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肿瘤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本文对早期十二指肠癌误诊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女,63岁.入院1个月前出现上腹痛,呈阵发性隐痛,伴反酸、暖气.明感腹胀,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含胆汁的胃内容物.未觉明显体重减轻.入院查体:神清,未见肝掌及蜘蛛痣,颈静脉无充盈,心肺心诊未见异常,腹平软,上腹部压痛,无反跳痛,未扪及包块,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正常,双下肢无水肿.腹平片示:右侧中上腹部局部肠管扩张并液平.上消化道造影示:十二指肠水平段有一斜行类似笔杆压迫的切迹,并可见十二指肠逆蠕动.腹部CT示:胃腔扩张明显,十二指肠肠壁增厚.腹部血管造影示:腹主动脉各主要分支结构正常,肠系膜上动脉及腹主动脉间夹角较小,约12°左右.胃镜示:胆汁反流性胃炎,十二指肠多发息肉可能.术中见:十二指肠三、四段交界处一约2 cm×2 cm大小表浅溃疡型肿物,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间夹角较小,压迫十二指肠.术后病理示:十二指肠溃疡型低分化腺癌,侵犯肠壁全层.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分析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诊断方法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评价分析该文作者收治的59例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患者,经电子胃十二指肠镜及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诊断,经手术治疗及术后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59例患者中,表现为腹痛者23例(39.0%)、黄疸18例(30.5%)、腹部肿块7例(11.9%)、消化道出血6例(10.2%)、贫血5例(8.6%)。术前经电子胃十二指肠镜取病检39例,确诊34例;经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及X线消化道气钡检查20例,确诊14例。肿瘤的大小3~13.5cm,平均大小5.7 cm。十二指肠为高发部位,占57.6%(34/59)。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占84.7%(50/59)其他15.3%(9/59)。中位生存期23.1个月,1、2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7.9%、38.4%和29.8%。结论电子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及X线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是原发性小肠恶性肿瘤主要的诊断方法。小肠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有可能获得治愈,手术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接受化疗、生物治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治疗对于提高生存率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与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CRLM)的疗效比较。方法:回顾自2010-2016年的329例CRLM患者临床资料,经倾向性评分匹配,共分析75例手术切除治疗与75例微波消融治疗的术后并发症、局部肿瘤进展率、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期为42月(范围14~72月)。对肝内单发病灶(直径≤3 cm)和肝内多发病灶(n≤3,直径≤3 cm)的患者,局部肿瘤进展率、总生存率在切除组与消融组间没有显著差异(P=0.355,P=0.503)。对肝内多发病灶(n≤3,直径>3 cm)和肝内多发病灶(n>3)者,局部肿瘤进展率消融组高于手术切除组(P=0.033),总生存率消融组少于切除组(P=0.042)。结论:手术切除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优于微波消融。但对于肝内单发病灶(直径≤3 cm)和肝内多发病灶(n≤3,直径≤3 cm)的CRLM患者,微波消融可以达到与手术切除相媲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同时同源大肠多发癌腹腔镜根治术的治疗方式,提升临床诊断及治疗的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6年3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下根治手术的9例同时同源大肠多发癌患者临床资料.9例患者均采取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次全切除根治术,同时辅以回肠J形袋与直肠端端吻合术,术后患者随访12~60个月,调查患者的生存状况.结果 手术过程及术后,8例患者均表现良好,无肠瘘和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且术后痊愈出院;1例患者出现切口下肌肉层广泛积液,予以换药及切口引流等治疗,痊愈出院;术后患者出院时间最短者7 d,最长者20 d,平均10.4 d;术后随访中,7例患者随访5年均未发生复发,1例患者术后3年发生肝转移治疗无效死亡,1例患者在术后1年发生肝、肺转移未予以治疗而死亡.结论 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次全切除根治术联合"J"型回肠袋与直肠端端吻合术在治疗同时同源大肠多发癌中具有较好的疗效,并发症少,术后恢复较快,总体预后较好,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5.
梁贤文  侯开庆 《医学综述》2011,17(3):365-367
结直肠癌为全球第3位的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由于个体差异的存在,对不同个体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案势必会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甚至给患者带来伤害。近年来,个体差异与疗效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和研究者的重视,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日益成为临床治疗及基础研究的重点,手术切除、辅助放化疗、靶向治疗的个体化,使结直肠癌治疗疗效取得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近20年来,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上升迅速,占世界第3位,病死率占第4位[1]。对于结直肠癌的治疗,手术切除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近年来,腹腔手术以其微创优势在外科领域的应用日益普及,并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同[2]。但腹腔镜在横结肠切除方面,由于横结肠与肝、胰、脾、胃等重要器官连接紧密,手术操作复杂,难度较大,目前国内外报道不多。我们从2005年至2011年5月,对36例横结肠癌患者开展了腹腔镜下横结肠癌根治术,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梁贤文  王胜忠 《实用癌症杂志》2012,27(1):101-102,106
直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目前是我国第4位高发的恶性肿瘤,上海市的第3位高发的恶性肿瘤[1],其中低位直肠癌约占所有直肠癌的70%[2]。低位直肠癌病死率较高,原因是多方面的,如血道播散、淋巴结转移及局部复发等,其中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原因。对于直肠癌的治疗,外科手术切除仍然是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鼠肝纤维化不同分期肝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与基质金属蛋白酶 抑制剂-1(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1,TIMP-1) mRNA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猪血清腹腔注射联合高脂饮 食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给药4周后开始,取实验组大鼠48只和对照组大鼠12只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检查,计算b值=800 s/mm2时的ADC值。DWI检查后快速处死大鼠,行病理检查,采用RT-PCR 检测TIMP-1 mRNA表达。成模大鼠按肝纤维化病理分期结果又分为S0期组(n=4)、S1期组(n=11)、S2期组(n=12)、S3期 组(n=10)和S4期组(n=9),比较肝纤维化各组ADC值及TIMP-1 mRNA的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 肝纤维化S1~4期组大鼠肝ADC值及TIMP-1 m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F=46.54和53.87,均P<0.05),ADC值除 对照组与肝纤维化S1期组、S1期组与S2期组、S2期组与S3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外,其余各组间比较 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各组TIMP-1 mRNA除肝纤维化S1期组与S2期组、S3期组与S4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均P>0.05)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秩相关分析显示肝ADC值与TIMP-1 mRNA表达的变化呈 负相关(r=–0.76,P<0.01)。结论:随大鼠肝纤维化进程不断加深,ADC值逐渐减低,TIMP-1 mRNA表达逐渐升高,二 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分析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与其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 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占肠腔周径、Ki-67表达与侧方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而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血清CEA含量、E-cad表达与侧方淋巴结转移相关.其影响作用大小的顺序为:浸润深度>血清CEA浓度>肿瘤最大直径>E-cad表达.结论 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率较低,不推荐常规行侧方淋巴结清扫;肿瘤浸润深度、肿瘤直径、血清CEA含量、E-cad表达是影响低位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的因素,对临床上手术方式的制定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