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18篇
  免费   307篇
  国内免费   146篇
耳鼻咽喉   28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321篇
口腔科学   1686篇
临床医学   320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73篇
特种医学   137篇
外科学   315篇
综合类   887篇
现状与发展   2篇
预防医学   548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294篇
  1篇
中国医学   355篇
肿瘤学   5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57篇
  2021年   243篇
  2020年   222篇
  2019年   145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98篇
  2016年   136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55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339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296篇
  2009年   273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286篇
  2006年   250篇
  2005年   185篇
  2004年   165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82篇
  2001年   150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8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猴翼外肌直视下的肌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猴翼外肌上下头在开闭口运动时的肌电表现。利用健康猕猴5只,于全身麻醉下手术解剖暴露翼外肌的上下头,直视下将电极插在该部位。使用O.T.E.Biomedica肌电仪,待猴清醒后,分别记录其自然状态下开、闭口及咀嚼运动时翼外肌上、下头的肌电活动。本研究的肌电图结果显示,猴翼外肌上下头功能协调一致,均表现为开口时收缩,闭口时无收缩。作者的观察结果不支持以往认为翼外肌上下头功能完全相互独立的观点。  相似文献   
82.
咀嚼无糖口香糖对含漱蔗糖溶液后牙菌斑原位pH值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对牙菌斑原位pH值变化的动态监测,观察咀嚼无糖口香糖对牙菌斑原位pH值的影响。方法 采用受试者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选择1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为受试者,年龄23~32岁,其中男性6名,女性10名。首先测定受试者48h菌斑的静止pH值,以及受试者用10%蔗糖溶液含漱1min后在5、10、20和30min时菌斑的pH值,取得受试者的Stephan曲线作为基线对照;而后观察咀嚼两种益达无糖口香糖对含漱10%蔗糖溶液后菌斑pH值变化的影响。菌斑原位pH值的测定采用pH微电极接触法在口内直接测量。结果 含漱10%蔗糖溶液后立即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可使菌斑pH值在各检测时间点(含漱10%蔗糖溶液后5、10、20和30min)均维持在静止pH水平,无明显下降;含漱10%蔗糖溶液后在5min时开始咀嚼无糖口香糖则使菌斑pH值从含漱蔗糖溶液后5min时的5.59迅速回升至10min时的6.98。结论 受到蔗糖攻击后,咀嚼无糖口香糖可迅速缓冲菌斑的酸性产物,升高菌斑pH值。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头颈部放疗患者的口腔黏膜脱落细胞微核数。方法:随访1978~2001年接受过头颈部放疗的患者30例、2002年接受放疗的头颈部肿瘤患者30例和健康志愿者30例,对口腔黏膜脱落细胞进行微核计数。结果:正常对照组、放疗前患者和放疗后患者三者间的脱落细胞微核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结束时患者的脱落细胞微核数高于放疗前患者和放疗后患者的脱落细胞微核数,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反映微核数的改变局限于肿瘤区和放射线对口腔黏膜上皮损伤的可逆转性,并提示脱落细胞微核数可用于放疗后患者肿瘤继发的监测。  相似文献   
84.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检测预置粘接剂(Adhesive Precoated,APC)托槽粘接后的抗剪切强度,并与传统的正畸托槽粘接后的抗剪切强度进行对比研究。材料与方法研究中使用50个离体前磨牙,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个样本。按照相应的步骤在牙釉质是粘接托槽。组1:先进行釉质酸蚀,然后用光固化树脂粘接剂(Transbond XT)粘接金属托槽;组2:先进行釉质酸蚀,然后粘接 APC 托槽;组3:釉质表面使用自酸蚀偶联剂,然后用光固化树脂粘接剂粘接金属托槽;组4:釉质表面使用自酸蚀偶联剂,然后粘接 APC 托槽;组5:先进行釉质酸蚀,然后用化学固化树脂粘接剂(Unite)粘接金属托槽。用材料力学实验机对托槽施加剪切力,检测每组样本的抗剪切强度和粘接材料残留指数(ARI)。结果每组的平均抗剪切强度分别为组1:11.37±6.62兆帕(MPa);组2:11.08±4.63兆帕;组3:11.62±6.88兆帕;组4:10.96±5.94兆帕;组5:14.41±6.34兆帕。方差分析表明,5组之间的粘接强度的差异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置粘接剂托槽可以有足够的粘接强度供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85.
