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0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亚健康状态防治策略研究现状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健康状态是世界医学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对亚健康状态的研究已经成为一个由医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最前沿的有关人类健康的边缘科学.从改善生活环境、进行心理调摄、运动调摄、饮食调摄、药物预防、健康教育、针灸按摩等方面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进行综述,并提出进一步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2.
老年肺炎患者营养状况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 30例老年人肺炎患者治疗前后身体测量、白蛋白 (Alb)、转铁蛋白 (TRF)、皮质醇 (Co)、三碘甲腺原氨酸 (T3)、四碘甲腺原氨酸 (T4 )、促甲状腺素 (TSH)、白细胞介素 - 1β(IL 1β)、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Ⅱ (IGF Ⅱ )的变化 ,并以 19例健康青壮年人、2 0例健康老年人作为对照 ,探讨老年人肺炎患者的营养状况。结果肺炎组治疗前后比较身体测量指标均有升高趋势。老年组TRF、T3、T4 、TSH、Co、IGF Ⅱ较青年组为低。肺炎组TRF、T3、IGF Ⅱ较老年组降低 ,Co、IL 1β水平较老年组明显升高。肺炎组TRF、T3、IGF Ⅱ治疗后明显升高 ,Co、IL 1β水平明显降低。说明老年人肺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状况低下 ,这与激素合成和细胞因子分泌发生不同程度的紊乱有关。治疗后反映营养状况的身体测量指标以及体内激素、细胞因子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73.
证候实质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用相对客观监测指标对证做出定量诊断 ,并以此为中介物 ,实现中、西两种医学本质上的交汇与融合。几十年来 ,分别从不同角度在五脏证、阴阳证、寒热证实质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 ,却发现根据各个局部的结果并不能找到某个或某一组对于某一个证非常特异的客观指标 ,反而发现许多指标在不同病的同一证中的变化趋势是不一样的 ,而在不同证候中又存在着共同的病理状态。反思这些研究成果 ,其原因应归结于证候实质研究中存在着弱特异性这一特征 ,而弱特异性主要源于中医证候所隐含的多态性和同态性。通过这些思考 ,认为单纯用直观、线性的方法去把中医证候和西医理化指标进行一对一的对应 ,已经不能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只有综合运用现代研究成果 ,从多方面着手、努力探索中医证候的实质 :1.围绕中医的临床实践 ,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有关要求 ,对中医理论概念进行规范。 2 .继承发掘古代文献精华内容与当代专家的系统调研相结合。 3.采用临床流行病学 /DME方法 ,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 4 .积极合理的应用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74.
杨戈  张杰  姚魁武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2):2034-2038
老年人肺炎是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病 ,多合并有其他基础病 ,抵抗力差 ,加之化学药物的广泛使用 ,耐药菌株的出现 ,容易导致菌群失调 ,致使临床治疗较为棘手 ,预后较差 ,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采用中医药治疗老年人肺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其现状简要综述如下 ,并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1 病机认识肺炎多属于中医学的“风温”“咳嗽”“风温肺热”病范畴 ,其病机较为复杂。周耀端等〔1〕认为 ,老年肺炎是由于年龄增大 ,气血不足 ,抵抗力差 ,外邪侵犯于肺 ,使肺气闭阻 ,郁生痰热 ,壅塞气道而致。尹祖萌〔2〕认为 …  相似文献   
75.
血瘀证证候实质研究进展与思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相似文献   
76.
