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684篇
  免费   2099篇
  国内免费   1179篇
耳鼻咽喉   158篇
儿科学   492篇
妇产科学   238篇
基础医学   1747篇
口腔科学   280篇
临床医学   6927篇
内科学   2562篇
皮肤病学   302篇
神经病学   545篇
特种医学   117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51篇
综合类   9565篇
预防医学   4473篇
眼科学   377篇
药学   3896篇
  40篇
中国医学   3513篇
肿瘤学   1019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626篇
  2022年   707篇
  2021年   676篇
  2020年   841篇
  2019年   942篇
  2018年   1060篇
  2017年   667篇
  2016年   767篇
  2015年   817篇
  2014年   2115篇
  2013年   1764篇
  2012年   2055篇
  2011年   2291篇
  2010年   2166篇
  2009年   2209篇
  2008年   2005篇
  2007年   2025篇
  2006年   1814篇
  2005年   1866篇
  2004年   1698篇
  2003年   1554篇
  2002年   1187篇
  2001年   1117篇
  2000年   1031篇
  1999年   726篇
  1998年   562篇
  1997年   534篇
  1996年   513篇
  1995年   494篇
  1994年   402篇
  1993年   272篇
  1992年   197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45篇
  1989年   120篇
  1988年   129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76篇
  1984年   67篇
  1983年   59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18篇
  1979年   16篇
  1978年   5篇
  1976年   4篇
  1965年   6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构建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现况调查和专家会议法形成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选取某三级专科医院2019年8月1日—10月30日入院的青年肺结核患者为试验组,实施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选取2019年4月1日—6月30日入院的青年肺结核患者为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护理;比较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两组营养指标、免疫指标和生活质量。 结果 入院时、出院后1个月和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体重高于对照组(F组间=12.955,F时间=5.735,F交互=36.713,均P<0.05);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CD3+、CD4+高于对照组(t=16.548,P=0.037;t=18.607,P=0.028),生活质量总分高于对照组(t=5.351,P<0.001),但生理功能维度、心理功能维度和社会功能维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t=0.417,P=0.678;t=1.020,P=0.310;t=0.539,P=0.591)。 结论 青年肺结核患者营养护理方案可改善患者体重、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2.
73.
74.
【摘要】 目的 分析对行PICC置管肺癌患者实施家属共同参与式结对护理方案,对其导管维护和不良事件的影响,为肺癌患者常规性治疗措施提供配套照护。方法 将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46例行PICC置管肺癌患者实施常规性临床照护,设为对照组;将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接诊的48例行PICC置管肺癌患者,在常规照护基础上引入家属共同参与式结对护理方案,设为研究组。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期间相关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全身不良事件发生率,PICC置管留置时长、敷贴更换次数、照护人员与患者之间的交流次数及患者对自身所享受到的照护服务满意度。结果 研究组患者在随访期间相关导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全身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ICC置管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敷贴更换次数短于对照组,护士与患者之间的交流频次多于对照组,对当前所享受到的照护服务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家属共同参与式结对护理方案应用于行PICC置管肺癌患者,能提高PICC导管的维护成效,且能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做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75.
