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3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目的:观察阿魏根对磷酸组胺诱导大鼠致痒阈的影响。方法:采用磷酸组织胺致痒法,以地奈德软膏、单纯乳膏基质为对照,根据所给予的磷酸组胺总量,观察各组致痒阈情况。结果:阿魏根组致痒阈高于地奈德组和单纯乳膏基质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魏根能显著提高致痒阈,具有明显的止痒作用。  相似文献   
72.
伴随计算机数字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今天的健康教育已突破传统的传播手段与方法,发生了质的改变,也决定健康教育工作将面临数字化社会的挑战。l 计算机数字化技术拓宽了健康信息传播的渠道 健康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是依靠不同的传播手段来实现。传播手段可分为以下几类:①口头传播(如讲座、报告会、咨询等);②文字传播(如报刊、书籍、健康处方等);③形象化传播(如招贴画、画册、宜传活页、标本等);④电子媒体(如广播、电视、幻灯投影、电影等);⑤综合类传播(如互联网络、各类展览、集会、宜传日活动等)。计算机数字技术的…  相似文献   
73.
沈晓峰  姜宏 《中医正骨》2013,25(1):46-48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2007年6月至2012年8月,对233例249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男75例,女158例.年龄56 ~ 79岁,中位数64岁.股骨颈骨折118例,股骨头坏死42例,骨性关节炎35例,创伤性关节炎7例,先天性髋臼发育不良32例,肿瘤2例.双侧髋关节置换术16例,单侧髋关节置换术217例.术后随访观察神经损伤情况.结果: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损伤,其中2例坐骨神经损伤,1例股神经损伤.1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即出现踝背伸障碍,肌力Ⅳ级,整个小腿外侧、足跟部、足背部痛觉减退;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药甲钴胺片治疗,3个月后患者感觉逐渐恢复,但遗留小腿外侧及足部轻微感觉障碍;继续随访1年,患肢感觉正常,但踝背伸肌力仍为Ⅳ级.另1例坐骨神经损伤患者,术后也出现上述临床表现;给予中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结合西药甲钴胺片治疗,3个月后活动逐渐恢复,6个月后完全恢复;继续随访2年,患肢感觉肌力正常.1例股神经损伤患者,术后1周无明显神经损伤症状,下床进行功能锻炼后出现大腿前侧痛觉减退,股四头肌力量减弱为Ⅳ级,彩超检查确诊为髂腰肌止点部位血肿,停用抗凝药物,并给予营养神经药物治疗,3周后患者症状消失,复查彩超见血肿消失,术后6个月患肢感觉肌力仍正常,随后失访.结论:除电刀损伤、挤压伤外,下肢过度延长、术中过度牵拉、电热效应、血肿压迫也是导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采用术前和术中联合测量下肢长度、术中暴露坐骨神经并适当保护、使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避免电刀局部灼伤、术中彻底止血、术后负压引流等相应的预防措施,术后神经损伤是可以避免的.  相似文献   
74.
1 临床资料患者男,59岁.3个月前以"冠心病"收入本院老年病科,T37℃,无其他阳性体征.8天后患者双手背部注射部位出现数个无痛性浸润性暗红色结节和斑块(图1),隔日皮疹渐增多,突发高热,T 39℃~40.2℃.血WBC 10.9×109/L,RBC 1.96×1012/L,Hb 62g/L,PLT87×109/L;血培养(-);X线胸片示左侧局限性胸膜增厚;腹部B超示脾脏轻度肿大.  相似文献   
75.
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是指膝关节损伤后引起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主要表现:膝关节肿胀、疼痛、乏力、关节腔积液和膝关节活动受限,被动屈曲时,疼痛加重.积液明显者,浮髌试验阳性;关节穿刺,急性期可见血性液体,慢性期见淡黄色透明液体.本病常发生于体育运动者或急性创伤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活动,交通事故等增多,发病率越来越高,中医治疗有一定优势,笔者整理相关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枳壳甘草汤”治疗脊髓综合征的剂量优化配比方案。方法取108只雄性SD大鼠,利用杠杆原理制备大鼠前脊髓综合征模型。随机分为8组(n=12),即模型组、阳性药(甲基强的松龙)组、中药组方(1、2、3、4、5、6)组;余12只为假手术组。中药组方各组以均匀设计的枳壳甘草汤的配比方灌胃,阳性药组以甲基强的松龙腹腔注射,模型及假手术组以同体积的新鲜蒸馏水灌胃,连续给药14天,每天1次。于造模后3 h,1、3、7、14 d的时间点分别采用BBB评分、CBS评分方法,对各组试验动物进行运动、神经功能评分。结果中药方枳壳甘草汤治疗大鼠前脊髓综合征临床效果满意,其中中药组4 BBB评分及CBS评分高于其余各组。结论中药组4(枳壳20 g,甘草5 g,当归25 g,莪术10 g,大黄30 g,芒硝15 g)为枳壳甘草汤的优化配比方案。  相似文献   
77.
