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9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探讨基于CT三维重建图像应用拟合分析法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中预测关节假体型号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对21例(24髋)行THA治疗患者通过术前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采用拟合分析法预测假体型号,并与术中实际使用的假体型号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149~261 min,平均(179.90±116.40)min.4例术中输血,术中出血量平均(425.00±364.37)mL;术后住院时间(15.11±4.67)d;术中假体植入时无股骨或髋臼周围骨折;术后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至少1年.患者疼痛症状均缓解,患肢功能显著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Harris评分从术前(52±19)分提高至(9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髋臼假体获优17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5.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A术前在CT三维重建中应用拟合分析可以准确预测全髋置换术中髋臼假体型号,为术者选择合适型号假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congenitalcholedochalcyst,CCC)为小儿外科最常见的肝胆疾病之一 ,但继发性肝功能损害或恶变以及手术后的上行性胆管炎等问题仍未完全解决 ,因此本文就研究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一、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病因学1.遗传学研究CCC患者大部分为女性 ,男女比例约为 1∶3[1,2 ] ,因而有人认为CCC可能与性联遗传有关。Schweizer[3] 报道 2例女患者为母女 ,均为I型胆总管囊肿 ,血型相同 ,组织相容性仅有轻微差别 ,囊内胆汁淀粉酶均为阴性 ,但对母女俩进行的染色体分析未发现畸变。O…  相似文献   
63.
术后疼痛、不适、饥饿等原因导致的躁动可致术后婴幼儿意外拔管及输液外渗,如未及时观察到并处理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此为术后婴幼儿护理难点之一。婴幼儿无法描述疼痛,使用镇痛药物指针不明确,对婴幼儿术后的镇痛一直无有效的护理措施。我科采用非营养性吸吮联合音乐疗法的方法进行巨结肠术后患儿的镇痛镇静,效果明显,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腹腔引流治疗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NEC 61例,临床分期为改良Bell Ⅱ期.2002年1月至2006年3月34例行保守治疗,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27例行腹腔引流术.结果:保守治疗组和腹腔引流组治愈率分别为55.9%(19例)、81.5%(22例),肠穿孔的发生率分别为32.4%(11例)、7.4%(2例),肠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35.3%(12例)、11.1%(3例),腹腔内脓肿的发生率为14.7%(5例)、7.4%(2例),分别有38.2%(13例)和7.4%(2例)行手术治疗.腹腔引流组死亡率、肠穿孔、肠狭窄和中转手术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结论:早期应用腹腔引流可提高Bell Ⅱ期NEC的治愈率,可避免肠坏死、穿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的临床疗效及外科治疗经验。 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12年5月在湖北省恩施州中心医院胃肠小儿外科行囊肿整体切除术治疗的10例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4例,女性为6例。患儿均经腹部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确诊,上囊肿直径>10 cm。均行胆总管囊肿全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重建肝外胆道系统。对所有患儿进行术后随访,随访内容包括生长发育、有无黄疸、发热等,了解有无反流性胆管炎、胰腺病变、营养不良等并发症(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10例患儿术后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为(20~100) mL。随访2年为2例,1.5年为4例,8个月为3例,3个月为1例。患儿均未见反流性胆管炎、胰腺病变、营养不良等并发症。 结论采用胆总管囊肿全切除、肝总管空肠Roux-en-Y吻合重建肝外胆道治疗小儿先天性巨大胆总管囊肿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 探讨儿童阑尾膀胱瘘的诊断和治疗经验,以提高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 总结我科2011年1月至2014年4月间收治的2例儿童阑尾膀胱瘘的临床资料;同时查阅1985年2月至2014年5月间国内外发表的关于儿童阑尾膀胱瘘的文献,具体检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图书馆网页PUBMED、MEDLINE、BIOSIS Previews、EMBASE及The Cochrane Library等数据库,检索词为“Children/Pediatric appendicovesical fistula”;检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图书馆网页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和万方医学等数据库,检索词为“儿童/小儿阑尾膀胱瘘”;对儿童阑尾膀胱瘘的发病情况、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收治的1例为9.5岁男性患儿,因右下腹壁脓肿外引流术后反复发热及泌尿系感染5个月入院,入院时B型超声提示膀胱底部局限性增厚,右下腹壁内低回声病灶(直径1.0 cm),诊断为脐尿管囊肿伴感染;另外1例为7.5岁男性患儿,因间断性阴茎疼痛伴肉眼血尿、气尿1个月住院,CT检查发现膀胱右前侧壁软组织包块并向膀胱壁外生长,术前误诊为膀胱肿瘤.2例患儿均接受了剖腹手术探查,术中诊断为阑尾膀胱瘘,并行阑尾及膀胱瘘口切除+膀胱修补术,病理提示慢性阑尾炎并阑尾膀胱瘘,术后7~10d痊愈后出院.