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930篇
  免费   4423篇
  国内免费   5487篇
耳鼻咽喉   264篇
儿科学   1374篇
妇产科学   383篇
基础医学   7798篇
口腔科学   602篇
临床医学   6608篇
内科学   6222篇
皮肤病学   55篇
神经病学   2615篇
特种医学   1802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4841篇
综合类   25318篇
预防医学   3005篇
眼科学   716篇
药学   7380篇
  14篇
中国医学   12284篇
肿瘤学   555篇
  2024年   161篇
  2023年   623篇
  2022年   742篇
  2021年   1118篇
  2020年   1331篇
  2019年   1514篇
  2018年   770篇
  2017年   1414篇
  2016年   1727篇
  2015年   2035篇
  2014年   2990篇
  2013年   3102篇
  2012年   4337篇
  2011年   5054篇
  2010年   4567篇
  2009年   4744篇
  2008年   6197篇
  2007年   4916篇
  2006年   4285篇
  2005年   5049篇
  2004年   5091篇
  2003年   4670篇
  2002年   2937篇
  2001年   2278篇
  2000年   1915篇
  1999年   1555篇
  1998年   1259篇
  1997年   849篇
  1996年   811篇
  1995年   849篇
  1994年   626篇
  1993年   462篇
  1992年   403篇
  1991年   359篇
  1990年   305篇
  1989年   320篇
  1988年   165篇
  1987年   128篇
  1986年   97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观察何首乌饮对衰老大鼠下颌下腺p16/Rb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选用8周龄SD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何首乌饮干预预防和治疗性实验两大部分,分为五组,每组5只,用D-半乳糖制造衰老大鼠模型,Western印迹法检测p16、非磷酸化Rb蛋白含量。结果预防各组间p16和非磷酸化Rb蛋白表达均以模型组最高,正常组最低,各预防组处于中间水平,其中以预防中剂量组(Pm)最低(P0.01)。治疗各组间p16和非磷酸化Rb蛋白表达均以自然恢复组(S-R)最高,阴性对照组最低,各治疗组中以治疗中剂量组(Tm)最低(P0.01)。结论何首乌饮延缓下颌下腺细胞衰老的作用可能与激活Rb/p16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2.
目的了解成年雌雄SD大鼠在应激与麻醉两种取血方式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变化趋势。方法初离乳SD大鼠400只,雌雄各半,分20批,喂饲30 d后,禁食16 h,不禁水,前10批应激状态下取静脉血,后10批麻醉后取静脉血,进行血常规及生化共14项指标测定,比较两种方式下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2种取血方式下,雌雄SD大鼠共有10项指标同时出现差异。结论了解雌雄大鼠在应激与麻醉两种状态下血常规及生化指标差异,对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3.
目的 :研究外源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大肠埃希菌致大鼠前列腺炎的抑制作用。方法:贴壁选择法分离、培养、扩增BMSCs。将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ABP)组、ABP+BMSCs组、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CBP)组、CBP+BMSCs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在小动物超声引导下向大鼠前列腺两侧叶内注射大肠埃希菌建立前列腺炎症模型,注入细菌1~14 d为急性炎症期,4~12周为慢性炎症期,对照组注入等量PBS。然后将BMSCs注入ABP+BMSCs组和CBP+BMSCs组大鼠前列腺内,观察移植BMSCs2周后大鼠前列腺病理学变化并做炎症评分,RT-PCR扩增前列腺组织中炎症因子IL-1β、TNF-αmRNA,ELISA检测IL-1β、TNF-α蛋白含量,统计分析各组表达差异。结果:前列腺组织病理学提示炎症组前列腺组织呈典型炎症病理变化,腺管结构改变,间质水肿,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而BMSCs治疗组大鼠前列腺炎症明显减轻。PCR和ELISA分析显示ABP组IL-1βmRNA(0.829±0.121)、蛋白(271.75±90.59)pg/ml和TNF-αmRNA(0.913±0.094)、蛋白(105.78±19.05)pg/ml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342±0.087)、(45.76±17.99)pg/ml]、[(0.247±0.054)、(19.42±7.75)pg/ml](P均0.01)及BMSCs治疗组[(0.433±0.072)、(51.34±22.13)pg/ml]、[(0.313±0.076)、(28.38±8.78)pg/ml](P0.01);CBP组IL-1βmRNA(0.975±0.114)、蛋白(265.31±71.34)pg/ml和TNF-αmRNA(0.886±0.084)、蛋白(107.45±26.11)pg/ml含量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BMSCs治疗组[(0.396±0.064)、(56.37±21.22)pg/ml]、[(0.417±0.068)、(29.21±10.22)pg/ml](P均0.01)。结论:注入BMSCs能够减轻大肠埃希菌引起的前列腺炎症反应,其作用可能与减少炎细胞浸润,降低IL-1β、TNF-α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4.
更正启示     
由于本人失误,《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14年第3期第277~281页刊登的《硫酸卡那霉素联合呋塞米快速致聋大鼠模型的研究》一文中第2作者邢蔚的单位应更正为“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耳鼻咽喉科”,并删除“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将“3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耳鼻咽喉科”改为“2兰州军区临潼疗养院第二疗养区耳鼻咽喉科”。  相似文献   
75.
