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55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1.
髋臼周围转移瘤的切除与重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评价不同类型的切除重建方式对不同等级髋臼周围转移性骨破坏患者缓解疼痛及恢复关节功能的效果.方法髋臼周围转移瘤患者20例,男11例,女9例;平均年龄52岁(43~82岁).转移瘤类型:肾癌5例,乳腺癌4例,肺癌3例,甲状腺癌2例,前列腺癌1例,直肠癌1例,不明来源4例.孤立性病灶14例,多发性病灶6例;合并病理性骨折4例.根据Harrington髋臼周围转移性骨破坏分级标准:Ⅰ级8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Ⅰ级采用刮除、骨水泥充填治疗(5例)或髂骨区及髋臼上缘稳定性重建(3例);Ⅱ级采用刮除、骨水泥充填和髋臼加强杯联合全髋关节置换术重建;Ⅲ级采用髋臼en bloc切除、组配式骨盆假体重建.术前Tomita评分3~9分(平均5.4分).术后定期随访,评价疼痛缓解和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疼痛缓解,功能明显改善;无关节脱位、深部感染和肢体不等长.15例使用内固定或假体的病例,5例在不同时期出现松动.患者中位生存期16.5个月(4.2~63个月),超过5年2例,超过2年3例,超过1年6例,超过6个月6例,不到6个月3例.根据Enneking功能评价标准,术后3个月:优10例,良8例,可1例,差1例;7例Ⅲ级患者,优2例,良3例,可2例.术后1年共11例生存患者:优3例,良4例,可2例,差2例.结论合理的切除与重建方法将有利于髋臼周围转移瘤患者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和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2.
冻干对骨移植物灭菌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种标准菌株定量污染颗粒状骨移植物,分别做染菌载体冻干前后γ射线辐照及环氧乙烷(EO)气体消毒试验,结果显示未冻干时环氧乙烷气体比γ射线有更快更强的灭菌效果;冻干使染菌骨粒活菌含量无明显减少,却使细菌对γ射线特别是EO抗性大大增加,提示临床消毒骨移植材料时应注意冻干的影响。纯的EO气体用于颗粒状骨移植物消毒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观察应用多孔TCP人工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效果和骨愈合机制,提出"结构移植"新理论.方法 2003年1月-2005年12月,应用多孔TCP人工骨颗粒材料修复各种原发性良性骨肿瘤切除后遗留骨缺损61例.男33例,女28例;年龄9个月~46岁.骨纤维结构不良8例,骨囊肿23例,嗜酸性肉芽肿12例,内生软骨瘤13例,非骨化纤维瘤2例,骨母细胞瘤3例.肿瘤范围1.5 cm× 1.0 cm~7.0 cm× 5.0 cm.肿瘤切除后缺损范围为2.0cm×1.5 cm~8.0 cm×5.0 cm.术后不同时间点行X线片、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骨扫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在体TCP人工骨降解的X线影像学半定量研究以及组织病理学观察TCP人工骨降解情况.结果 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伤口均I期愈合.61例获5~24个月随访.骨缺损于术后1~6个月均愈合,骨愈合率达96.7%.除1例坐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术后3个月肿瘤复发,再次手术治疗后痊愈,余患者无复发.X线片观察术后1个月即可见植骨与宿主骨结合部间隙模糊,新骨开始形成3个月植骨从周围向中心开始吸收,周围与中心均可见新骨形成;6个月植骨与宿主骨融合,骨缺损完全修复,移植材料降解率为78.9%;12个月植骨大部分吸收,骨质改建塑形,部分髓腔再通;24个月骨质塑形改建良好,髓腔再通.术后1个月SPECT观察,显示局部有较多核素浓聚,骨代谢旺盛,植骨中心核素有明显浓聚,为中心诱导成骨现象.组织病理学观察,TCP人工骨颗粒与宿主自体骨结合紧密,植骨处有大量骨软骨组织形成,充填骨孔洞内外深部有新生血管样组织长入,于植骨内部及周围形成有较多细胞围绕的"镶边"状结构.结论 多孔TCP人工骨修复肿瘤性骨缺损临床效果良好.其内部多孔三维结构模拟人骨天然仿生"自组织"结构,有利于募集细胞长入支架深部,达到良好的血管化并最终形成修复性新骨组织,兼具骨传导和骨诱导的骨愈合机制,为一高效新型"结构性"骨移植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74.
自固化磷酸钙复合BMP及同种异体骨修复兔股骨大段骨缺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观察一种新型自固化磷酸钙(CPC)复合BMP与同种异体骨修复兔股骨节段性骨缺损的效果,为临床复合应用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提供参考。[方法] 5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于一侧股骨中上段造成2cm长皮质骨缺损模型,分别进行:A组复合BMP与CPC的新鲜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B组单纯新鲜冷冻同种异体骨移植;C组自体大段骨移植。移植骨均用直径3mm三棱髓内针固定。于术后4、8、12周,进行影像学、组织学检查,对比各组移植骨愈合过程与修复效果。[结果] CPC复合BMP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早期骨修复效果优于单纯异体骨移植(P〈0.01),与自体骨移植修复效果相似,至12周3组均达骨性愈合,以A组及C组骨修复塑形较好。CPC复合BMP组骨痂量较多,分布于移植骨与宿主骨结合部及移植骨周围,形成皮质骨外骨桥,并较早在异体骨外表面形成破骨与成骨,异体骨内哈佛氏管扩大,衬垫细胞、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及血细胞较其它组多。CPC随着新骨的形成及改建塑形逐步缓慢降解。[结论] CPC复合BMP对大段同种异体骨移植的愈合及替代有增强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5.
