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6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15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149篇
预防医学   4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2篇
中国医学   58篇
肿瘤学   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6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患者,男,50岁,以"左侧鼻阻6年,加重伴左侧耳闷半年"为主诉就诊。半年前觉鼻阻影响日常生活,伴左侧耳闷以及头部胀痛、左眼胀痛,无视物模糊。专科查体:双下鼻甲黏膜肥厚,左侧收缩后可见源于下鼻甲的黄色囊性肿物堵塞鼻腔中后部,肿物表面光滑,触之柔软,无触痛,无出血。左耳中耳腔积液,BC〉AC。增强CT提示:左侧下鼻甲末端骨质"Y"形分叉,分叉处至鼻咽腔左前方可见一大小约3.1cm×2.5cm的类圆形囊性病变;纯音测听左耳传导性耳聋,气骨导差20~30dB。  相似文献   
72.
目的 研究千金子乙酸乙酯提取部分的二萜成分。方法 利用乙醇回流提取法进行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UPLC-MS/MS)结合对照品分析千金子乙酸乙酯部分化学成分;用硅胶和Sephadex LH-20型葡聚糖凝胶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用核磁共振法对化合物12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千金子乙酸乙酯提取部分的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千金子素(euphorbia factor,EF)L25(1)、EFL1(2)、EFL13(3)、EFL7b(4)、EFL12/EFL12异构体(5)、EFL18(6)、EFL17(7)、EFL3(8)、EFL7a(9)、EFL23(10)、EFL11(11)、EFL2(12)。结论 基于对照品的UPLC-MS/MS结合传统提取分离法是用于研究千金子乙酸乙酯提取部分化学成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3.
报告1例过敏性紫癜并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者女,31岁。躯干及四肢反复瘀点和瘀斑2余年。体格检查:双侧眼球外展受限,颈软,肌力和肌张力均正常,脑膜刺激征(-),双侧Chaddock征(+),右侧抓握反射(+)。皮肤科检查:四肢、腹部、腰部及背部多发对称性分布的紫红色斑疹及斑丘疹,部分融合成片,皮损压之不褪色。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中层细血管周围及胶原束间小片状淋巴细胞浸润,伴稍多中性粒细胞及核尘,部分血管管壁模糊,可见红细胞漏出。头颅磁共振成像(MRI)示两侧大脑半球、基底节区及右侧桥臂多发脱髓鞘病变。诊断:过敏性紫癜合并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  相似文献   
74.
75.
目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基于牙齿三维扫描模型获得全冠牙齿预备体模型数据的方法.方法:借助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和口腔数字化技术,构建Windows环境下的软件,对扫描得到的牙齿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先后通过确定冠中心线、提取冠边缘线、识别(牙合)面特征、标识(牙合)面功能区、设定预备体参数及最终预备体生成等步骤,完成基于参数约束的全冠数字化牙体预备.结果:通过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生成的数字化预备体进行多截面(牙合)向聚合度和肩台宽度测量,结果与设计值偏差较小.结论:数字化牙体预备获得的预备体满足设计要求,为开发牙体预备操作新模式,实现自动牙体预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6.
自本年度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Ralph M.Steinman于1973年发现DC及其在获得性免疫应答中关键作用以来,有关DC肿瘤疫苗的研究持续进行了数十年,直到2010年4月,美国FDA才批准了首个以DC为主要效应细胞的自体细胞免疫治疗药物sipuleucel-T(又称APC8015或Provenge@)用于无症...  相似文献   
77.
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超微结构及其细胞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体外富集的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 的光镜形态学,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化学特征。方法 取健康人新鲜外周抗凝血,采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经细胞因子(rhGMCSF,rhIL4 ,rhTNFα) 联合刺激培养9~12 天,富集含DC的细胞群,光镜形态学分辨DC形态及含量,用抗人血DC表面特异单克隆抗体(mAb Ⅻ) 确认DC的细胞化学特征。结果 体外培养富集的人外周血DC群的DC含量达70 % ~80 % 。透射电镜观察表明,细胞因子诱导的人外周血DC群可见到两类DC亚群:一类可能来自DC前体细胞,其细胞表面有大量不规则树枝状突起( 粗细不等) ,细胞核不规则,核仁小,细胞化学染色[髓过氧化物酶(POX) 、非特异性酯酶(NSE)] 均为阴性;另一类是由单核细胞分化来的DC,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表面粗糙,有大量皱褶及较粗大树枝状突起,胞核常呈现肾形或马蹄形,核内异染色质边集。结论 细胞因子诱导的人外周血DC群存在多相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观察突变型IκBα抑制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性对耐药胃癌细胞株SGC7901/VCR中多药耐药基因1(mdr1)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突变型IκBα真核表达重组体(pCMV4-mIκBα)经脂质体介导转染至SGC7901/VCR细胞中,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SGC7901/VCR细胞核内NF-κ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mdr1的表达,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罗丹明123(Rh123)的胞内聚集,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pCMV4-mIκBα瞬时转染人SGC7901/VCR细胞24 h后,可显著抑制NF-κB活性达64%,抑制mdr1的表达达75%,使Rh123在细胞内的聚集增加2.3倍.转染24 h后SGC7901/VCR细胞凋亡率为(14.15±1.52),与对照组(4.37±1.3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突变型IκBα抑制NF-κB活性对耐药胃癌细胞株mdr1的表达有直接抑制作用,并促使耐药胃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评价DC诱导的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CTL)治疗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的8例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在本院采用CTL细胞治疗HPV阳性的CC患者8例, 采集CC 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以重组腺病毒介导HPV16/18 E6/E7转染DC细胞并诱导产生的CTL回输给患者,每次回输细胞量为1×10 9个,每2周回输一次,6次为一疗程。随访6~27个月,观察患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结果: CTL细胞治疗的8例HPV感染的CC患者5例HPV转为阴性:其中治疗前缓解以及稳定状态的6例患者经CTL治疗后5例转为阴性,治疗前进展状态的2例患者无效;1例处于部分缓解状态的CC患者经CTL细胞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状态。全部治疗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CTL细胞治疗HPV感染CC患者HPV感染转阴率高、可减缓病情进展且安全,更重要的是CTL细胞治疗为处于缓解以及稳定状态的HPV感染的CC患者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0.
目的:评价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基因修饰的自体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细胞(DC-CIK)治疗中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食道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采集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解放军第307医院收治的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PBMC,经实验室的体外培养诱导产生CIK细胞和DC,并将重组腺病毒载体编码的 survivin和muc-1 基因转染DC 。采集PBMC后第7、9、11、13天给患者皮下注射(3~10)×107个 DC(1 ml),第11、13天静脉回输(2~15)×109个CIK细胞(100 ml),每疗程间隔3个月,直至疾病进展,观察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分别于免疫治疗前1周和每疗程完成后的1个月取患者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变化。结果:20例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经DC-CIK治疗后,1例CR、6例PR、6例SD、7例PD;客观反应率为35%,疾病控制率为65%;经细胞免疫治疗后Th1\[(14.5±13.3)% vs (3.6±5.9)%, P <0.05\]、Th2\[(1.0±0.7)% vs (0.6±0.5)%, P <0.05\]细胞比例显著增加。治疗过程中20例患者均未出现发热和寒颤等相关不良反应。结论:DC-CIK细胞免疫治疗可改善中晚期食道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提高患者的抗肿瘤免疫效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