内耳离体培养在研究内耳细胞功能、内耳组织发育再生、细胞损伤退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但由于内耳的组织结构微小复杂,其取材和培养具有较大难度,使该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受到一定限制。本文在简要点评不同内耳离体培养方法优劣的基础上,结合本实验室多年来积累的实践经验,详细介绍了新生大鼠各个内耳终器取材及培养的具体步骤。从解剖迷路到分离终器,从凝胶制备到标本铺放,都有详细的操作指南,本文还针对各环节中的技术动作和关键事项进行了具体探讨并配以指导图例,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弥补以往文献中抽象简略的条款式步骤所造成的实验困难,为开展内耳器官培养研究的初学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人参败毒散对TNB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其对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细胞间黏附分子(JAM)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基于"逆流挽舟"法探索该方对U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柳氮磺胺吡啶组)及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除正常组以生理盐水灌肠外,其余各组采用TNBS/乙醇灌肠建立UC模型大鼠。造模24 h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西药组灌胃给予柳氮磺胺吡啶0.5 g/kg,人参败毒散高、中、低剂量组灌胃分别给予31.2、15.6、7.8 g/kg人参败毒散,给药7 d后,观察大鼠体重、一般状态;测算胃残留率和小肠推进率。取结肠黏膜病变部位,采用RT-PCR和Westerm blot检测细胞间连接黏附分子JAMmRNA表达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组胃残留率升高(P<0.05),模型组、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剂量组小肠推进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人参败毒散高中低组胃残留率降低(P<0.05),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和人参败毒散各组UC大鼠肠黏膜JAMmRNA表达显著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人参败毒散各组JAM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此外Westerm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人参败毒散高、中剂量组UC大鼠肠黏膜组织中JAM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人参败毒散各组JAM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人参败毒散能降低胃残留率,提高小肠推进率,通过促进胃肠功能恢复,增加JAM蛋白表达,与调节肠上皮细胞紧密联系相关,这可能是该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柑橘总黄酮对化疗药物损伤大鼠卵巢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4组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制造大鼠卵巢损伤模型,1组作为空白组对照组。造模后的SD大鼠,随机分为柑橘黄酮低剂量组、柑橘黄酮高剂量组、坤泰胶囊组、模型对照组,每组各10只,分别进行不同药物灌胃治疗21 d,空白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结果:柑橘黄酮低剂量组与柑橘黄酮高剂量组能明显升高抗苗勒试管激素(AMH)、骨形态发生蛋白15(BMP15)和生长分化因子9(GDF9)的含量(P0.05),且HE染色显示各级卵泡存在,无或极少坏死卵泡。结论:柑橘黄酮对化疗药物损伤动物卵巢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8.
目前,临床上已有关于钙剂、骨化三醇联合降钙素治疗对骨折患者骨痂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bindingfactorα1,Cbfα1)表达影响的研究较为少见[1]。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碳酸钙、骨化三醇联合降钙素对骨折模型大鼠骨密度水平和骨痂组织中VEGF、CTR、Cbfα1表达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支持,现作以下报道。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讨全身振动训练联合正弦交变电磁场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骨代谢、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将100只大鼠随机分为切除卵巢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卵巢切除术和假手术,大鼠进行6周恢复,恢复后将造模成功的切除卵巢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MO组)、全身振动训练组(W组)、正弦交变电磁场组(S组)、全身振动训练+正弦交变电磁场组(WS组),对照组列为假手术组(SO组),进行为期16周干预,干预结束后对大鼠进行骨密度、骨代谢、骨生物力学性质的检测。结果16周干预完成后,MO组、S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高于SO组、W组、WS组大鼠(P0. 05); W组、WS组、SO组大鼠骨密度指标、血清雌二醇浓度指标明显高于大鼠MO组(P0. 05); SO组大鼠血清雌二醇浓度指标明显高于S组、W组、WS组(P0. 05); M组大鼠血清OC、ALP浓度明显高于SO组、W组、S组、WS组大鼠(P0. 05);尿液DPD/Cre、Ca/Cre、P/Cre浓度方面,M组大鼠明显高于SO组、W组、S组、WS组大鼠(P0. 05)。SO组、W组、S组、WS组大鼠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模型明显高于MO组大鼠(P0. 05)。SO组、W组、S组、WS组大鼠股骨断裂载荷组间无明显差异(P0. 05); SO组、W组、S组、WS组大鼠股骨弹性模量明显高于MO组大鼠(P0. 05)。SO组大鼠股骨弹性模量明显高于S组大鼠(P0. 05),但与W组、WS组大鼠没有明显差异(P0. 05)。L4椎体压缩试验,SO组、W组、S组、WS组大鼠股骨最大载荷和弹性模型明显高于MO组大鼠(P0. 05)。SO组大鼠高于S组、W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但与WS组大鼠没有明显差异(P0. 05)。结论全身振动训练、正弦交变电磁场、全身振动训练联合正弦交变电磁场3种干预方式施用于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均能提升骨密度、抑制骨吸收、平衡骨代谢、改善骨骼结构力学和材料力学性能。而全身振动训练联合正弦交变电磁场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全身振动训练或正弦交变电磁场,在临床应用中有一定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0.
《中成药》2019,(3)
目的探索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的组织学机制。方法大鼠背部脊柱两侧分别皮内注射C48/80、吐温-80、碘海醇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喜炎平注射液后,立即尾静脉注射0.5%伊文思蓝溶液,15 min后麻醉处死,剪取背部皮肤,测量蓝斑直径,取蓝斑皮肤观察肥大细胞形态,计算脱颗粒率。再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皮内注射C48/80、吐温-80、碘海醇注射液、紫杉醇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后,蓝斑直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药物质量浓度(体积分数)均呈正相关,两者之间亦然,但肥大细胞数均无明显变化[除0.8、1.6 mg/mL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外];皮内注射喜炎平注射液后,蓝斑直径、肥大细胞数、脱颗粒率均无明显变化(除质量浓度5 mg/mL时蓝斑直径外)。结论大鼠皮肤类过敏试验组织学机制是类过敏阳性物质致皮肤肥大细胞脱颗粒,其脱颗粒率与阳性物质浓度、皮肤蓝斑直径呈高度正相关,可作为药物类过敏性及其反应强度评判的一项补充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