复习国内外文献共获取儿童阑尾膀胱瘘病例11例,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10.5(1.0~17.0)岁.11例患儿中10例临床表现为间歇性尿急、尿频、排尿困难伴阴茎痛(其中2例有粪尿、气尿病史),1例表现为肠梗阻.11例患儿均行阑尾切除+膀胱瘘口切除+膀胱修补术(其中1例为腹腔镜手术),均痊愈出院.本院2例及文献复习11例阑尾膀胱瘘儿童的病程相对较长(平均为3.0个月),与无性别年龄差异的阑尾周围脓肿患儿术前病程(术前病程平均为5.12 d)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出院后均获随访,预后良好.结论 儿童阑尾膀胱瘘.临床少见,术前明确诊断困难,需结合患儿病史、体检以及辅助检查进行综合诊断,以减少漏诊及误诊率,除常规手术探查外,腹腔镜检查手术不失为儿童阑尾膀胱瘘诊治的一种好选择.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益生菌对胆道闭锁(biliaty atresia,BA)术后胆管炎的预防作用.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60例获得知情同意的Ⅲ型BA术后患儿按照手术后是否辅以益生菌治疗随机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测定患儿血清总胆红素(TB)、直接胆红素(D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结合术后胆汁排出率和随访获得的黄疽消退率及胆管炎发生率综合评定益生菌对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预防作用.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儿平均手术年龄为(52.75±34.30)d和(55.87±29.23)d,手术前各项血生化指标TB(131.49±41.40)μmol/L和(120.16±47.68)μmol/L、ALT(161.01±30.06)μmol/L和(150.21±36.24) μmol/L经统计学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两组胆汁排出率为93.3%和9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表明术后3个月、6个月时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胆管炎发生率为58.6%和62.1%、52.0%和54.2%,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生菌对胆道闭锁术后胆管炎的发生无明显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69.
小儿叶外型隔离肺病例非常罕见,我院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儿:女,5个月零10d,产前体检腹部超声提示胎儿腹部包块,产后复查B超提示患儿腹膜后囊实混合性包块.患儿无明显症状及体征,饮食、大小便及生长发育均正常.入院检查身体:体温36℃,心率103次/min,呼吸35次/min,体质量8.5kg.生命体征平稳,心肺及腹部体检未见明显异常.术前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WBC 6.64×109/L,RBC 4.76×1012/L,Hb 90 g/L,HCT 28%,PLT331×109/L.生化结果:谷丙转氨酶32 U/L,谷草转氨酶62U/L,总胆红素6.6μmol/L,直接胆红素2.5μmol/L,肾功能、电解质、血常规、尿常规均正常;AFP 65.13(正常参考值:1.09~13.40 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16.77(正常参考值:0.00~16.30 μg/L).  相似文献   
70.
经脐入路腹腔镜下高位隐睾Ⅰ期下降固定2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Objective To review the clinical outcomes of the 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ic one stage orchiopexy for high cryptorchidism. Methods Twenty-six patients with the 35 sides high cryptorchidism (HC) including 12 left side, 5 right side, and 9 bilateral sides HC underwent 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ic one stage orchiopexy. These patients ageed from 1.1 to 6. 3 years old with a mean age of 1.9 years. Results Twenty nine undescendent intra abdominal testes were found. Among them, 22were performed primary orchidopexy, and the other 7 were performed one stage Fowler-Stephens orchidopexy. Unilateral absent testis were noted in 6 patients. All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6~13months (average 9. 6 months). No testicular retraction or atrophy was noted. The scars were not revealable within the belly button during follow-up term. Conclusions Trans-umbilical laparoscopic exploration and orchidopexy is a nice choic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the high cryptorchidis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