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40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3篇
内科学   26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32篇
药学   59篇
中国医学   7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CDKN 2/p16基因甲基化失活与肺癌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研究CDKN2/p16基因5’端调控序列区CpG岛甲基化的状态与肺癌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甲基化敏感性核酸酶切基因组DNA的方法,对89例肺癌的CDSN2/p16基因进行了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 89例肺癌发现该基因甲基化21例,甲基化频率为23.6%(21/89),其中17例发生于42例P16蛋白 阴性表达的患者。结论 CDKN2p/16基因5’端CpG岛甲基化可能是该基因失活的重  相似文献   
72.
摘要:目的:检测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和血清中miR-497的表达水平及治疗前后血清miR-497的变化,探讨其作为分子标志物的可能性。 方法:采集8例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4例癌旁组织、3例正常脑组织以及133例治疗前患者的(WHO Ⅱ级55例、Ⅲ级45例和IV级33例)血清样本,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miR-497含量,并以80例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人作对照。对其中14例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血清miR-497含量的比较,ROC曲线分析miR-497对星形细胞瘤的诊断价值。 结果:miR-497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脑组织 (F=13.78,P<0.05),在患者血清中的浓度也显著降低[(112.69±54.58) fmol/L vs (254.32±142.12) fmol/L,t=10.31,P<0.01]。用于星形细胞瘤诊断的miR 497 ROC曲线下面积(AUCROC)为0.894 (95% CI, 0.853~0.935),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90%。血清miR 497在患者术后明显上升[术后(165.69± 56.87) fmol/L vs 术前(93.77±38.50) fmol/L,t=3.92,P<0.01。 结论: 星形细胞瘤患者癌组织和血清miR-497低表达,miR-497有望作为该病诊断及预后评价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73.
目的:建立磺丁基醚-B-环糊精中4-羟基丁磺酸的离子色谱检测方法。方法:采用IonPacAS23阴离子型交换柱(250mm×4mm)为分析柱,IonPacAG23(50mm×4mm)为保护柱,7mmol·L-1NaHCO3水溶液为淋洗液,流速为1.0mL·min-1,以电导检测器检测。结果:在建立的色谱条件下,磺丁基醚-B-环糊精样品中4-羟基丁磺酸与其他杂质离子实现基线分离,4-羟基丁磺酸在2~20mg·L-1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2%(RSD=1.3%,n=9),检测限与定量限分别为2和5ng。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适用于磺丁基醚-B-环糊精中4-羟基丁磺酸的限量检查。  相似文献   
74.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不同粒径量子点(QDs)标记抗体在抗核抗体(ANA)检测中的成像效果,评价其在临床样本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Hep-2细胞为抗原片,分别以QD655和QD605标记第二抗体(二抗),用间接免疫荧光分析(IIFA)检测114例自身免疫病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血清ANA,以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二抗为对照。单特异性ANA用免疫印迹法(IBT)确认。比较和评价各法应用效果。结果经对114例患者血清研究发现,两种QD标记二抗均可见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结果相同或类似的荧光模式,但ANA滴度略显不同,对核颗粒型与胞浆颗粒型ANA测定灵敏度以QD655为最高,QD605次之,FITC标记二抗相对较弱。而对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测定灵敏度高低依次为FITC、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滴度结果均呈高度正相关,r值分别为0.834、0.832(P均<0.01)。两种QD标记二抗对核颗粒型、胞浆颗粒型荧光模式与FITC标记二抗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均为100%;而核均质型与核仁型检测,阳性结果符合率为80.6%~84.4%。30例用FITC标记二抗检测ANA阴性血清中,两种QD标记二抗检测均见1例ANA阳性。两种QD与FITC标记物检测ANA总符合率均超过90.0%,有高度的一致性(Kappa值均>0.75)。结论 QD655和QD605标记二抗用于ANA检测总体结果稳定、灵敏、可行;QDs粒径越大其标记二抗测定ANA灵敏度越高,但对某些低滴度免疫荧光核型(包括核均质型、核仁型与核着丝点型)ANA有漏检可能。  相似文献   
75.
