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基于牙齿三维扫描模型获得全冠牙齿预备体模型数据的方法.方法:借助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和口腔数字化技术,构建Windows环境下的软件,对扫描得到的牙齿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先后通过确定冠中心线、提取冠边缘线、识别(牙合)面特征、标识(牙合)面功能区、设定预备体参数及最终预备体生成等步骤,完成基于参数约束的全冠数字化牙体预备.结果:通过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生成的数字化预备体进行多截面(牙合)向聚合度和肩台宽度测量,结果与设计值偏差较小.结论:数字化牙体预备获得的预备体满足设计要求,为开发牙体预备操作新模式,实现自动牙体预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利用计算机技术,基于牙齿三维扫描模型获得全冠牙齿预备体模型数据的方法.方法:借助计算机图形学、计算几何和口腔数字化技术,构建Windows环境下的软件,对扫描得到的牙齿模型进行参数化处理,先后通过确定冠中心线、提取冠边缘线、识别(牙合)面特征、标识(牙合)面功能区、设定预备体参数及最终预备体生成等步骤,完成基于参数约束的全冠数字化牙体预备.结果:通过Geomagic Qualify软件对生成的数字化预备体进行多截面(牙合)向聚合度和肩台宽度测量,结果与设计值偏差较小.结论:数字化牙体预备获得的预备体满足设计要求,为开发牙体预备操作新模式,实现自动牙体预备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全冠的牙体预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冠的牙体预备是修复体能否成功的前提。本文从(牙合)面聚合度,(牙合)龈/切龈距离与颊舌径的比值,轴面、(牙合)面、切缘的切削量,预备体外形和表面质地、冠的边缘方面探讨全冠牙体预备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助于临床提高冠、桥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三维扫描和逆向工程技术,研究全冠预备体临床评价指标的量化方法,并为专用评价软件的研发建立关键技术路线。方法在教学用标准牙列石膏模型上,对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进行全瓷冠牙体预备,用牙颌模型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预备前牙冠、预备体代型、邻牙以及对骀牙三维点云数据,通过对预备体及预备前牙冠数据进行点云间三维差异分析,得到牙体预备量的量化分布情况。基于点云分割及特征点云提取分析的方法,在所得截面下进行全冠预备体轴壁倾斜度及肩台宽度的定量表示的研究。结果通过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牙体预备量、预备体轴壁倾斜度及肩台宽度的量化指标。结论本研究应用逆向工程软件,初步建立一种全冠预备体关键评价指标的量化表示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调查成人恒牙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便于在全冠预备采取印模前准确裁取排龈线长度进行排龈操作,并对预成冠的制作及为CAD/CAM数字化修复的数据库提供数据支持.方法:收集全冠预备后的合格工作模型,对除第三磨牙之外的所有牙位的全冠预备体终止线(肩台)的外缘用0号缝合丝线和游标卡尺进行周径测量.对左右侧对称牙位、男女之间相同牙位、及不同牙位之间的周径之差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获得了全牙列每牙位30颗共计840颗牙的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值.其中,左右侧对称牙位之间的周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性之间上颌中切牙、侧切牙、第二前磨牙、和下颌第一磨牙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个牙位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获得了除第三磨牙外全牙列所有牙位(每个牙位平均30颗牙)的全冠预备体肩台周径值,为临床上精确裁取排龈线长度和需要肩台周径的数字化数据库提供了参考数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低(牙合)龈距下颌第一磨牙全冠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用Micro-CT扫描离体下颌第一磨牙,再用Mimics10.0、Geomagic studio8等图像处理软件,Pro/ENGINEER实体建模设计软件,以及有限元分析软件Abaqus建立模型.结果:建立了低(牙合)龈距下颌第一磨牙具有根管和临床常用的辅助固位形的全冠修复牙体预备体、金属冠、牙周膜和牙槽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结论:用该方法建模方便、快捷、有效,所得模型真实、准确,能够满足各种生物力学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临床全冠预备体石膏模型口内扫描仪数字化印模与口外扫描仪数字化印模精度的差异。方法 临床制备全冠患牙20例,牙体预备后取硅橡胶印模并灌注石膏模型,对预备体模型用临床口内扫描仪和技工室口外扫描仪分别扫描,获得两组数字化模型,进行数据转换并保存为STL文件。测量两组印模数据的三维差异,评估不同数字化印模方式之间的精度差异。结果 全冠预备体模型的口内数字化印模和口外数字化印模比较,各观测点间的精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冠预备体印模使用口内扫描仪与口外扫描仪形成的数字化印模具有一致性,提示了影响口内扫描精度的个体差异和总体局限性因素,为进一步提高临床数字化印模精度给出一个基础性参考。  相似文献   

8.
全冠的牙体预备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全冠的牙体预备是修复体能否成功的前提。本文从He面聚合度,He龈/切龈距离与颊舌径的比值,轴面,He面,切缘的切削量,预备体外形和表面质地,冠的边缘方面探讨全冠牙体预备时应遵循的原则,有助于临床提高冠,桥的修复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口内扫描数字化印模(IDI)技术在磨牙区牙体缺损达龈下全冠修复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0月因磨牙区牙体缺损达牙龈下患者16例(16颗患牙)。完成牙体预备后,采用IDI获取龈上基牙数据,再用改良法双相二次印模技术获得包括龈下缺损牙体组织的基牙石膏模型;通过扫描石膏模型将龈下牙体组织数据与IDI获得的数字模型数据拟合,获取完整的基牙数据。CAD/CAM完成全解剖氧化锆冠的设计与制作。评价修复效果,并于治疗1个月、6个月后复查基牙牙菌斑指数(PLI)和牙龈指数(GI)。结果:16颗全冠边缘完整性、就位支点、边缘台阶评级、咬合评级均为临床接受等级。冠边缘适合性检查颊侧(92.36±10.32)μm、舌/腭侧(106±12.35)μm、近中(85±8.35)μm、远中(88±9.45)μm。修复后1个月患牙PLI和GI分别为(0.78±0.43)分和(0.82±0.53)分;修复后6个月PLI和GI分别为(0.58±0.40)分和(0.72±0.46)分。结论:通过改良IDI技术,实现磨牙区舌/腭侧牙体缺损达龈下冠修复,短期修复效果临床接受。  相似文献   

10.
硅橡胶印模辅助法提高牙体预备准确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对比徒手预备法和硅橡胶印模辅助法行金属烤瓷全冠牙体预备准确性的差异。方法:将40颗离体牙随机分为A、B两组,由20名医学生分别采用徒手预备及硅橡胶印模辅助的方法行牙体预备,用备牙前的硅橡胶印模在预备后的基牙上制备自凝塑料冠,通过测量塑料冠厚度得出两种方法的备牙量。结果:徒手预备及硅橡胶印模辅助两种方法的牙体各面平均预备量分别为切端2.15±0.54mm、2.46±0.41mm,(P<0.05);唇侧1.23±0.26mm、1.62±0.45mm,(P<0.05);舌侧0.72±0.23mm、0.87±0.27mm,(P>0.05)。结论:徒手行牙体预备时易导致唇、舌侧预备量不足及切端预备过量。使用硅橡胶印模作辅助工具可比徒手预备提高牙体预备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