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76篇
神经病学   26篇
特种医学   40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青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8):2835-2836
咽喉炎是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后较常见的并发症,轻者表现为咽喉部疼痛,重者表现为咽喉部水肿,呼吸道梗阻,导致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多,延长住院时间[1].人工鼻又称温湿交换器,全身麻醉时连接在麻醉机呼吸环路中具有蓄热保湿、除菌滤尘和气体过滤作用.笔者采用人工鼻联合利多卡因胶浆预防腹腔镜术后并发咽喉炎,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2.
非生物人工肝对慢性重型肝炎肝功能支持效果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评价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支持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53例早、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观察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肾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常规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结果25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谷丙转氨酶(ALT)下降,PTA上升(P〈0.0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率为9.1%,有效率47.8%,总有效率为56.9%,不良反应轻。治疗后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的存活率分别为53.1%、10.4%,早期患者存活9例。结论 非生物人工肝支持治疗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不良反应轻,对肝功能有肯定的支持作用,尤其对早、中期患者支持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E抗大鼠四氯化碳所致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探讨维生素E(VE)对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观察了VE对四氯化碳(CCI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脯氨酸肽酶(PLD)、透明质酸(HA)、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肝脏组织学的影响。同时没有正常对照、溶剂对照及空白对照组。结果维生素E治疗10周后,上述生化指标除HA(387.57±129.39ng/ml)仍示达正常外,其余各指标均恢复正常,其中ALT于第2周后、PLD和MDA于第4周后恢复。溶剂对照及空白对照组在第10周时各指标虽有下降,仍高于VE治疗组(P<0.01,P<0.05);光镜观察治疗组大鼠肝内网状纤维由粗大变纤细并有缩短和断裂,经真彩色图像系统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VE治疗有助于实验性四氯化碳肝纤维化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维生素E对肝纤维化大鼠肝脏病变及血型胶原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补充维生素E(VE)对肝纤维化的影响,以四氯化碳(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对VE(100mg/kg,2次/周,连续10~20周)抗肝纤维化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于治疗后10周、20周取肝组织作病理检查及Ⅲ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同时设溶剂对照组及盐水对照组。结果表明,经VE治疗后,肝纤维化大鼠肝脏胶原纤维及网状纤维由粗大变纤细并有缩短及断裂;免疫组化染色发现肝纤维化大鼠肝内Ⅲ型胶原主要位于肝细胞浆,呈弥漫性分布,VE治疗组含量较对照组减少,经真彩色图像系统分析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提示VE治疗有助于实验性肝纤维化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肝性脑病(hepatic encsphalopathy,HE)系肝功能衰竭或失代偿性肝硬化门体静脉分流,出现一系列代谢紊乱,引起大脑功能障碍,其临床表现为精神、神经异常如性格、行为异常进而烦躁、睡眠倒错、嗜睡、意识完全丧失或昏迷。为肝功能衰竭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赵颂涛  毛青 《检验医学与临床》2020,17(9):1153-1156,116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为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不排除通过气溶胶和消化道等途径传播的可能性。COVID-19病例多数表现为普通型和轻型,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较快,迅速进入重症与危重症阶段,救治难度较大。SARS-CoV-2的核酸检测的缺点是容易产生假阴性、检测时间长,影像学检查成为辅助诊断COVID-19快捷、方便的手段之一,并在判断肺炎的严重程度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采用血清免疫学检测可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脑氧饱和度监测与脑氧供需失衡的早期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氧饱和度监测是近年来继脉率氧饱和度监测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型氧饱和度监测法,许多作者认为它对早期发现脑缺氧以便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脑组织名遭不可逆的发性损伤有帮助,在神经外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文献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针刺下关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针刺下关穴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的影响。方法:成年Beagle犬20只随机分为下关穴针刺组8只,假针刺组6只,未干预组6只;采用枕大池二次注血法复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模型。下关针刺穴组于模型制作成功后,手术植入同心圆双极电针于左侧下关穴,假针刺组按同样方法植入电针于皮下。于第4日起各组分别给予针刺下关穴、假针刺、不干预处理。观察各组犬进食量、神经功能、DSA、TCD结果变化。结果:治疗后下关穴针刺组进食量、神经功能改善明显(P〈0.05),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直径明显扩张(P〈0.05),且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加快(P〈0.05)。结论:针刺下关穴能改善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性脑血管痉挛。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感染丁型肝炎病毒(HDV)树肝组织中HDAg、Fas和ICE表达,并应用免疫组化双重染色分析病毒抗原、Fas和ICE表达之间的关系。 1 材料和方法 1.1 标本来源 30份感染HDV  相似文献   
10.
毛青 《中外医疗》2011,30(32):73-73
目的探究骨创伤中损伤控制技术的应用价值及其治疗效果,并对该方法的前景做出展望。方法由2001年6月至2011年1月间就诊于我院的骨创伤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均有患者40例,在患者家属知情同意的情况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研究组患者采用创伤控制性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则行常规创伤性手术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治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80%,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损伤控制技术用于骨创伤的治疗时,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适合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