摘要:目的:原核细胞表达白念珠菌H3K4甲基转移酶N末端肽段Set1-208p,鉴定重组蛋白质的抗原性。 方法:用比对软件对白念珠菌H3K4甲基转移酶与其他物种甲基转移酶进行比对。选择与人类无同源性的抗原特异性片段,以白念珠菌C1标准株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Set1-208p的编码基因,以pET28a (+) 为载体,构建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重组蛋白质表达。用抗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鉴定融合蛋白,并用确诊侵袭性白念珠菌感染(IC)患者血清进行抗原性鉴定。 结果:成功克隆了白念珠菌抗原特异性H3K4甲基转移酶片段Set1-208p基因并诱导表达,获得了纯化的重组肽段,所得蛋白质分子量(Mr)约为29 000,带有His标签,经western blot鉴定,诱导的重组蛋白可与IC患者血清特异性反应。 结论:成功诱导表达了具有良好抗原反应性的Set1-208p重组蛋白质,为建立相应的抗原、抗体ELISA检测方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76.
为考察肝素寡糖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索其相关细胞内信号转导机制,采用cell-based ELISA法、RT-PCR法、Western blotting法和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细胞内PKC-α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c-jun、c-myc和c-fos等3种原癌基因的mRNA水平。结果显示,肝素寡糖可以抑制新生牛血清诱导的PKC-α和原癌基因的表达,这可能是肝素寡糖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机制之一;流式细胞实验结果显示,肝素寡糖能将细胞阻滞于G0/G1期,从而阻断细胞周期进程。综上所述,肝素寡糖可能通过抑制PKC-α表达,进而抑制原癌基因的表达,阻断细胞G1/S期转换,从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77.
宛传丹  黄宇烽  汪萍 《解剖学杂志》2005,28(6):635-637,F0002
目的:以原核表达的人精子蛋白SP22制备其兔多克隆抗体,研究人精子蛋白SP22在人睾丸和精子中的分布与定位。方法:在E.Coli中诱导表达SP22基因,以纯化出的重组人精子蛋白htSP22为抗原制备兔抗人SP22多克隆抗体,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SP22在人睾丸和精子中的分布与定位。结果:表达出了分子量约22000的重组htSP22蛋白,制备获得了能特异性识别睾丸、精子中天然SP22蛋白的兔抗人SP22多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及细胞化学证明SP22存在于曲细精管中各类生精细胞及精子头部表面。结论:制备的抗体具有特异性,SP22存在于睾丸曲细精管中各类生精细胞及精子头部表面。  相似文献   
78.
鲨鱼软骨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鲨鱼软骨含有大量粘多糖和活性蛋白因子,其粘多糖具有抗凝血、溶血栓、提高机体免疫力功能等作用,活性蛋白因子能抗肿瘤、抑制新生血管生成,因而鲨鱼软骨有希望成为治疗肿瘤的新型药物。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建立有效的哺乳动物卵母细胞生发泡的分离方法 ,并使之在构建的非细胞体系中发生减数分裂的重新启动。 方法 :采用直接取核法获取卵母细胞生发泡 ,用同步化的HeLa细胞裂解液构建非细胞体系 ,将游离的生发泡培养在裂解液中 ,并加入荧光染料Hoechest 33342 ,观察染色质的变化情况。 结果 :M期裂解液可以诱导生发泡的染色质出现凝集现象 ,而G2 期早期的裂解液无此现象发生。 结论 :用直接取核法可成功分离出游离的生发泡 ,且它们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可以和体内一样发生染色质凝集现象  相似文献   
80.
目的:了解TTV在肝炎病人中的感染率及基因型别。方法:采用半式套式PCR方法,对72例不同型别的肝炎病人血清进行TTV DNA的PCR检测并对部分阳性株进行序列测定及计算机分析。结果:在72例不同肝炎病人中,共检出39例TTV DNA阳性血清, 总检出率为54.16%。其中在非甲庚型肝炎病人中TTV DNA阳性率为87.5%,而在明确诊断为甲-庚型肝炎病人中TTV DNA阳性率为50%,两组相比差异显(x^2=4.0278,P<0.05)。测序的6分离株相互间的核酸同源性为60.4%-93.2%,氨基酸的同源性为54.1%-97.3%。这6个分离株与9个G1、G2代表株核酸的同源性为60.4%-99.1%,氨基酸的同源性为55.4%-98.6%。经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6株TTV可分属于G1、G2两个基因型的4个亚型。结论:非甲-庚型肝炎病人的TTV感染率明显高于明确病原的甲-庚型肝炎的病原之一。检出的TTV至少可分属于G1、G2两个基因型中的4个亚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