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85篇
  免费   741篇
  国内免费   472篇
耳鼻咽喉   181篇
儿科学   262篇
妇产科学   174篇
基础医学   896篇
口腔科学   107篇
临床医学   2035篇
内科学   1115篇
皮肤病学   126篇
神经病学   459篇
特种医学   4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272篇
综合类   4015篇
预防医学   1715篇
眼科学   128篇
药学   1616篇
  10篇
中国医学   1439篇
肿瘤学   429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88篇
  2022年   220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92篇
  2019年   323篇
  2018年   346篇
  2017年   219篇
  2016年   291篇
  2015年   300篇
  2014年   683篇
  2013年   647篇
  2012年   751篇
  2011年   845篇
  2010年   779篇
  2009年   855篇
  2008年   849篇
  2007年   793篇
  2006年   838篇
  2005年   836篇
  2004年   660篇
  2003年   639篇
  2002年   580篇
  2001年   610篇
  2000年   489篇
  1999年   406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308篇
  1996年   267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15篇
  1993年   191篇
  1992年   192篇
  1991年   198篇
  1990年   105篇
  1989年   108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81篇
  1986年   66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55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42篇
  1981年   39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19篇
  1978年   12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8篇
  1959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自噬相关基因5(autophagy-related gene 5, ATG5)在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进展中的作用及其影响的下游信号通路。方法 通过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数据库查找ATG5在HCC患者的组织表达及其亚组的差异分析。采用免疫印迹法明确ATG5在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通过CCK-8实验、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敲减ATG5基因后对HCC细胞系(HCCLM3和MHCC97-H)增殖、迁移和侵袭功能的变化。在HCC细胞系MHCC97-H敲减ATG5基因后,使用有参转录组测序分析下游相关信号通路的变化。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在m RNA水平,ATG5在HCC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0.000 1),HCC 3期患者的ATG5水平高于1期患者的水平(P=0.013),p53变异组患者癌组织的ATG5水平高于非变异组(P<0.000 1)。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正常肝细胞L02相比,ATG5蛋白水平在检测的HCC细胞株中均明显高表达...  相似文献   
82.
闭合性腹部外伤肠破裂超声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肠管破裂的超声图像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对34例临床拟诊肠管损伤的超声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与手术对照,超声提示符合率93%(28/30),漏诊7%(2/30)。结论:超声直接征象加间接征象,可正确判断肠管损伤,仅见间接征象,超声只能提示肠管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83.
目的 研究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自体红骨髓组织工程骨体修复四肢低毒力感染性大段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方法 本组四肢低毒力感染性骨缺损38例,取自体红骨髓(autologous red bone marrow,ARBM)与含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BMP)的骨诱导活性材料(osteoinductive absorbing material,OAM)复合成组织工程骨,在骨缺损邻近制备一个带有无名血管蒂所属毛细血管网的筋膜瓣,使其包裹组织工程骨并充填骨缺损.18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A组),20例采用病灶清除加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植入(B组),术后3,6,12,18个月时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CRP)监测炎性反应,X线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部分患者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 结果 A组术后平均6个月时5例出现感染,经细菌学培养阳性且与术前相同,(14.0±0.5)个月时,10例组织学显示原病变区骨断端之间仍有纤维结缔组织相连,其中4例病损区为炎性纤维肉芽组织充填且有少许死骨形成及细菌学检查阳性;B组术后无感染出现,16例组织学显示原筋膜瓣形成类似骨膜样组织,原病变区成熟骨结构形成,无炎性细胞浸润,细菌培养均为阴性;其余7例外固定架(A组3例,B组4例)(12.2±0.3)个月时骨性连接、结构稳定取出,未作组织学和细菌学检查.术后各时相点无论是血常规量化总分还是超敏CRP量化总分以及X线量化评分对比,B组明显大于A组(P<0.05). 结论 带蒂筋膜瓣包裹复合ARBM的组织工程骨是目前I期修复感染性骨缺损切实可行的较好方法,在抗感染的同时缩短骨缺损修复时间,显著提高成骨的质和量.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颅内孤立性纤维瘤(ISFT)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证实的10例ISFT患者的CT及MRI表现.所有患者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行CT平扫.结果 所有病例术前均误诊为脑膜瘤,5例位于幕上、4例位于幕下、1例同时生长于幕上及幕下.所有病变均起源于颅内硬脑膜,8例肿瘤边缘可见明显分叶或浅分叶.4例CT检查均呈稍高密度,1例压迫颅底骨质致骨质吸收.仅1例可见包膜点样钙化,所有病灶实质内均未见钙化.T1WI以等、稍高信号为主,4例病灶信号均匀、6例信号不均.T2WI 2例病灶呈均匀等信号及低信号,4例表现为等、稍高或低信号相间,2例合并囊变,2例可见稍高T2信号及低T2信号两部分,呈所谓“阴阳征”.增强扫描所有病灶均明显强化,8例强化不均匀,低T2信号区域可见明显强化,4例出现“脑膜尾征”.结论 ISF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当脑外肿瘤明显分叶,T2WI信号不均,存在低T2信号区域并明显强化,“脑膜尾征”较少或轻,无颅骨增厚等征象时有助诊断,典型“阴阳征”提示孤立性纤维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85.
86.
