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8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71.
多层螺旋CT(MSCT)以亚秒级的扫描速度和使用回顾性心电门控软件来实现冠状动脉的CT成像.其重要应用是显示冠状动脉血管以排除和肯定冠心病、进行冠状动脉搭桥和血管支架术后的无创性追踪、显示冠状动脉瘤以及冠状动脉的形态异常等.目前MSCT正迅速推广应用,有望作为一种日常检查应用于临床.主要介绍M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MSCT coronary angiography,MSCTCA)的检查技术和临床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72.
病例资料患者,女,18岁,因高考体检发现纵隔肿块入院。查体: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现任何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X线片示右上后纵隔区可见一类圆形高密度阴影,边缘光滑,密度均匀;CT平扫示右上后纵隔见一类圆形肿块影,密度均匀,CT值为51HU,边缘光滑清楚,明显均匀强化,与胸椎紧邻无明显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急性期脑梗死进行观察,探讨受累的皮质脊髓束与临床运动功能损害的相互系,评价DTI在判断脑梗死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25例超急性、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行DTI检查,对所得的原始数据利用纤维束重组软件行三维皮质脊髓束重组,观察梗死灶与皮质脊髓束的系;并对其行2次临床神经功能症状评分,作为临床评价标准.结果 皮质脊髓束若从梗死灶边缘通过,其可表现无受压、移位、中断,患者的运动症状可表现为无或轻微影响;若皮质脊髓束部分从梗死灶中通过,其可表现部分受压、中断,患者运动功能出现症状,治疗后症状部分恢复;若皮质脊髓束全部从梗死灶中通过,其可表现大部分中断、破坏,临床运动功能表现为大多数运动功能无恢复或轻微改善.结论 通过DTI可对脑梗死治疗效果及预后评估提供重要的功能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74.
本文报导两例颅内恶性血管外皮瘤。 1 病例摘要 1.1 例1,女性,50岁。因头痛8年,呈持续性伴发作性加剧,同时有呕吐及右侧肢体、面部麻木入院。检查:神清。右视乳头边缘欠清,右下肢Babinski(+),chaddoke(+)。CT检查:平扫于左额叶脑灰、  相似文献   
75.
76.
患者 女,44岁。胸闷1年余,体检及化验无异常。CT平扫示右心包前脂肪垫内3cm×2cm×2.4cm肿块,边缘光滑、清晰,密度尚均匀,病灶中心区CT值为4.5Hu,重建显示病灶与膈肌及心包无粘连。诊断:右前下纵隔心包囊肿。  图1 右心包前脂肪垫内肿块,边缘光滑、清晰,平扫CT值45Hu。  手术剖胸探查见肿瘤位于右前下纵隔心包前脂肪垫内,3cm×2cm×4cm大小,包膜完整、质韧,予完整剥离肿块。病理镜下见瘤组织由较多变性的纤维组织、血管和脂肪构成,包膜完整,血管丰富。诊断:错构瘤。讨论 错构瘤起源于中胚层的多潜能分化组织,…  相似文献   
77.
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对多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疾病的能力进行评价。方法 用多层螺旋CT机对 12例临床怀疑主动脉疾病的患者进行扫描 ,层厚 3 .2mm ,重建间隔 1.6mm ,由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团注 10 0ml造影剂 ,速度 3ml/s ,将数据传至专门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检出 2例主动脉瘤、5例主动脉夹层 ,其中 4例Ш乙型主动脉夹层 ,1例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形成 ,4例正常主动脉。结论 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主动脉疾病的能力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78.
脊髓型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脊髓型多发性硬化MR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脊髓型多发性硬化行脊髓和/或头颅MR检查,对其征象进行分析.结果病灶分布上以颈髓受累最多,占40%,颈胸髓同时受累占30%,胸髓受累占25%,全部脊髓受累最少,为5%.病灶形态,以条带状最多见,为40%,斑片状或云雾状为25%.矢状面T2WI均表现高或稍高信号,T1WI 90%为等信号,T2WI轴位病变,以类圆形高信号和点片状高信号为主,增强后病灶强化或不强化.结论 MRI有助于发现病灶,明确病灶位置,是目前诊断脊髓多发性硬化最敏感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79.
目的通过对影像学表现的分析提高对颅内绒毛膜上皮癌影像学诊断和认识水平。方法3例经病理证实颅内原发绒毛膜上皮癌患者,鞍区1例为女性,松果体区2例均为男性;行CT和MRI头部扫描。结果鞍区占位CT显示鞍上池不规则团块状、边界清楚高密度病灶。MRI显示肿瘤向下延伸,垂体受压,鞍底塌陷;向上三脑室前部受压;向前颅窝底侵犯额叶底面;增强肿瘤呈不均匀轻度强化。松果体区占位CT显示呈不规则、分叶状、高低混杂密度影,结节状钙化位于肿瘤边缘;MRI显示松果体区不规则团块状、不均匀混杂T1、T2异常信号;第三脑室后部、中脑顶盖受压变形,幕上脑积水;病灶不均匀轻度强化。病理证实为颅内原发绒毛膜上皮癌。结论颅内原发绒毛膜上皮癌影像学缺少特征性表现,但由于肿瘤血供丰富、容易侵蚀血管,增加了手术难度。术前若能根据肿瘤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实验室检查得出较为正确诊断,为手术治疗方案确立和术中出血情况估计提供可靠帮助。  相似文献   
80.
患者.男,1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头痛、行走不稳3个月.偶有非喷射性呕吐。查体双下肢活动可,肌力V级。左侧指鼻实验阳性,轮替实验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