我们运用龚氏四步复位法治疗60例踝关节旋后外旋型IV度骨折患者,并进行了全面完整的观察和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60例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33.8岁;车祸伤18例,运动损伤27例,其他损伤15例.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受伤时间在30min到18h之间,平均受伤时间10h,按Lauge-Hansen分型与分度标准分,均为旋后外旋型Ⅳ度骨折.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椎间孔成形的适应证。方法:选取经椎间孔入路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36例患者术中进行了椎间孔成形(椎间孔成形组),50例患者术中未进行椎间孔成形(椎间孔未成形组)。在患者术前的CT图像上测定病变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宽度、椎板角,在术前X线片上测定患者的髂嵴高度,在术前MRI上测定突出椎间盘的下移程度。结果:椎间孔成形组椎间隙高度低于椎间孔未成形组[(5.92±1.22)mm,(6.74±0.92)mm,t=-3.555,P=0.004],突出椎间盘向下重度移位者所占比例高于椎间孔未成形组(P=0.031);2组患者的椎间孔宽度、椎板角及髂嵴高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92±1.03)mm,(7.07±1.20)mm,t=-0.606,P=0.566;99.52°±10.62°,98.23°±8.77°,t=0.616,P=0.739;(33.38±1.06)mm,(32.69±2.24)mm,t=1.713,P=0.164]。L5S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孔成形组的椎间隙高度、椎间孔宽度均小于椎间孔未成形组[(4.13±1.22)mm,(5.19±0.92)mm,t=-3.198,P=0.006;(5.89±1.38)mm,(7.28±1.28)mm,t=-3.387,P=0.002],髂嵴高度大于椎间孔未成形组[(35.26±3.44)mm,(32.78±2.86)mm,t=2.549,P=0.001];2组患者的椎板角、突出椎间盘下移程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6.52°±8.62°,95.23°±6.77°,t=0.542,P=0.173;P=0.476)。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孔成形组的椎间隙高度小于椎间孔未成形组[(5.66±0.75)mm,(6.93±0.92)mm,t=-3.499,P=0.006],椎板角大于椎间孔未成形组(103.58°±5.32°,92.38°±4.37°,t=5.426,P=0.001);2组患者的椎间孔宽度、髂嵴高度、突出椎间盘下移程度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86±1.46)mm,(7.18±1.41)mm,t=-2.152,P=0.472;(33.25±2.01)mm,(34.03±1.63)mm,t=0.289,P=0.775;P=0.455]。结论:病变节段椎间隙狭窄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向下移位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髂嵴较高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病变节段椎板角较大的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应视为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中椎间孔成形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79.
我们在门诊工作中发现嵌甲发病率高,尤其以大、中学生为多,极易引起甲沟炎,常表现为甲侧壁红肿、疼痛及肉芽增生.一般认为其发病与甲发育异常或受到不良刺激有关.由于以往治疗只是以局部抗感染对症治疗,反复发作后形成化脓性甲沟炎再进行手术治疗,重者需拔甲治疗.单纯拔甲治疗的患者多有复发,袁元杏等[1]报告其复发率可达58%,Persichetti 等[2]报告术后复发率73%.我科2008年1 月-2010 年9 月采用高频电凝治疗顽固性嵌甲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 观察四神煎加味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玻璃酸钠注射液关节腔注射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四神煎加味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晨僵时间及膝关节伸屈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7.5%(31/40),对照组总有效率52.5%(21/4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VAS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及WOMAC骨关节炎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晨僵时间均缩短(P<0.05),膝关节伸屈度均增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晨僵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膝关节伸屈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四神煎加味联合玻璃酸钠注射液治疗KOA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