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肿瘤学   7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背景:近几年外周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被重视,但并未见应用其修复软骨缺损的报道。目的:将动员后外周血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复合后注入关节腔内,探讨修复关节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联合应用干细胞因子及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2月龄兔,取外周血后分离间充质干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以透明质酸钠为细胞载体材料,将它与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制成细胞混悬液。于3月龄兔双膝关节股骨内外髁负重区制造软骨缺损区,随机选取10只以左膝为实验组,术后1周关节腔内注射含透明质酸钠的细胞悬液0.5mL,右膝为透明质酸钠对照组,注射透明质酸钠0.5mL,其余5只作为生理盐水对照组,每周1次,连续3次。治疗后12周时处死取材,观察缺损处修复情况、新生组织类型及有无免疫反应。结果与结论:①兔外周血中分离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来源的形态相似,能够进行原代培养。②膝关节内注射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的混悬液后未见红肿等现象发生,关节活动良好。③治疗后12周时,实验组部分缺损区基本被软骨样组织填满,表面较平整光滑。但部分边界尚可见,浅层纤维化较明显。实验组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透明质酸钠对照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说明动员后外周血间充质干细胞与透明质酸钠的混悬液短期内对关节软骨缺损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的疗效。方法对21例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共79个病椎行PVP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 d、3、6个月采用主诉疼痛分级法(VRS)进行疼痛程度评估。术后6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量表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本组椎体穿刺均成功。术中发生骨水泥沿椎体静脉丛渗漏2例,停止注射骨水泥同时给予激素静脉注射,术中注射骨水泥时发生血压下降2例,下肢轻度刺激性疼痛1例,停止注射后恢复。术中未出现肺栓塞、肋骨骨折等并发症。术后随访6~48个月。术后3 d及3、6个月疼痛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6%、71%、67%。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术后出现神经症状1例,积极治疗2周后恢复。术后3、6个月分别有1、3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脑转移(3例)、肺部感染(1例)。术后6个月ADL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均〈0.01)。结论 PVP治疗多节段胸腰椎转移瘤止痛效果好,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3.
目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细胞因子是血细胞生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细胞因子,由于两者协同作用通过细胞内信息传导改变或阻断干细胞的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其数量并抑制细胞凋亡,改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功能.联合利用两者动员小鼠外周血,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并探讨在体外单层培养条件下向软骨细胞方向诱导的条件.方法:实验于2005-01/2006-03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科研中心河北省重点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BALB/C小鼠,4~6周龄,雄性,体质量15~20 g,由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实验过程中对动物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②实验方法:利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从经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干细胞因子动员后的BALB/C小鼠外周血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取生长良好的细胞进行克隆形成能力检测,并应用流式细胞分析结合免疫组化方法鉴定.同时利用含有转化生长因子β1的高糖DMEM培养液诱导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Ⅱ型胶原表达情况.结果:①从外周血培养出的间充质干细胞与骨髓来源间充质干细胞表型相似,并可以向软骨细胞分化.流式细胞分析结果显示,细胞表达相关的抗原标记CD29和CD44,不表达造血细胞系的表面标志CD34和CD45.②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第3代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层黏连蛋白表达为阴性,波形蛋白为阳性.诱导后的间充质干细胞Ⅱ型胶原表达为阳性.③P1、P3、P5 3代细胞的克隆形成率不同,两两比较显示随着代数的增加,克隆形成率逐渐降低(21.32%,16.13%,9.63%,P<0.01).结论:经干细胞因子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的外周血中可以得到一定数量并且纯度较高的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在体外生长较活跃,并在特定培养液的诱导下可以向软骨细胞表型转化,但细胞传代次数较低.  相似文献   
74.
犬马尾神经分级压迫的MRI与组织学对比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制作 犬马尾神经分级压迫动物模型,分析MRI与组织学改变间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手术时机的掌握提供供客观依据。方法8只犬分为4组,每组2只,对照组仅行腰5-6椎板切除,其中3组行腰5-6椎板切除并且马尾神经分别被压迫25%、50%、75%。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椎体后凸成形术( percutaneous kyphoplasty ,PKP)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 ,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住院治疗并采用PKP治疗的老年骨质疏松性单椎体压缩骨折患者65例,其中术后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组28例( A组)与未输注唑来膦酸注射液组37例( B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1年、2年随访,比较2组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分( activity of daily life,ADL)及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再发生率,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PKP术后再发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PKP及唑来膦酸均可缓解缓解患者OVCFs引起的疼痛;在OVCFs发生后, PKP对于疼痛的缓解迅速而有效,而唑来膦酸对于患者疼痛的减轻特别是长时间维持及减轻有显著的效果。术后1年时A组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再发生率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术后2年时A组患者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再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 P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后再骨折与患者体重指数、骨密度、骨水泥注入量、是否应用唑来膦酸有关,而与年龄、性别、骨水泥渗漏情况、病椎部位及病椎前缘恢复度无关。结论 PKP联合唑来膦酸注射液在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中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又是减少椎体再发骨折的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6.
钉棒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19例多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男14例,女5例;骨折分类采用目前综合分类法,本组病例中Ba.ml T11 1例,Ba.m.p2T11 2例,Ba.ml T12 1例,Ba.m.p2T12 3例,Ba.m,p3T12 1例,Ba.ml L1 4例,Ba.m.p2 L1 3例,Fa.m.p3(T12,L1)2例,Sa.m.03 L2 1例,Ba.m.p1 L2 1例。均采用前路切开复位,选择性椎管减压,钉棒系统内固定及前外侧植骨融合进行手术治疗。[结果]全组病例随访6~15个月,平均10.5个月,未发现内固定物松动、离断,无继发性脊柱后凸畸形加重,椎体高度由术前平均48.14%恢复至术后平均92.14%,2例完全性及11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者,术前术后采用JOA评分显示,脊髓神经功能获改善。术后随访X线片显示所有病例植骨块均已融合,无植骨块塌陷及高度丢失现象。[结论]前外侧入路椎管减压充分,钉棒系统能有效复位椎体骨折,重建脊柱稳定性,是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合并脊髓神经损伤手术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77.
远程心电,是利用现代通讯和集成化电子技术,将人体的心电信号采集后直接发送至远程心电监护服务中心,由专业医师诊断所接受到的心电图并将诊断结果发送回去.建立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平台,它的应用主要服务于以社区、农村医疗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于个人、家庭健康监护网络,达到医疗资源从治疗转向预防的目的.探索服务平台管理模式,旨在"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诊断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8.
远程心电,是利用现代通讯和集成化电子技术,将人体的心电信号采集后直接发送至远程心电监护服务中心,由专业医师诊断所接受到的心电图并将诊断结果发送回去.建立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平台,它的应用主要服务于以社区、农村医疗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于个人、家庭健康监护网络,达到医疗资源从治疗转向预防的目的.探索服务平台管理模式,旨在"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诊断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79.
80.
远程心电,是利用现代通讯和集成化电子技术,将人体的心电信号采集后直接发送至远程心电监护服务中心,由专业医师诊断所接受到的心电图并将诊断结果发送回去。建立远程心电监护服务平台,它的应用主要服务于以社区、农村医疗为主的基层医疗机构;服务于个人、家庭健康监护网络,达到医疗资源从治疗转向预防的目的。探索服务平台管理模式,旨在“以人为本,服务大众,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诊断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