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05篇
  免费   370篇
  国内免费   214篇
耳鼻咽喉   81篇
儿科学   47篇
妇产科学   82篇
基础医学   428篇
口腔科学   478篇
临床医学   1419篇
内科学   410篇
皮肤病学   34篇
神经病学   78篇
特种医学   234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1465篇
综合类   2419篇
预防医学   713篇
眼科学   65篇
药学   951篇
  5篇
中国医学   380篇
肿瘤学   196篇
  2024年   37篇
  2023年   153篇
  2022年   192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77篇
  2019年   231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75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242篇
  2014年   398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508篇
  2011年   483篇
  2010年   428篇
  2009年   410篇
  2008年   545篇
  2007年   524篇
  2006年   440篇
  2005年   595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392篇
  2002年   344篇
  2001年   265篇
  2000年   231篇
  1999年   191篇
  1998年   166篇
  1997年   130篇
  1996年   146篇
  1995年   135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63篇
  1992年   71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70篇
  1988年   30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本文采用吸光度法测定了62例肯氏Ⅰ类牙列缺损者戴用双侧游离端义齿前后的咀嚼效能。结果表明:1.肯氏Ⅰ类牙列缺损患者戴用双侧游离端义齿后咀嚼效能随戴义齿时间延长而逐步提高,至戴义齿3个月趋于稳定。2.影响双侧游离端义齿咀嚼效能的主要因素,按其相关程度排列依次为缺失(牙合)单位数、(牙合)力、年龄、人工牙种类、牙槽嵴吸收程度和义齿所在颌位,其中(牙合)力与咀嚼效能呈正相关,其它因素与其呈负相关。性别、咀嚼习惯、戴义齿经验与咀嚼效能无相关。  相似文献   
72.
游离端义齿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侧、双侧游离端缺失是口腔临床修复的难点,不合理的设计不仅不能够恢复良好的咬合功能,还会对口腔硬软组织造成创伤。随着近年生物力学的发展,游离端义齿的研究已深入到生物力学领域。本文将国内外有关修复游离端缺失的可摘义齿、固定可摘联合义齿的生物力学研究结果进行综述,为临床游离端义齿的设计、制作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73.
治疗牙本质过敏的新型脱敏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周璿 《北京口腔医学》2002,10(4):194-195
牙本质过敏(dentine hypersensitivity),是由于温度变化、机械磨损、渗透压变化和化学刺激等因素作用于牙齿而发生的一过性、以疼痛感为主的临床症状.多数学者认为: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流动,是导致该症状的主要原因.即外界刺激促使牙本质小管内的液体流动,间接使其中的游离神经末梢兴奋,传入冲动,产生痛觉.另外,分布于牙本质小管内的各类化学物质、牙齿的电流变化,也可直接刺激牙髓神经纤维,从而在牙齿处于特定的状态时(如牙本质暴露,牙髓兴奋性亢进等),出现牙本质过敏的症状.根据液体动力学说,对牙本质过敏的有效治疗是封闭牙本质小管,以减少或避免牙本质内的液体流动.本文就极固宁对牙本质过敏的治疗进行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单侧游离端义齿咀嚼效能的测定和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吸光度法测定30例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戴用单侧游离端可摘义齿前及用后1周,1月,3月的咀嚼效能。结果表明;1肯氏Ⅱ类牙列缺失患者咀嚼效能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失牙越多,单侧丧失咀嚼效能越明显,失牙较少时,机体可通过代偿维持吞咽反射前的儿能。2.戴用义齿后,患者的咀嚼效能随戴用时间的增长而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75.
采用微血管吻合技术,远距离复合组织移植快速修复是近代整复外科技术上的重大进步。从1979年4月开始我们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口腔颌面部各类大型缺损共70例,66例成功,4例失败。本文通过以往临床实践的回顾,就适应证选择、显微外科技术、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手术探查的效果及失败原因等谈谈初步体会。  相似文献   
76.
