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6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目的观察不同时程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转基因动物模型学习记忆能力改变,以及中药参乌胶囊及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TSG)防治AD的药理机制。方法拟AD动物模型为4到16月龄APP695V7171转基因小鼠。4月龄起灌胃给予参鸟胶囊及TSG6个月。另一批未处理的APP转基因小鼠饲养至10月龄开始灌胃给予TSG6个月。同背景同月龄C57BL/6J小鼠为正常对照组。行为学检测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早期4月龄APP转基因小鼠即出现学习记忆能力障碍,水迷宫游出时问比对照组延长46.1%,物体识别检测的分辨指数相差2.96倍。增龄至10月龄,正常对照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变化,而APP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急剧下降,水迷宫游出时间与对照组的差异加大为95%,物体识别中分辨指数更相差6.7倍。增龄至晚期16月龄,对照组的老化使其学习记忆能力与10月龄相比也明显下降。虽然APP模型组仍表现明显的学习记忆能力障碍,但差距缩小,水迷宫游出时间与对照组的差异为49.1%,在物体识别中分辨指数只相差2.95倍。参乌胶囊和TSG可明显改善10月龄APP转基因小鼠Morris水迷宫作业成绩,提高模型鼠物体识别能力。对10月龄已出现病理变化的模型鼠灌服TSG6个月后,也可明显改善16月龄APP转基因小鼠Morris水迷宫作业成绩。提高模型鼠物体识别能力。结论4月龄、10月龄、16月龄APP695V7171转基因小鼠模型较好地模拟早期、中期、晚期AD患者的学习记忆缺陷,可用十AD发病机珲和防治AD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参乌胶囊及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不仅能早期预防学习记忆障碍的发生,还能逆转和治疗已出现的学习记忆障碍,对防治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中药山茱萸环烯醚萜苷(COIG)对蛋白磷酸酶2A和1(PP2A和PP1)抑制剂冈田酸(okadaicacid,OA)拟阿尔采末病细胞模型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微管的影响。方法COIG与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SKNSH细胞预孵育24h,再用OA10nmol·L-1与SKNSH细胞共孵育6h,在显微镜下观测细胞形态变化,用Westernblot方法观察磷酸化和非磷酸化tau蛋白表达,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神经细胞微管的变化。结果正常SKNSH细胞铺展良好,OA模型组细胞变圆,突起断裂;OA模型组tau蛋白ser199/202和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高,非磷酸化水平下降;OA模型组细胞微管平均面积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COIG(100和200mg·L-1)给药组细胞形态基本恢复正常,tau蛋白ser199/202和ser404位点磷酸化水平较OA模型组明显下降、非磷酸化水平升高,细胞微管平均面积比模型组明显增大。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能够抑制神经细胞tau蛋白过度磷酸化,保护细胞微管结构,因此可能具有治疗AD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3.
目的:研究莫诺苷对氧化应急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神经细胞加入莫诺苷(1,10,100 μmol·L-1)预孵育24 h,加入H2O2(500 μmol·L-1) 作用18 h诱导产生氧化损伤,测定对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aspase-3,caspase- 9,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莫诺苷(10,100 μmol·L-1)抑制氧化损伤,与模型组相比,SOD活性分别增加了14%(P<0.01)和11%(P<0.05);莫诺苷(1,10,100 μmol·L-1) 与模型组相比,caspase-3的含量分别减少了31%(P<0.01),103%(P<0.001)和95%(P<0.001),caspase-9的含量分别减少了71%(P<0.001),132%(P<0.001)和37%(P<0.05),Bcl-2分别增加了88%(P<0.01),121%(P<0.001)和60%(P<0.01),对Bax没有影响。结论:莫诺苷可通过抗氧化作用抑制H2O2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光化学法诱导脑梗死大鼠大脑皮层一氧化氮(NO)与核转录因子-κΒ(NFκ-Β)含量的变化,以及中药山茱萸提取物(主要成分为环烯醚萜苷)对其的影响。方法:大鼠预先灌胃给药7 d后,制作光化学致脑梗死模型,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脑组织中N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NF-κΒ阳性细胞数量的变化。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出现了明显的梗死灶,脑皮层NO含量与NOS活性增加,NF-κΒ阳性细胞数量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山茱萸提取物能明显减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脑皮层NO含量和NOS活性,并显著减少NF-κΒ阳性细胞数量。结论:山茱萸环烯醚萜苷可通过影响脑内NO,NF-κΒ的水平发挥对脑梗死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5.
