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48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2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1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对艾滋病无症状HIV感染期的认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无症状HIV感染期持续时间提出新认识,并从中医学“治未病”和辨证论治等角度来阐述充分重视艾滋病无症状HIV感染期的原因。  相似文献   
72.
彭勃 《中医杂志》2004,45(10):774-776
目的:观察橄榄解酒饮对大鼠、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的防治效果,初步探讨其对血清及肝匀浆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造模,每天记录醉酒、醒酒时间,第3天检测血清ALT,第5天检测血清及肝匀浆ALT、AST,并与护肝胶囊对照.结果:橄榄解酒饮可显著降低大鼠、小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醉酒率,提高醒/醉比;显著降低血清ALT、AST及肝匀浆ALT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P《0.05或P《0.01).结论:橄榄解酒饮具有良好的防醉解酒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73.
构建高等中医教育全面质量监控体系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是高等院校永恒的主题。在高校连续扩招的今天,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中医药专门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4.
目的:观察橄榄解酒饮对大鼠急性酒精性肝损伤肝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采用白酒灌胃法造模,给药5d后取肝组织作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橄榄解酒饮组肝小叶结构清晰,肝窦基本恢复正常,肝细胞索排列整齐,肝细胞浊肿明显恢复,炎细胞浸润和点状坏死明显减少,肝细胞内仅见散在的细小脂滴,可见明显的肝细胞再生.结论:橄榄解酒饮能明显减轻白酒所致的肝组织病理损伤,可促进肝细胞恢复.  相似文献   
75.
"培土宁风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追溯发现,“培土宁风法”肇始于《内经》,发展于仲景及唐、宋,发微于金、元、明、清,王旭高则明确提出“培土宁风法”。本法之含义:一是通过健脾益气,实卫固表,达到抵御或祛除外邪;二是通过补益脾胃,益气滋阴,达到预防或消除内生风邪。  相似文献   
76.
探讨围手术期序贯应用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对腹腔镜结、直癌患者术后炎症反应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 年2 月-2015 年5 月于海南省海口市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确诊并行腹腔镜结、直癌根治术的患者。将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至实验组(静脉营养制剂中加入ω-3PUFA)和对照组(静脉营养制剂中不添加ω-3PUFA)。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及术后第1和6天血清炎症反应因子(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和营养学相关指标(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和转铁蛋白)水平,及其他临床相关指标。结果不同时间的C 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白介素6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术后第6 天炎症因子水平较低,相对控制炎症效果较好;两组炎症因子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围手术期序贯应用ω-3PUFA可以抑制结、直肠癌术后炎症因子的释放,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级别,促进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价脑梗死的中医临床路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未实施临床路径(传统组)与实施临床路径(路径组)患者的主要相关评价指标情况.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恢复程度、日常生活能力、住院病死率、治疗90d再住院率及病死率.结果 两组相比,路径组患者的住院天数缩短,传统组相比于路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降低不明显,传统组相比于路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d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90d 后,路径组日常生活能力康复程度较传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临床路径能够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医疗质量,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复发性斜疝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采用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复发性斜疝患者32例(研究组),并与采用传统疝修补术治疗的患者32例(对照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早期疼痛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2、12.02,P均<0.05)。研究组患者术后早期发生明显疼痛3例,占9.38%,对照组患者术后早期发生明显疼痛10例,占31.25%,研究组的术后早期明显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73,P<0.05)。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25%)明显低于对照组(2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另外,研究组的术后复发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7,P<0.05)。结论疝环充填式无张力修补术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疝修补术,避免了传统术式破坏腹股沟区的正常解剖结构的缺点,且无张力,更加符合现代疝修补理念,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复发率低、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腹股沟复发性斜疝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79.
本文对早期十二指肠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3岁.入院1个月前出现上腹痛,呈阵发性隐痛,伴反酸、暖气.明感腹胀,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含胆汁的胃内容物.未觉明显体重减轻.入院查体:神清,未见肝掌及蜘蛛痣,颈静脉无充盈,心肺心诊未见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腹平片示:右侧中上腹部局部肠管扩张并液平.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水平段有一斜行类似笔杆压迫的切迹,并可见十二指肠逆蠕动.腹部CT示:胃腔扩张明显,十二指肠肠壁增厚.腹部血管造影示:腹主动脉各主要分支结构正常,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间夹角较小,约12°左右.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多发息肉可能.术中见:十二指肠三、四段交界处一约2 cm×2 cm大小表浅溃疡型肿物,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较小,压迫十二指肠.术后病理示:十二指肠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犯肠壁全层.  相似文献   
80.
目的对内科胸腔镜围术期患者负性心理进行分析,寻求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心理、社会支持等护理对策,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比较干预前后的疗效。结果干预前内科胸腔镜围术期患者组的焦虑、抑郁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社会支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经护理干预后,焦虑、抑郁及社会支持评分较干预前有所改善(P〈0.05)。结论内科胸腔镜围术期患者存在较为明显的负性心理,社会支持水平较低。正确分析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