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9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9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儿童泌尿系结石急性梗阻引起的无尿需及早确诊,在救治生命的前提下,尽量去除引起梗阻的结石,非手术方法无效时须尽早应用外科手段.以疏通尿路为原则,上尿路只要疏通一侧集合系统即可达到紧急救治的目的 ;上尿路结石可行输尿管插管、经皮肾穿刺引流、开放性肾造瘘、输尿管腹壁造口和血液透析.建议首选膀胱镜下输尿管插管,创伤最小.采取何种措施需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实施.  相似文献   
72.
小儿双侧卵巢巨大肿瘤少见,作者近期收治1例双侧卵巢旺大成熟畸胎瘤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以人为本理念的推崇落实,微创外科和微创手术是当前外科领域里的热门话题.当人们患病或者受到创伤求医时,对患者的医学诊疗过程必然会在不同程度上伴有各种肉体和精神上的伤害.使患者受到“尽可能少或小的创伤”,取得最理想的治疗效果,是临床医生不断追求的目标和医学史上永恒的主题.  相似文献   
74.
目的通过检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结肠组织中巨噬细胞表型的改变,探讨巨噬细胞活化与巨结肠相关性肠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先天性巨结肠患儿(肠炎组4例,非肠炎组6例)结肠远段及近段标本,行HE染色、评估各段肠管炎症损伤程度,CD68和iNOS免疫荧光双染法评估M1型巨噬细胞活化状况,CD68和Arg-1免疫荧光双染法评估M2型巨噬细胞活化状况,RTqPCR检测各组肠管iNOS及Arg-1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肠炎组近段结肠iNOS/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73.12±2.48)%明显高于肠炎组远段结肠(54.19±1.98)%、非肠炎组近段结肠(49.35±2.70)%及远段结肠(43.18±4.21)%;而肠炎组近段结肠Arg-1/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33.15±4.81)%明显低于远段结肠(49.32±3.98)%;非肠炎组近段结肠Arg-1/CD68阳性细胞的百分比(45.23±1.95)%亦低于远段结肠(56.52±2.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T-qPCR结果显示,肠炎组近段结肠iNOS表达明显升高,而Arg-1表达则在肠炎组及非肠炎组的远段结肠升高(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可能与巨噬细胞向M1型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75.
腹腔镜在小儿泌尿外科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小儿泌尿外科腹腔镜技术运用的日趋成熟,腹腔镜诊治高位隐睾、发育不良肾、精索静脉曲张等疾病已成为常规.随着经脐无瘢痕腹腔镜技术、未来的机器人腹腔镜技术的开展,必将有更多的传统手术方式被腹腔镜手术取代.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和神经营养素3(NT-3)双基因修饰诱导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神经样细胞的可行性以及GDNF和NT-3的表达变化.方法 全骨髓法分离培养BMSCs,流式细胞术检测BMSCs标志CD90和造血干细胞标志CD45.转染带荧光的GDNF和NT-3基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及细胞形态变化;免疫荧光检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神经丝蛋白(NF)和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表达;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中GDNF及NT-3蛋白表达.对照组为未转染GDNF和NT-3基因的BMSCs.结果 BMSCs能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细胞高表达CD90(92.7%),不表达CD45.诱导分化后,BMSCs胞体变圆,伸出明显突起,并可见多数细胞相互交织成网状结构,呈神经细胞样形态.免疫荧光标记检测可见实验组细胞表达NSE和NF,而不表达GFAP.而对照组阴性.Western blot检测可见细胞GDNF及NT-3蛋白表达增强.结论 GDNF和NT-3双基因修饰诱导的BMSCs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并表达神经元的标志,为基因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如先天性巨结肠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7.
总结15例卵黄囊瘤患儿的围手术期护理经验,主要包括:术前肠道准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输液的护理、化疗期间饮食护理及出院指导等.本组15例患儿术后1例出现出血,1例发生肠瘘,1例PICC管道扭曲,经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和精心护理均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78.
目的报道1例儿童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疗,并回顾相关文献总结此类疾病的病因、诊治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9年6月1例16天新生儿的左上肢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本例患儿出生后6d发现逐渐增大的左肘部包块。B型超声、左上肢MRI及CTA提示左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经局部加压包扎治疗,包块持续增大并出现表面皮肤坏死渗液,遂在全麻下行假性动脉瘤切除+肱动脉端端吻合术。并通过PubMed、Springer Link、Google Scholar、Embase、Ovi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总结儿童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疗经验。结果术后左上肢远端皮肤红润,毛细血管充盈实验1~2 s。24 h后拔除引流片,伤口愈合良好,术后14 d拆线。肘关节及左手活动自如。术后超声检查示左上肢远端桡尺动脉血流灌注良好。随访3个月,左上肢循环良好,活动自如。检索文献发现22篇中英文文献,对其报道的24例患儿诊疗情况分析,发现肘部血管针刺采血是最常见的致伤机制,占62.5%(15/24)。其次为肱骨髁上骨折,肱动脉被骨折端或是克氏针刺伤,占20.8%(5/24)。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假性动脉瘤,占75%(18/24),并重建血管。预后良好,文献报道病例无远端肢体坏死情况。结论儿童肱动脉假性动脉瘤较为少见,在婴幼儿多因肘部血管穿刺采血所致。较小的假性动脉瘤可尝试局部加压或瘤内凝血酶注射,无效则应切除假性动脉瘤并重建肱动脉。  相似文献   
79.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对小鼠肝外胆管上皮细胞(murine extra-hepatic bile duct epithelial cells,MEBECs)体外培养的影响.方法 先采用胰酶和Dnase Ⅰ,再用Ⅳ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小鼠肝外胆管组织为单细胞悬液进行接种,接种的细胞分别用含或不含10 ng/mL EGF的DMEM/HamsF12(1:1)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的形态变化,MTT法检测EGF对MEBECs增殖的影响.结果 添加EGF组较未添加EGF组MEBECs体外存活时间明显延长(21 d±1.3 d vs(12.1 d±2.1 d)(P<0.001),细胞活力优于未添加组(P<0.001).结论 培养基中添加EGF可以明显地促进小鼠肝外胆管上皮细胞的增殖,延长细胞体外培养的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0.
小儿心肺外科疾病经外科手术治疗后,大多数患儿都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但有些病种在围手术期仍有较高的死亡率.文献报告,目前仅就先天性心脏病1岁以内患儿自然病死率就高达20%~50%,而在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中,近50%出生后即处于危重状态[1].因此,围手术期处理是否及时和合理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