康复治疗对股骨头坏死术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对大转子骨瓣移位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5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带旋股内血管大转子骨瓣移位术,术后施行康复治疗。术前、康复治疗后对关节疼痛、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过6个月康复治疗,50例患者髓关节疼痛改善,关节活动度及日常生活能力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提高(均P〈0.01)。结论:康复治疗有利于股骨头坏死大转子骨瓣移位术后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比目鱼肌胫骨骨膜瓣修复胫骨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骨不连、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 方法 从2000年7月至2010年12月,应用比目鱼肌胫骨骨膜瓣逆行转位术修复19例胫骨开放性骨折并胫前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0例胫骨骨折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组织坏死致胫骨及内固定物外露、5例胫骨创伤性骨髓炎清创后骨缺损并软组织缺损、3例胫骨骨不连合并胫前软组织缺损.结果 本组37例肌骨膜瓣均成活,其中1例术后肌瓣部分坏死,经再次清创、负压封闭吸引、植皮后愈合;1例肌骨膜瓣边缘小窦道,经换药后2个月愈合;其余创面均Ⅰ期愈合,随访0.5~7.0年,无感染复发、窦道形成,骨愈合时间6~ 10个月,所有患者均恢复负重和行走功能. 结论 比目鱼肌胫骨骨膜瓣逆行转位术,修复软组织缺损同时能促进骨的愈合,是修复胫骨中、下段严重粉碎性骨折、骨不连、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肝样细胞潜能及单核细胞衍生的肝样细胞移植的有效示踪剂,并进一步观察受体鼠移植后肝样细胞存活、分布与转归情况.方法 分别设立A、B两组.A组为阴性对照组,在细胞培养过程中不添加诱导细胞分化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4 (FGF-4);B组应用HGF和FGF-4体外联合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向肝干细胞分化.鉴定和判断细胞分化的变化,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细胞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和细胞角蛋白19(cytokeratin 19,CK19)表达.以红色荧光染料PKH26标记单核细胞衍生的肝样细胞,尾静脉注入受体鼠体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移植2周后取肝组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实验组肝样细胞向肝脏迁移与转归的情况.采用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移植的肝样细胞白蛋白(albumin,ALB)的表达.结果 A组细胞随培养时间延长,单核细胞由刚分离出的较均一的圆形逐渐变得不规则,呈条索状、纤维样改变,少部分细胞呈圆形,细胞发生凋亡,裂解.B组细胞随诱导分化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变大、变圆,呈集落生长,增殖活性强.B组有AFP和CK19阳性表达,而A组则没有表达.动物实验组受体鼠肝组织冰冻切片可见大量PKH26标记阳性的肝样细胞,对照组未发现PKH26标记阳性的肝样细胞.移植2周后行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实验组肝样细胞ALB表达阳性.结论 在HGF和FGF-4体外联合诱导条件下,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具有向肝样细胞分化的潜能.并且,PKH26可作为肝样细胞移植的一种有效示踪剂.移居肝组织的肝样细胞2周后开始向成熟肝细胞分化,发挥肝细胞功能,表达白蛋白.  相似文献   
89.
目的研究末节指动脉侧支的解剖学特点,探讨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的侧支回流的流体力学机制。方法对10只新鲜成人尸体手标本进行乳胶灌注,显微解剖观测手指末节指动脉侧支的数量、侧支的外径.结合指动脉铸型标本观测侧支和主干的角度。用简易装置建立模拟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流体力学模型,观察模拟侧支回流现象。结果(1)指动脉末节侧支数为(12.7±3.2)支,侧支外径为(0.32±0.08)mm。约60.3%的末节指动脉侧支与主干的角度在30°~60°,指动脉弓处侧支角接近90°(2)从模拟指尖再植流体力学模型上观察到理想液体的模拟侧支回流现象。结论(1)在指尖再植术中应尽量保留指动脉吻合口近端侧支,尽量缩短指动脉吻合口与侧支的距离。(2)利用伯努利定律(ρgh±1/2ρv^2±P=C)分析指动脉侧支回流现象,这种现象是吻合单根动脉指尖再植成活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比较传统纱布开放换药与负压封闭引流( VSD)装置临时覆盖创面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2153例四肢软组织缺损患者资料,男1548例,女605例;年龄3~68岁,平均35.3岁,平均创面大小为195.9 cm2.创面类型:无菌创面53例,污染创面1388例,感染创面712例;根据临时覆盖创面的方法,分为纱布开放换药组(开放组,793例)和VSD创面封闭组(VSD组,1360例),后期行直接缝合、游离植皮或显微外科手术永久覆盖闭合创面.比较两组患者临时覆盖创面的时间及后期不同永久覆盖方法的选择. 结果 开放组与VSD组各类创面平均临时覆盖时间分别为:无菌创面(9.7±3.1)d和(7.0±1.9)d,污染创面(25.8±6.3)d和(17.8±3.7)d,感染创面(32.0±9.3)d和(21.7±4.0)d.开放组后期直接缝合9例,游离植皮137例,显微外科组织瓣移位(移植)647例;VSD组后期直接缝合47例,游离植皮580例,显微外科组织瓣移位(移植)733例.两组患者3种不同类型创面的临时覆盖时间及永久覆盖方法的选择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132例患者术后获1~6个月(平均3个月)随访.永久覆盖术后创面愈合良好,大部分感觉恢复,对患肢功能无不良影响. 结论 与传统纱布开放换药临时覆盖创面比较,VSD技术能明显减少临时覆盖时间,对无菌创面可增加二期直接缝合创面的比例,对污染及感染创面可降低二期组织瓣移植闭合创面的比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