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9篇
中国医学   70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61.
目的研究曲美他嗪后处理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后氧自由基损伤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选择Wistar成年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组)、曲美他嗪低剂量组(低剂量组)、曲美他嗪高剂量组(高剂量组)、缺血后处理组(后处理组),每组10只。后4组制作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后,测定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水平,光镜、电镜下心肌组织切片观察。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后处理组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升高,左心室收缩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明显减少(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后处理组左心室舒张末压明显减低,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明显增加(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后处理组丙二醛水平明显增高,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组、后处理组丙二醛水平明显减低,SOD水平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高剂量曲美他嗪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对去卵巢小鼠焦虑样行为和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组(n=12)和去卵巢组(n=48)。去卵巢组小鼠再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组和低、中、高剂量组。去卵巢组和假手术组动物灌胃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低、中、高剂量组动物分别灌胃给予2.5 g/kg,10.0 g/kg,40.0 g/kg当归补血汤水煎液,每天1次,连续灌胃给予7 d。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各组小鼠的开臂时间比例(OT%)和开臂次数比例(O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内雌二醇(E2)、皮质酮(CORT)及褪黑素(MT)含量。摘除子宫,称湿重,计算子宫系数。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OT%、OE%、子宫系数、血清E2和MT含量均明显降低,CORT含量明显升高(均P<0.05)。与模型组相比,低、中、高剂量组小鼠子宫系数、血清E2和MT含量均明显增加,血清CORT含量明显下降,仅有高剂量组小鼠的OT%和OE%增加(P<0.05)。结论当归补血汤可能是通过增加血清中的E2和MT水平,降低CORT水平而发挥改善去卵巢小鼠焦虑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用同轴静电纺丝技术构建桂皮醛纳米纤维膜并评价其药物缓释功能.方法 用N,N-二甲基甲酰胺和二氯甲烷混合溶剂溶解聚己内酯和致孔剂聚乙二醇4000为壳层纺丝液,用无水乙醇溶解聚乙烯吡咯烷酮-K90和桂皮醛为芯层纺丝液;在电压为15 kV、接收距离为14cm、芯层纺丝液流速为0.1 mm/min、不同壳层纺丝液流速(0.3、0.6、0.9 mm/min)条件下,用同轴静电纺丝工艺制备致孔剂含量及壳层厚度不同的壳-芯结构纳米纤维;用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表征,考察壳层厚度、致孔剂含量及投药量对桂皮醛包封率、载药量、稳定性及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并对其体外释放行为进行数学模型拟合.结果 载桂皮醛同轴纳米纤维表面光滑,纤维间无粘连,无串珠结构,直径为324~683 nm;呈现壳-芯结构,壳层随壳层纺丝液流速增大而增厚.壳层最厚的纤维中桂皮醛包封率最大(95.2%),芯层桂皮醛在壳层的保护下挥发受抑制,其稳定性最大值为82.5,远大于原料药(2.6);载桂皮醛的纳米纤维膜在PEG400-PBS缓冲液(pH 6.8)中24 h累积释放量为57.9%~89.1%,显示出良好的药物缓释效果,其释放速率与壳层厚度及载药量呈负相关,与致孔剂含量正相关.壳层不含致孔剂的载药纤维膜中桂皮醛的释放符合扩散机制,而壳层含有致孔剂的纤维膜中桂皮醛的释放遵循扩散与溶蚀相结合的双重机制.结论 芯层含有易挥发药物桂皮醛的同轴纳米纤维膜不但增强了药物的包封率、载药量及稳定性,而且可实现药物缓释;据此可按释放要求构建桂皮醛同轴纳米纤维膜缓释给药体系.  相似文献   
64.
三氧化二砷作为剧毒药广为人知,传统中药称其为"砒霜",而从中药砒霜中诞生的亚砷酸注射液其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又为世人所瞩目,但仍伴随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本文主要介绍了三氧化二砷的代谢途径及急慢性毒性机制,提出亚砷酸注射液不良反应的机制假设,为研究开发消除不良反应的药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5.