目的:观察何首乌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13-D-葡萄糖苷TSG)对D-半乳糖致脑老化小鼠海马组织神经营养因子的影响,方法:I)实验分组:将三月龄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p-半乳糖注射组)、D-半乳糖 TSG大剂量组(0.3g/kg/d)、中剂量组(0.1g/kg/d)、  相似文献   
76.
目的优选开郁胶囊中有效成分芍药苷的醇提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芍药苷醇提工艺的药材煎煮次数、乙醇用量、煎煮时间、醇提浓度等因素和不同水平进行考核.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不同条件下芍药苷的转移率.结果最优工艺为采用12倍量的6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 h.结论以上条件为开郁胶囊醇提的最佳工艺,可为开郁胶囊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7.
目的 建立纹状体定向损毁致帕金森病大鼠模型并在此模型上观察中药复方健行颗粒对模型大鼠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的方法建立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以阿朴吗啡诱导的大鼠旋转行为,大鼠脑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酪胺酸羟化酶阳性细胞的数目等系统评价了健行颗粒改善模型动物运动功能的药效学作用及其机制。结果 对于单侧黑质纹状体通路损毁所致帕金森病样模型大鼠,健行颗粒能明显减少其旋转次数,提高模型鼠脑纹状体内多巴胺及其代谢产物的含量,增加酪胺酸羟化酶染色阳性的细胞数。结论 健行颗粒能够明显改善拟帕金森病模型动物的运动功能,提升动物脑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及其代谢产物含量并对黑质处神经元具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的:观察App17肽对2型糖尿病小鼠尿白蛋白、总蛋白排泄量和肾脏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KKAy小鼠,根据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正常组(C组),糖尿病组(D组)和17肽治疗组(D+17P组),17肽治疗组给予APP17肽皮下注射。12周后将3组小鼠处死。处死前1d,用代谢笼收集小鼠24h尿量,测总蛋白、白蛋白值;处死时心脏取血测血糖及血胰岛素水平;取肾皮质送电镜检查。结果:(1)D组小鼠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近曲小管出现大量空泡和退变钙化的线粒体,而线和D_17P组小鼠无此改变。(2)三组小鼠尿总蛋白和尿白蛋白排泄量由低到高依次为C≤D+17P≤D(P<0.05)。(3)D组和D+17P组小鼠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水平比C组明显升高(P<0.05),D组和D+17P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App17肽对KKAy糖尿病小鼠肾脏病变具有保护作用,但不是通过影响血胰岛素和血糖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79.
目的 观察糖尿病大鼠海马脑区胰岛素和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某些相关蛋白的表达及APP17肽对其表达的影响。方法 链脲佐菌素诱发大鼠糖尿病模型,并用APP17肽治疗。用免疫沉淀和Western-blot法分析海马中信号传导及部分凋亡相关蛋白;电镜观察大鼠脑组织超微结构。结果 DM大鼠IGF-IRα、Akt/PKB、CREB表明明显降低,APP17肽治疗后明显上调(P<0.05),GSK-3β、PP-1及凋亡相关蛋白Bax、AIF表达增加,治疗后则明显降低(P<0.05);超微结构表明APP17肽治疗后兴奋性突触小泡明显减少。结论 糖尿病大鼠海马脑区胰岛素和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中某些重要蛋白表达异常,APP17肽部分纠正这些蛋白的异常表达,这可能是其保护DM大鼠海马神经元的机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观察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的动态变化。方法取60只SD大鼠,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栓塞大鼠的大脑中动脉,缺血30 min后再灌注3、6、12、24 h和3、7、14、28 d,按数字法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造模后各时间点每组3只大鼠,对假手术组6只大鼠不栓塞大脑中动脉,其余操作与模型组相同。对两组大鼠进行新鲜取材及用4%多聚甲醛灌注取材,每组3只。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脑室管膜下区(SVZ)和皮质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结果 (1)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脑梗死侧皮质β-catenin表达与假手术组(0.82±0.01)相比,β-catenin表达从缺血-再灌注后3 h开始升高,12 h时下降至最低点(0.55±0.03),随后表达上升,在24 h时达到高峰(1.28±0.07),之后7 d内维持较高水平,但14 d后下降,直至28 d时(0.88±0.02)表达仍高于假手术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免疫组化检测大鼠梗死侧SVZβ-catenin的表达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至28 d时,β-catenin阳性细胞光密度值均高于假手术组(86 581±321),其中在7 d时达到高峰(581 578±29 016),随后下降。以上各时间点与假手术组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大脑皮质和SVZ区的β-catenin表达均随时间呈动态变化。提示可能激活了β-catenin参与的调节神经发生的信号通路。而造模后12 h皮质β-catenin蛋白表达的降低,可能是由于缺血急性期多条信号通路发生了负反馈调节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