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678篇
  免费   3097篇
  国内免费   1331篇
耳鼻咽喉   167篇
儿科学   377篇
妇产科学   464篇
基础医学   1771篇
口腔科学   321篇
临床医学   13783篇
内科学   4247篇
皮肤病学   269篇
神经病学   1063篇
特种医学   1692篇
外国民族医学   53篇
外科学   3639篇
综合类   20716篇
预防医学   11486篇
眼科学   538篇
药学   11574篇
  104篇
中国医学   5898篇
肿瘤学   944篇
  2024年   234篇
  2023年   1009篇
  2022年   1221篇
  2021年   1771篇
  2020年   1880篇
  2019年   1716篇
  2018年   802篇
  2017年   1466篇
  2016年   1591篇
  2015年   2084篇
  2014年   3844篇
  2013年   3797篇
  2012年   4933篇
  2011年   5024篇
  2010年   4618篇
  2009年   4619篇
  2008年   8223篇
  2007年   6363篇
  2006年   4746篇
  2005年   6244篇
  2004年   3068篇
  2003年   1970篇
  2002年   1354篇
  2001年   1101篇
  2000年   925篇
  1999年   765篇
  1998年   626篇
  1997年   495篇
  1996年   424篇
  1995年   453篇
  1994年   395篇
  1993年   222篇
  1992年   190篇
  1991年   194篇
  1990年   196篇
  1989年   186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69篇
  1986年   64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6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83.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对肱骨髁上骨折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6月在某院进行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患儿8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观察组42例,对照组行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观察组行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手术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95.24%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患儿采用手法复位经皮克氏针固定法治疗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并发症少等优点,可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肘内翻发生率,利于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84.
85.
86.
目的:观察不同力度对刮痧效果的影响,初步探讨刮痧的作用机制以及效应周期,进一步探究刮痧治疗的最佳间隔时间。方法:用自制的特殊刮痧板控制使刮痧频次等参数保持一致,分别以1N、3N和9N的力进行刮痧,通过ELISA方法检测刮痧后IL-1α、IL-6的变化,结合皮肤HE染色法探究不同力度刮痧对机体的影响,选择适合的刮痧力度,通过血常规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刮痧后不同时间点的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总数及T细胞亚群等的变化,初步探讨刮痧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周期。结果:1N的力度刮痧未引起明显的变化,9N的力度刮痧造成了较严重的皮肤损伤和大量炎性反应因子释放,3N的力度刮痧较为适中,引起了机体适度的应激反应。以3N的力度刮痧后,血液中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总数及IL-1α、IL-6缓慢升高,在1 h到24 h之间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在72 h左右恢复正常水平。结论:3N的力比较适合于刮痧实验,在刮痧之后1 h到24 h,刮痧对免疫系统的增强作用达到峰值,在72 h左右回归正常值,初步提示可以开始下一次刮痧治疗。  相似文献   
87.
88.
目的 了解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伤害事件的发生特征,探索各特征之间的关联性,旨在为制定跌倒伤害预防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3所综合性医疗机构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发生的115例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伤害事件,采用Aprior算法对跌倒伤害事件发生特征进行关联规则的数据挖掘。结果 通过设定筛选条件共得到473条强关联规则,结合护理专业知识最终得到9条具有临床实际意义的强关联规则,主要包括发生时间为00:01~06:59、3~6种并存疾病和未主动寻求帮助等。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伤害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特征,挖掘出的关联规则能够为护理人员提供跌倒伤害高频场景的指导意见,以此识别易导致跌伤的高危人群及环境,为预防跌倒伤害项目提供较好的案例支持。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到院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DNT)延误的影响因素。方法88例行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AIS患者,根据DNT是否延误分为延误组(26例)和非延误组(62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既往史、溶栓前用药史、就诊时间、入院时血压、卒中类型、各流程段时间,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果延误组患者年龄(66.42±9.86)岁、高血压病史占比53.85%、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占比42.31%高于非延误组的(59.24±9.35)岁、25.81%、11.29%,CT检查时间(32.80±11.45)min、CT结果时间(50.75±15.80)min、生化结果时间(62.75±11.00)min、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20.00±9.25)min长于非延误组的(24.55±7.05)、(35.45±8.75)、(44.70±5.55)、(10.37±5.73)min,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结论患者年龄、溶栓前使用抗高血压药、CT检查时间以及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耗时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rt-PA静脉溶栓DNT延误的影响因素,优化AIS的院内诊治流程,提高医师知情同意谈话技巧,对人民群众进行健康科普教育以提高其对AIS的认识,均有利于缩短DNT。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究急诊颅脑外伤患者急救中整体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共计抽取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入我院急诊就诊,将其随机分两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治疗,研究组在急诊治疗中配合整体护理,分组对比60例患者抢救情况以及抢救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抢救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较少,治疗痊愈及好转率(93.33%)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颅脑外伤急诊救治中整体护理的实施对于护理质量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提升急救效果以及急救速度,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