目的建立三维光弹模型,为研究游离端附着体义齿和其它义齿对支持组织的应力分布提供实验基础.方法以硅橡胶为模具用环氧树脂作为模型主材料,软衬材料制作牙周膜,硫化硅橡胶替代牙槽嵴黏膜,树脂塑料形成基牙外形.义齿完成就位后先测二维光弹应力应后加载升温冻结切片,完成三维光弹应力测试.结果建立的下颌单侧游离缺失光弹模型无初应力,透光性好;具有良好冻结性能,为应力测试提供了清晰的图像.结论三维光弹模型是研究功能状态下口腔修复体应力大小和分布的一种有效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白芍总苷(TGP)对糖尿病大鼠肾组织自噬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的影响及肾保护作用。方法 将5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10只和造模组40只。造模组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最终有36只大鼠建模成功,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和低、高剂量实验组,每组12只。低、高剂量实验组分别灌胃给予100和200 mg·kg-1·d-1 TGP;模型组和正常组均灌胃给予同体积0.9%NaCl。4组大鼠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8周。实验结束时,检测4组大鼠的24 h尿蛋白量、血尿素氮、肌酸酐。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肾组织中Beclin1、LC3-Ⅰ和LC3-Ⅱ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低、高剂量实验组和模型组、正常组的肌酸酐分别为(80.78±7.92)、(73.21±7.54)、(93.05±8.69)和(59.17±6.97)μmol·L-1,血尿素氮分别为(9.48±1.70)、(8.63±1.38)、(12.20±2.10)和(6.06±0.55)mmol·L-1,24 h...  相似文献   
78.
目的 建立顶空进样气相色谱法测定健儿清解液中游离氢氰酸的含量。方法 采用Agilent PLOT-Q毛细管柱(30 m×0.32 mm,40 µm),进样口温度200 ℃,分流比为5∶1,柱温箱程序升温,FID检测器温度为300 ℃;使用HPLC评估顶空加热过程中样品内氢氰酸前体化合物杏仁腈的稳定性,优化顶空平衡温度为50 ℃,平衡时间30 min;为降低基质效应的影响,以0.10 g·mL-1的氯化钠溶液为替代基质,配制替代基质标准曲线。结果 氢氰酸在0.519~20.775 μg·mL-1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6.7%,RSD为2.6%(n=9);替代基质标准曲线法与标准加入法的测定结果相对偏差<7%;5家企业生产的10批次样品中游离氢氰酸的含量为0.653~16.540 μg·mL-1结论 该方法简单、准确,可以用于健儿清解液的质量控制及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并行第253组淋巴结清扫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7年4月—2021年2月六安市人民医院结直肠外科8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给予保留LCA, 并清扫第253组淋巴结。对照组不保留LCA,于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离断。比较2组术中、术后情况。  结果  术中情况:观察组和对照组吻合口上端结肠边缘动脉弓压力分别为(47.00±9.02) mm Hg(1 mm Hg=0.133 kPa)、(37.40±7.52)mm Hg, 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暂时夹闭LCA,结肠边缘动脉弓压力为(36.00±8.37) mm Hg,与夹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253组淋巴结清扫数、肠系膜淋巴结清扫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游离脾曲率、预防性造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情况:2组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保留LCA并行第253组淋巴结清扫可保证清扫彻底,并发症发生率未增加;明显提高吻合口近端结肠边缘动脉弓压力,降低预防回肠造口率、脾曲游离率,降低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术式。   相似文献   
80.
目的分析经过保守治疗的Mason Ⅰ型及Ⅱ型桡骨头骨折病例失败的主要因素,同时探讨手术对保守治疗失败病例的疗效。 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2月至2015年6月在本中心行保守治疗的16~65岁急性Mason Ⅰ型及Ⅱ型的桡骨头骨折病例,排除合并同侧上肢其他损伤、颅脑外伤等影响桡骨头骨折预后的患者。收录信息包括患者一般情况、诊断、制动方式及时间,随访内容包括转为手术率、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肘关节活动度、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 MEPS)等。 结果共612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其中成功随访患者345例,包括男205例、女140例,平均年龄37.5岁(17~65岁),平均随访时间13.4个月(5~23个月)。345例患者中有27例(7.8%)患者因疼痛、活动障碍等原因转为手术治疗,转为手术治疗的患者平均制动时间要显著高于保守治疗成功组的患者,其中Mason Ⅱ型19例(70.4%),3例(11.1%)术中证实存在骨软骨游离体,1例(3.7%)存在环状韧带关节囊嵌顿,4例(14.8%)存在外侧韧带复合体损伤,25例(92.6%)有明确的关节僵硬而行松解术,另有5例(18.5%)因康复过程中出现尺神经损伤而行神经探查松解术。27例转为手术的患者,平均VAS评分从术前(5.6±1.4)分降到术后(1.2±0.8)分,MEPS评分从(55.6±8.6)分提高到(89.6±4.9)分,平均上肢功能评分表(disability of arm shoulder and hand, DASH)从术前(44.4±9.8)分降至术后(15.4±5.9)分。 结论骨折类型、制动时间过长以及遗漏合并损伤是Mason Ⅰ型及部分Mason Ⅱ型桡骨头骨折保守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手术治疗可以满意解决相应的关节僵硬、疼痛、韧带和游离体嵌顿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