为探索评价复合树脂磨耗的最佳方法,本研究采用直接临床评价法和间接模型比较法,对以4种复合树脂修复的93例磨牙面洞修复体进行了3年的评估。结果表明,直接法对修复体早期磨耗的评估不敏感,但对修复体其它方面的评价目前仍为首选;间接法评估修复体的磨耗更准确、敏感,量化的磨耗值便于统计学分析;直接法与间接法相结合可更客观,更全面地评价复合树脂修复体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6.
牙源性角化囊肿中PTCH基因的突变检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检测牙源性角化囊肿(OKC)中PTCH基因突变的发生频率、类型及分布特点,分析散发OKC与伴发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NBCCS)OKC之间的分子病理联系。方法收集8例OKC新鲜病变组织(4例散发,4例伴发NBCCS),提取DNA,采用PCR直接测序法检测OKC病变组织中的PTCH基因突变。结果分别于4例NBCCS—OKC和2例散发OKC中检测到6处PTCH基因突变,2例为错义突变,引起1个氨基酸的改变;其余4例突变分别为1~7个碱基插入或缺失,其中3例引起读码框的改变(移码突变),并导致蛋白质的提前截断,1例导致了2个氨基酸的插入。结论PTCH基因突变不仅常见于NBCCS—OKC,部分散发OKC病变也可以发生该基因的异常。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正常[牙合]成人前牙根尖与周围骨皮质的位置关系,为正畸矫治设计、筛选根吸收高危人群和预防医源性并发症等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正常拾青年98人,男女各半,年龄范围17~25岁,平均年龄20.29岁。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测量并计算反映上下颌切牙根尖到周围骨皮质位置关系的12项指标及下颌平面角。建立上述测量指标的均值范围;相关分析研究下颌平面角对其影响。结果(1)建立正常[牙合]男女根尖位置及牙槽宽度的均值。(2)男性组中SN/MP与UH、UH/UW正相关,与UP负相关;女性组中SN/MP与LW负相关。结论(1)正常汉族成年人上下颌前牙牙槽骨宽度及根尖相对皮质骨位置比较稳定。(2)下颌平面角对根尖位置及牙槽宽度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88.
牙龈上皮中的中性白细胞和单核细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对健康龈(H)、边缘性龈炎(G)、青少年牙周炎(JP)和成人牙周炎(AP)牙龈上皮内的中性白细胞(PMN)和单核细胞及龈下菌进行了定量观察,并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JP组袋上皮和表面上皮内的PMN显著低于G组和AP组。AP组的PMN数均明显高于其它三个组。直线相关分析表明,沟(袋)上皮PMN数与龈下能动菌%呈正相关(r=0.536.P<0.01)。单核/吞噬细胞用NAE方法显示主要位于结合上皮和袋上皮深处,三个炎症组的数目均高于健康组,而这些部位未见郎格罕氏细胞,可能此处的单核细胞替代了郎格罕氏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对髁突采用不同处理方法的血管化腓骨肌瓣下颌骨缺损重建后评价患者的临床及颞下颌关节(TMJ)功能状态.方法 患者41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41例均为累及下颌升支上部且未超过下颌中线的颌骨良性病损,其中应用腓骨替代髁突法重建24例、游离髁突法重建5例、保留髁突法重建12例.采用Fricton TMJ功能量表评价患者术后的TMJ功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关节强直,术后最大开口度31~53 mm,平均值(42.8±5.7)mm.不同术式患者术后面部外形、进食及语音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的TMJ功能指数,即功能障碍指数(dysfunction index,DI)及功能紊乱指数(cramiomandibular index,CMI)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保留髁突组患者的TMJ功能优于腓骨替代髁突组.结论 保留髁突的血管化腓骨瓣下颌骨重建有助于恢复TMJ功能;以腓骨瓣末端替代髁突进行下颌骨重建时,重建髁突的位置和形态对于TMJ的功能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老年人咬合支持状态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调查表,收集1219名65-74岁老年人咬合支持状态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信息,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1219名老年人中平均失牙9.1颗,其中343例(28.1%)的老年人口内没有咬合接触区。93名有轻度或重度的生活自理能力受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受损者比例随着口内咬合支持区数目的增加而呈现下降的趋势;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老年人群生活自理能力与其咬合支持区的数目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