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2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我科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介入治疗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合并主动脉瓣二叶畸形,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2.
<正>诊断学是基础医学向临床医学过渡的桥梁,是医学生学习基本技能、基本理论关键科学,是临床各学科的基础,加强临床基础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医科院校非常重要的内容。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学生数量的迅速增长,传统的教学方式在适应现代教学要求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难于克服的困难[1]。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实现多媒体技术与电子模拟人相结合的教学新模式,使医学院校的临床实验教学密切结合临床实际,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势在必行[2]。1968年美国首先提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伊布利特治疗心房扑动(房扑)、心房颤动(房颤)的疗效。方法32例房扑、房颤患者予以静脉注射伊布利特(1 mg1~2次,每次10 min)治疗,观察转复为窦性心律的疗效。结果伊布利特治疗房扑、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的成功率分别是83.3%和50%。结论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房颤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4.
射频消融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1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CA)治疗儿童室上性心动过速(S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采用RFCA 法治疗17例SVT儿童(年龄≤14岁),男10例,女7例;年龄8-14岁,均为药物预防无效或药物不能耐受而又反复发作者。结果17例患者中,房室结双经路(AVNRT)4例、右侧房室旁路(RAP)7例、左侧房室旁路(LAP)5例,房性心动过速(AT)1例。消融成功15例,1例RAP患儿消融失败,1例AT患儿未作消融术,1例His旁旁路患儿术后2个月复发,再次消融成功。术后随访6-48个月,所有患儿均无SVT发作,未发生消融相关并发症。结论RFCA是治疗儿童顽固性S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8-表氧-前列腺素F2α(8-iso-prosta-glandin F2α,8-iso-PGF2α)水平、胰岛素抵抗状况及两者在冠心病发展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13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43)、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41)、急性心肌梗死组(n=46),对照组为非冠心病患者(n=68)。应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浆8-iso-PGF2α水平,按照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FPG×FINS/22.5公式计算胰岛素抵抗状况。并将冠心病组上述指标与冠状动脉(冠脉)病变支数Gensini积分进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各组血浆8-iso-PGF2α、HOMA-IR水平显著升高(P〈0.05);并随着冠脉受累支数增多,血浆8-iso-PGF2α、HOMA-IR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体内存在氧化应激及胰岛素抵抗,血浆8-iso-PGF2α、HOMA-IR的水平对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6.
目的:探讨宽QRS波群心动过速(WQRST)的体表心电图(ECG)鉴别诊断价值和导管射频消融(RFCA)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10例经心内电生理(EPS)检查及RFCA治愈的WQRST患者的体表ECG(包括食管ECG)特征进行分析.结果:10例WQRST患者根据体表ECG特征术前均判断准确;除1例患者家属放弃RFCA治疗外,其余9例均消融成功.结论:体表ECG对WQRST具有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对体表ECG P波不清者辅以食管ECG将有助于鉴别诊断,RFCA是治疗WQRS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临时心脏起搏在缓慢心律失常中应用的价值。方法 :各种病因所致缓慢心律失常 (Ⅲ度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显著心动过缓 ) 2 3例均采取临时起搏 ,其中 18例作为治疗应用 ,另 5例为预防性应用。结果 :治疗应用18例中 ,经临时心脏起搏后 17例度过濒危阶段 ,症状明显改善 ,其中 11例植入心室按需型 (VVI)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另5例作为预防性临时起搏 ,确保了诊断、治疗、手术稳妥进行。结论 :临时心脏起搏在缓慢心律失常中可作为急症抢救及预防性措施。  相似文献   
78.
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控制药物难治性室性心动过速(室速)效果。方法:用一条非开胸电极导线系统经锁骨下静脉,将电极顶端置于右室心尖部。结果:测室速复律能量为3J,心室颤动(室颤)除颤阈值为10J,并将转复功率设置在3J、5J、34J,除颤功率设置在20J、34J,并有两套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功能。术后一直服用胺碘酮治疗,随访20个月,共发生室速13次,6次经ATP终止,44次以低能量转复,3次以高能量除颤成功。结论:植入ICD后,辅以药物治疗顽固性室速及室颤十分有效。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室性心动过速(VT)合并不同血液动力学状态心脏介入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介入方式选择。方法:血液动力学稳定的VT2例,行射频消融治疗;血液动力学不稳定的VT1例安装心律转复除颤器(ICD)。结果:2例血液动力学稳定的VT在中后间隔消险成功、消融能量20~30W,放电90s,术后随访3个月~2年,均无VT发作。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患者两年内有数次VT发作,均采用低能量(2J)转复成功,无晕厥发生。结论:射频消融和ICD都是治疗VT安全而有效的方法,应根据血液动力学状态来选择正确的心脏介入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0.
腔内隔绝术在主动脉瘤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腹主动脉瘤的操作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采用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3例、腹主动脉瘤2例。结果:5例主动脉瘤腔内隔绝术均获得成功,术后3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假腔立刻消失,2例腹主动脉瘤瘤体成功隔绝。无支架移位;术中发生内漏1例,经及时处理后消失;2例术后出现移植后综合征,经对症处理后缓解。随访3-21个月,无移植物移位及器官缺血,假腔内见血栓形成。结论:腔内隔绝术治疗主动脉瘤创伤小.安全、恢复快,有着较好的近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