吴阳阳  姚魁武 《天津中医药》2019,36(10):991-993
室性早搏导致的心悸在临床很为常见,姚魁武教授按照中医理论将其按照"心悸"予以论治。姚魁武教授认为室性早搏所致的心悸与心阳失守、心血失充、心神不藏相关。其病位在心,而不止于心。治疗以"燮理阴阳,安神定悸"为治疗大法,重视宗气、阳气与神志对于心脉的调摄作用。选药处方以大力滋阴补血,兼以温复心阳、安神定悸为务,并根据多年临床经验,以炙甘草汤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方化裁为养阴定悸汤,并依据证情变化予以进退。  相似文献   
77.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分析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与BATMAN数据库检索黄连、肉桂的活性成分和靶基因,利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得到与心律失常相关的靶基因,采用Cytoscape软件绘制交泰丸的“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图,将PPI网络图导入Cytoscape,采用DAVID数据库对药物-疾病交集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 通路富集分析,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共收集到交泰丸31个有效成分及其556个成分靶点;心律失常相关靶点2 205个;药物成分和疾病的共有靶点174个;使用Cytoscape拓扑分析得到小檗浸碱、表小檗碱、黄藤素、黄柏酮、小檗碱等20个核心成分,PPI网络得到ALB、AKT1、MAPK3、VEGFA、SRC等15个关键核心靶点。生物信息学富集分析中共获取821个GO条目,109条KEGG通路,主要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甲状腺激素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度值排名前5的主要活性成分与核心靶点(ALB、AKT1、MAPK3、VEGFA、SRC)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该研究揭示了交泰丸可能通过调控细胞代谢、降低氧化刺激、改善血管重塑等方面治疗心律失常,为后续研究交泰丸治疗心律失常提供一定的中药药理依据。  相似文献   
78.
高血压病归属于中医学"眩晕"范畴,病机无外乎虚、实两类,虚证包括精血不足、气血亏虚,实证包括风火上扰、痰浊阻滞及瘀血阻窍.对于因肺的功能失调或肺金母病下传肾水子病、肺金克肝木所致的眩晕,临床治疗应从肺论治,分别以助肺培元、宣肺降气、温肺化饮、培土生金、调理肺气诸法恢复肺之生理功能,以金水相生、佐金平木法恢复五行之生克关系.  相似文献   
79.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强力定眩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中药分子作用机制的网络药理学在线分析工具(BATMAN-TCM)平台检索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对活性成分进行靶点预测。通过GeneCards、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OMIM)、治疗靶点数据库(TTD)得到高血压相关靶点,整合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获取交集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图,筛选核心成分。利用STRING平台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筛选核心蛋白。使用MCODE对PPI网络进行蛋白聚类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Hiplot分析平台进行基因本体(GO)富集分析,再使用Autodock Vina和Pymol实现核心成分-核心蛋白的分子对接。结果:检索得到强力定眩片活性成分44个,作用靶点679个,疾病相关靶点2 367个,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305个。KEGG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PI3K-AKT信号通路、Ras信号通路、Rap1信号通路、钙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HIF-1等信号通路。GO富集分析显示,交集基因主要富集于循环系统调控过程、血管管径调节、MAPK级联正向调节、血压调节等过程。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主要核心成分与核心蛋白均有较好的结合活性。结论:强力定眩片可能通过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管平滑肌收缩、氧化应激、钙离子通道等方式,起到降低血压的功效。  相似文献   
80.
Objective: Recently, a new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fferentiation theory "Syndrome Element(SE)" has been raised. In this study, the main syndrome element types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the results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CAG)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 were investigated. Methods: Epidemiology cross-sectional study method was employed and 324 patients with CHD were enrolled, and their syndrome element types as well as the CAG results were analyzed. The correlations among syndrome element types, Gensini score, and the number of abnormal branches were also analyzed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yndrome element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results in the 324 cases. Results:According to their occurrence frequency in 324 CHD patients, the top eight major heart syndrome elements were Xin (心) blood stasis (85.8%), Xin qi deficiency (79.6%), Xin heat blockage (41.1%), Xin phlegm with turbid fluid (38.0%), Xin qi stagnation (24.7%), Xin yang deficiency (18.9%), Xin yin deficiency (17.5%) and Xin cold coagulation (4.4%), respectively, which suggested that Xin blood stasis and Xin qi deficiency were the two most common syndrome elements. Also, as coronary artery Gensini score increased, the changing trend of the syndrome element was "Xin yang deficiency with blood stasis" to "Xin phlegm obstruction with heat blockage" to "Xin yin deficiency with blood stasis" to "Xin qi deficiency with blood stasis" to "Xin cold coagulation with phlegm and turbid fluid, "Xin cold coagulation with blood stasis" to "Xin deficiency of qi, yin and yang". As the number of abnormal branches increased, the syndrome element changing trend was simultaneous occurrence of cold and heat syndrome" to "Xin qi and yang deficiency with blood stasis" to "Xin retention of phlegm with turbid fluid" to "Xin cold coagulation in the heart meridian", "Xin deficiency of both qi and yin". The result of this study shows tha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