目的本研究拟运用MRI三维动脉自选标记法(3D-ASL),结合DWI及时间飞跃法MRA(3DTOF-MRA),探讨3D-ASL在TIA的诊断、血流灌注评估等方面的应用价值,为临床超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发病24 h内的TIA患者13例,入院时进行常规MRI、DWI、3D-TOF-MRA及3D-ASL扫描。观察所有患者MRA图,分析颅内血管及颈内动脉有无狭窄及异常,比较DWI所示梗死面积(SDWI)和全脑血流量(CBF)图上灌注异常面积(SASL)的差异,分别计算DWI和3D-ASL对TIA患者的检出率,并结合MRA分析造成脑组织血流灌注异常的原因。对于DWI阴性但ASL灌注异常,且MRA(或CTA)显示血管狭窄的患者,计算病灶侧和对侧相应区域的CBF值的比值(rCBF),比较rCBF与入院时(发病24 h内)的NIHSS、Glasgow昏迷评分量表(GCS)、mRS及神经内科临床评分量表(ABCD2)评分、患者发病时间以及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有无相关性,并且比较分析rCBF值与MRA(或CTA)所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1)SASL>SDWI:13例TIA患者中,11例DWI未发现病灶,即SDWI=0,而SASL>0,且显示灌注减低;2例DWI阳性,但病灶面积仍SASL>SDWI。(2)3D-ASL对TIA的检出率明显高于DWI:DWI对TIA患者病灶的检出率为15%;3D-ASL对TIA患者病灶的检出率为69%。(3)rCBF与入院时(发病24 h内)的NIHSS、GCS、mRS及ABCD2评分的分值均无相关性;rCBF与患者发病时间及一过性脑缺血症状发作持续时间无相关性;rCBF值与MRA(或CTA)所示血管直径狭窄程度呈负相关关系(rs=-0.697,P=0.011)。结论3DASL与DWI相比,对TIA的诊断敏感性较高。及早行3D-ASL检查,并与DWI、MRA等序列联合应用,能更早发现灌注异常,并初步提示责任血管狭窄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报道1例以姿势平衡障碍为突出表现的家族性致死性失眠(fatal familial insomnia,FFI)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基因特点。方法分析1例以姿势平衡障碍、重复语言为突出表现,曾疑诊为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rogressive supranuclear palsy,PSP)的FFI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特点、脑电图及多导睡眠监测等资料,并对患者血标本进行朊蛋白PRNP基因检测。结果本例患者为39岁女性,症状逐渐进展,主要表现为姿势平衡障碍、语速快、重复语言,快速进展的认知障碍,伴睡眠相关呼吸暂停、吸气性喘鸣,同时有血压高、出汗多、心动过速、呼吸不规律等自主神经症状。结合患者PRNP基因检测结果为D178N/129M型,最终诊断为FFI。结论吸气性喘鸣或"牛吼声"在FFI的诊断中有提示意义。姿势平衡障碍在FFI临床症状谱中相对罕见,129位氨基酸等位基因多态性为Met/Met纯合子的FFI患者早期以姿势不稳,向后倾倒为主要临床表现的FFI病例,国内鲜有报道。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比较拉莫三嗪(LTG)和奥卡西平(OXC)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的长期疗效、耐受性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本院癫痫专病门诊新诊断的局灶性癫痫,随机分成OXC组和LTG组,根据临床情况调整剂量,OXC最大剂量1200 mg/d,LTG最大剂量300 mg/d,至少随访3年,评估二种药物单药治疗成人新诊断局灶性癫痫无发作率、保留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2009年6月-2016年6月符合入组标准146例,其中OXC组74例,LTG组72例,2组1年无发作率分别为35.1%和51.3%(χ2=3.9,P=0.047),3年无发作率分别为21.6%和40.2%(χ2=5.96,P=0.015),LTG组总体无发作率高于OXC组(P<0.05); OXC组和LTG组1年保留率分别为59.5%和69.4%(χ2=1.59,P=0.208),3年保留率分别为44.6%和51.4%(χ2=0.68,P=0.411),LTG组总体保留率亦高于OXC组,但无明显差异(P>0.05)。OXC组和LTG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均为皮疹(6.8% vs. 8.3%)。结论 LTG单药治疗新诊断成人局灶性癫痫的长期无发作率高于OXC,两者不良反应较轻,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卒中护理小组对急性前循环缺血性卒中机械取栓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17年9月支架取栓术治疗的148例急性前循环闭塞的临床资料。72例采用常规护理(对照组),76例采用护理小组干预(观察组)。 结果 观察组发病至血管再通时间[(230±108)min]较对照组[(266±110)min]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发病90 d预后良好率(60.5%,46/76)明显高于对照组(41.7%,30/72;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89.5%,68/76)明显高于对照组(73.6%,53/72;P<0.05)。观察组术后抑郁、焦虑、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卒中小组可以快速反应,为卒中病人提供绿色通道,一体化服务为病人节省术前准备时间,围手术期的专科护理减少并发症,早期康复及心理干预可以明显改善病人预后。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海人酸点燃杏仁核大鼠颞叶癫痫模型颞叶皮质中泛素特异性蛋白酶25(USP25)的表达情况。方法将52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癫痫模型组(共39只)和假手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3只)。癫痫模型组建立海人酸点燃杏仁核大鼠颞叶癫痫模型,再按构建成功的时间分为3组(构建成功1 d为急性期组、构建成功7 d为潜伏期组、构建成功30 d为慢性期组,每组各13只),在观察结束时取材。对照组在杏仁核注入生理盐水,与癫痫模型组伴随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USP25在颞叶皮质中的表达及与神经元(NeuN)和星形胶质细胞(GFAP)的共定位情况;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USP25在颞叶皮质中的表达变化。结果在注药侧颞叶皮质中,癫痫模型组USP25与NeuN的共定位阳性细胞在癫痫后期增加,USP25 mRNA及蛋白水平在癫痫发作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5.48、7.68,均P<0.05)。与对照组(mRNA:1.00±0.36;蛋白:1.00±0.46)比较,潜伏期组(mRNA:10.80±4.82;蛋白:1.88±0.32)和慢性期组(mRNA:12.97±4.48;蛋白:1.92±0.26)的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未注药侧皮质中,USP25 mRNA及蛋白水平在癫痫发作不同时期的表达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86.86、6.65,均P<0.05)。结论颞叶皮质中USP25的表达在癫痫大鼠潜伏期后增加,提示去泛素化通路参与颞叶癫痫的慢性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