综合骨库各类骨移植材料的制备、消毒及保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丹  胡蕴玉  袁志  刘建  桑宏勋  刘继中 《医学争鸣》2001,22(22):2038-2042
目的:探讨综合骨库的建立及异体骨、异种骨、人工骨制备、保存有关问题,以便更好地满足临床对各种骨移植材料的需求。方法:作通过总结回顾本研究所综合骨库自1991年建立以来所做的工作,较系统地介绍有关异体骨(骨段、骨板、骨粒),系列重组合异种骨(颗粒型、大块型、抗感染型)及人工骨(TCP陶瓷、PVPV注射剂)的制备、消毒、保存经验。结果:自建立综合骨库以来,研究总结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骨移植材料的制备、消毒和保存方法,将所处理的各类植骨材料成功地应用于临床。结论:建立综合骨库不但可以满足临床对不同骨移植材料的需求,为临床提供良好服务;同时亦是科研和生产结合一体的重要研究基地,在骨移植领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6.
生物骨移植材料的灭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寻找用于骨移植材料力的最佳方法和途径。对比研究环氧乙烷及γ射线对生物骨移植材料的灭菌方法及其对诱导成骨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金葡萄繁殖体、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及蜡样杆菌芽胞3种标准菌株定量污染复合BMP的重组合异种骨(RBX),分别做各剂量组^60Co-γ射线辐照及EO气体和试验,计数残存活菌。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前路和一期后前路联合手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的手术策略。方法 手术治疗68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关节突交锁患者,其中单侧关节突交锁23例,双侧关节突交锁45例。所有患者先行持续闭合颅骨牵引复位,分为复位成功前路手术组(A组,40例)和复位失败后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组,28例)。结果 68例复位成功率58.8%,双侧交锁较单侧交锁复位成功率高。术后患者无脊髓损伤,12例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无恢复。ASIA评分平均提高1~2级,牵引后感觉评分增加,末次随访感觉、运动评分均显著增加,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3 d及术后3、6、12个月定期行X线检查显示椎体序列及椎间高度良好,植骨正常融合,无内置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前路手术可以直接处理椎间盘损伤并即刻消除颈椎不稳;前后联合入路可以同时处理颈椎骨折脱位和椎间盘损伤,需根据患者损伤类型,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8.
[摘要] 目的 观察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的中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采用Hybrid手术方式治疗的13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整形外科协会(JOA)评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颈椎X线片及CT扫描三维重建等资料评估置换手术节段活动度、颈椎整体活动度、颈椎间盘假体位置、内固定融合率、异位骨化等影像学指标。结果 13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8~45个月,平均14.6个月。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9.12±1.86)°与术前(9.21±1.7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活动度(39.67±5.57)°较术前(52.12±6.43)°显著减小(P<0.05)。术后1个月随访,VAS评分[(1.37±0.78)分]较术前[(4.85±1.25)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3个月随访,JOA评分[(15.32±1.92)分]较术前[(11.36±2.11)分]显著改善(P<0.05)。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固定节段全部融合,随访期间未见内置物松动和下沉,人工椎间盘位置良好,无异位骨化发生。术后发生近端邻椎病1例。结论 颈椎前路Hybrid手术治疗双或多节段颈椎病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融合节段,保留颈椎活动度。该术式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一定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79.
[目的]比较医用磷酸钙和自体髂骨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融合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09年1月在本科行钉-棒内固定系统矫形手术的62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其中自体髂骨移植组28例,医用磷酸钙移植组34例.对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出血量、并发症、融合率、矫形丢失进行对比分析.[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每组至少随访24个月.两组患者出血量、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体髂骨组中,有2例(7.1%)出现感染,1例(3.6%)出现躯干不平衡,3例(10.7%)患者在最后一次随访中供区疼痛仍未消失.在磷酸钙组中,有2例(5.8%)出现术后切口渗出,1例(2.9%)出现感染.在移植术后第9个月,自体髂骨组融合率高于磷酸钙组(P<0.05),其他时间相比两组融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最终随访中,主弯Cobb角度矫形丢失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用磷酸钙应用于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后路融合术中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避免了取髂骨移植带来的相应并发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在治疗严骨质疏松性脊柱内固定手术中的早期疗效。方法 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对20例需行内固定治疗同时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腰椎疾病患者采用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进行脊柱后路稳定手术,其中男9例,女11例;年龄43~73岁,平均59岁。分别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及24个月摄动力位X线片及CT扫描,了解螺钉稳定性、骨水泥分布及脊柱融合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时应用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不腰痛评分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疗效。结果 本组共置人膨胀式椎弓根螺钉168枚。所有患者术后获12~ 38个月(平均26个月)随访。术前及术后3个月JOA评分平均分别为(11.4±2.6)分和(24.9±1.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9.776,P=0.000);术前及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7.0±1.4)分和(2.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470,P=0.000)。螺钉及骨水泥在椎体内位置稳定,周围骨小梁致密,未见明显透光带,无内固定松动移位迹象;后外侧融合节段植骨愈合良好,椎体间或椎板、关节突及棘突旁有连续性骨小梁形成,连接上下椎体。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无早期及晚期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无临床复发。结论 对于合并严重骨质疏松的脊柱后路内固定手术,膨胀式椎弓根螺钉结合骨水泥强化钉道的方法能够极大地提高螺钉固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