及CD133免疫磁珠阳性分选富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的比较,选出一种相对理想的从骨髓中富集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磁珠分选方法。采用免疫磁珠的方法得到骨髓单个核细胞中的CD271^+细胞及CD133^+细胞;将得到的细胞分别进行培养,14天后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fibro—blast,CFU—F);对每个传代细胞进行计数,绘制细胞增殖曲线;取两种方法得到的细胞培养至3代以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抗原,通过细胞形态及免疫化学染色鉴定比较成骨及成脂肪定向诱导分化。结果表明:CD271阳性分选纯度为(89.50±0.98)%,CD133阳性分选纯度为(88.03±3.06)%;1×10^4个CD271^+细胞培养后产生的CFU—F数目是1×10^4个CD133^+细胞培养后形成CFU—F数目的2倍,CD271^-细胞培养后无CFU—F形成,而CD133^-细胞培养后可形成少量的CFU—F;两种方法得到的细胞培养至第3代后表型基本一致,即CD34^-、CD14^-、CD45^-、CD90^+、CD29^+、CD44^+、CD105^+、CD73^+;CD271^+细胞的增殖能力比CD133^+细胞的高出3倍,而且具有更强的成骨、成脂肪分化潜能。结论:虽然CD271及CD133阳性分选都可以得到间充质干细胞,但相比之下,CD271阳性分选得到的间充质干细胞有更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因而CD271阳性分选是一种相对理想的从骨髓中富集阃充质干细胞的免疫磁珠分选方法。  相似文献   
85.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重症胃肠道出血15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重症胃肠道(GI)出血的临床特征、原因、治疗和转归。方法观察并分析15例白血病患者在alloHSCT后发生的急性(导致失血性休克)或亚急性(需要连续2d以上每日输注≥1U红细胞)胃肠道失血。结果15例患者共发生17次重症GI出血事件,发生时间分为早期(1周内)、中期(1~2个月)、晚期(4~7个月)。早期出血均有呕血和便血,中、晚期出血以便血为多见。出血发生时,绝大多数患者血小板<50×109/L。出血原因:预处理不良反应2例次;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或伴有(或疑诊)肠道巨细胞病毒(CMV)和真菌感染因素11例12例次;CMV肠炎1例次;消化性溃疡出血2例次;不明原因1例次。经过输注血小板、红细胞和新鲜血浆以及H2受体阻滞剂和奥美拉唑等支持治疗,由GVHD或伴有(或疑诊)CMV肠炎所致的出血同时予以免疫抑制剂和(或)抗病毒药等针对出血病因的治疗,最终8例9例次出血得以控制,8例患者持续出血直至死亡,主要死因为难治的急性GVHD和(或)相关合并症。结论alloHSCT后重症GI出血的主要原因为预处理不良反应和GVHD或伴有(或疑诊)CMV肠炎,前者多为自限性,预后良好,后者治疗难度较大,具有高度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86.
目的在高龄或同时存在不能耐受常规预处理方案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中,采用一种低强度预处理方案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方法12例患者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4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4例,伴原始细胞增多的难治性贫血(MDSRAEB)2例,急性髓系白血病2例。10例为HLA完全相合同胞移植,2例为1个位点不相合的同胞移植。预处理方案包括低剂量白消安2mg·kg-1·d-1,共3d,阿糖胞苷2g/m2,1~2次,环磷酰胺1.0g·m-2·d-1,共2d,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2.5mg·kg-1·d-1,共4d。11例患者采用经GCSF动员的供者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采用单纯外周血干细胞移植。输注有核细胞数平均为7.19×108/kg,CD34+细胞数平均为2.53×106/kg。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CsA),短程甲氨蝶呤及霉酚酸酯联合方案。采用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及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性(STR)分析方法鉴定供者干细胞植入情况。结果12例患者均能耐受此预处理方案,未发生严重预处理相关并发症。中性粒细胞绝对数>0.5×109/L的中位时间15(11~17)d,血小板植活中位时间15(10~23)d。移植后1个月鉴定植活情况,11例患者均全部转为供者型,1例患者为供、受者嵌合状态。出现aGVHD5例(41.6%),其中Ⅰ度2例,Ⅱ度2例,Ⅲ度1例,aGVHD发生率  相似文献   
87.
本研究目的是探讨ABO血型不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影响红系恢复时间的多种因素。应用Cox回归模型对157例ABo血型不合的allo-HSCT患者的性别、年龄、移植方式、HLA相合/HLA不合、预处理方案、GVHD预防、Ⅰ-Ⅳ度GVHD发生、CMV感染及血型不合的类型进行多因素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经Cox回归多因素综合分析,次要血型不合、输注的有核细胞数、年龄和非血缘关系的骨髓移植,为影响红系恢复时间的4个主要因素。结论:次要血型不合及输注细胞数多的患者红系恢复较快,而年龄大和非血缘骨髓移植的患者红系恢复慢。  相似文献   
88.
为探讨儿童供者移植物组分对单倍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预后的影响,回顾性分析儿童供者骨髓(bone marrow, BM)和外周血(peripheral blood, PB)混合移植物组分对80例接受Haplo-HSCT的血液病患者预后的影响。80例患者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platelet, PLT)的植入率分别为100%和96.4%,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3 d(范围为10~28 d)和18 d(范围为9~180 d)。所有患者随访3年的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为66.7%,无白血病生存(leukemia-free survival, LFS)率为60.7%,移植相关死亡(transplant-related mortality, TRM)率为17.7%,复发率为21.9%。多因素分析显示供/受者关系为同胞(P=0.02)和输注高剂量CD34~+细胞(P=0.014)能促进PLT植入,PLT植入(P0.001)和输注低剂量的CD14~+细胞(P=0.022)与LFS相关,PLT植入和发生慢性GVHD与OS(P0.001,P=0.03)和TRM(P0.001,P=0.004)相关。以上研究结果提示采用单倍型相合儿童供者来源的BM和PB混合移植物进行移植时,回输高剂量CD34~+细胞与促进PLT植入密切相关,而PLT快速植入与良好生存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Ph染色体阳性青少年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 ALL)NICM分型对临床治疗和预后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同时采用COS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Ph ALL占青少年ALL的18.37%(9/49)。与Ph-ALL患者相比,Ph ALL患者白细胞计数高,同时伴有髓系抗原表达者明显增多,完全缓解率低,第一次缓解中位时间长。Ph ALL的复发率高于Ph-ALL,3年预期DFS率低于Ph-ALL。结论Ph ALL是一种预后不良的细胞遗伟学亚型,具有独特的生物学、临床和预后特征,治疗上应用别与Ph-ALL。  相似文献   
90.
急性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危及生命的重要合并症之一,累及肠道者死亡率高.目前治疗的一线药物为糖皮质激素,有效率40%~5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