邓伟哲  杨志欣 《中医药学刊》2001,19(5):462-462,511
通过脑梗塞病例的介绍,探讨了《伤寒论》第278条“太阴病阳复欲解之下列”关于“暴烦与下利”的发生先后和“太阴病转愈”是否是“太阴病自愈”的问题,从而提出烦躁与下利的发生先后并不重要,关键是伴有症状决定其转归。同时认为此证病机不是阳郁,而是脾胃阳虚轻证并胃中停有积滞的虚实夹杂之证,从而提出该证不是太阴病的自愈症。  相似文献   
66.
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芙岩  杨佳颖  王志刚  李贤煜  陈鹏  杨洪军  郭娜 《中草药》2022,53(14):4512-4526
代谢组学作为系统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医药基础理论的“整体观”具有一致性,通过现代分析技术手段检测生物体系内代谢产物的变化,更准确、直接地反映生物体系的终端和表型信息,揭示中医药治疗复杂疾病的作用机制。将中医药研究与代谢组学方法相互结合是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之举,为探求中医药研究新思路和新方法奠定重要基础。通过对近10年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概述代谢组学在中医证候、中药作用机制、中药安全性评价和中药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和研究进展,分析和总结代谢组学在中医药领域中的研究方法,并提出代谢组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思考和展望。  相似文献   
67.
目的 探讨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的最佳研究方法.方法 对2009年至2011年国内关于基层医疗机构基本药物可获得性研究的方法进行分析,找出其利与弊.结果与结论 现有的研究方法各有利弊,要保证研究质量,应注意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小檗碱对体外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对手术获取的翼状胬肉组织进行培养,获取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采用不同终浓度(0、20、40、80μmol/L)小檗碱对细胞进行诱导,检测小檗碱诱导后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凋亡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和凋亡相关因子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小檗碱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提高体外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线粒体去极化水平、细胞凋亡比率、促凋亡基因Bax和Bad mRNA与蛋白的表达水平,降低Bcl-2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提高体外培养翼状胬肉细胞线粒体去极化水平诱导胬肉细胞发生凋亡。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香鳞毛蕨中木脂素类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 利用 AB-8大孔吸附树脂柱色谱、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技术进行提取分离及纯化,根据1H-NMR、13C-NMR等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并采用比色法测定木脂素类单体化合物对脂性自由基DPPH的清除能力,进行抗氧化活性成分的筛选.结果 分离得到5个木脂素类化合物,分别为(7R,8S)-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a-L-鼠李糖苷[(7R,8S)-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a-L-rhamnoside](Ⅰ)、(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side](Ⅱ)、( )松脂酚-O-β-D-葡萄吡喃糖苷[( )-pinoresinol-O-β-D-glu-copyranoside](Ⅲ)、(7S,8R)-二氢脱氢二松柏基醇-9'-O-β-D-葡萄糖苷[(7s,8R)-dihydrodehydrodiconiferyl alco-hol-9'-O-β-D-glucoside](Ⅳ)、4,7,9,9'-四羟基-3,3'-二甲氧基-8-O-4'-新木脂素-9'-O-p-D-葡萄吡喃糖苷[4,7,9,9,-tetrahydroxy-3,3'-dimethoxy-8-O-4'-neolignan-9'-O-β-D-glucopyranoside](V).结论 5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鳞毛蕨属植物中得到.抗氧化筛选结果表明,化合物Ⅱ、Ⅳ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70.
孟锐  徐崇 《包头医学》2008,32(1):54-55
目的:探讨建立与完善我国药品安全保障体系。方法:分析得出建立与完善药物警戒体系是实现科学监管的有效途径,并提出建立与完善药物警戒体系的关键点。结果:我国当前药品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药品监管部门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保证药品安全上来,建立药物警戒体系。结论:通过分析讨论得出建立完善的药物警戒体系,将有效保障药品安全,开创科学监管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