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1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29篇
中国医学   70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60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6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关于中医理论中“水”的概念,自古以来并没有明确的限定,故笔者通过对中医古籍文献的梳理和归纳总结,明晰了不同层次、不同范畴“水”的内涵;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水液代谢病理产物“水、湿、痰、饮”内涵的区分和界定;同时以《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为切入点,主要介绍了“水、湿、痰、饮”分别为病不同分型的病种与特征,进而阐述了“水、湿、痰、饮”共同为病的治疗原则;最后深入浅出地辨析了“水、湿、痰、饮”分别为病的治疗方法。期望通过笔者较完整的阐述,加深对“中医之水”内涵的正确理解,这将有助于完善其理论研究和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桑白皮各化学拆分组分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ephadex LH-20、MCI Gel CHP-2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以及制备液相技术,对桑白皮化学拆分组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桑白皮各拆分组分中共分离并鉴定了23个化合物的结构,其中从3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16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香草酸(1),3,4-二甲氧基苯酚(2),苯甲酸(3),丁香酸(4),kelampayoside A(5),对羟基苯丙酸(6),咖啡酸(7),氢化阿魏酸(8),6,7-二羟基香豆素(9),5,7-二羟基香豆素(10),桑色素-7-O-β-D-葡萄糖苷(11),liriodendrin(12),2,3-反式二氢桑色素(13),2,3-顺式二氢桑色素(14),2,3-反式二氢槲皮素(15),2,3-顺式二氢槲皮素(16);从5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4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东莨菪亭(17),桑色素(18),山奈酚-7-O-β-D-葡萄糖苷(19),伞形花内酯(20);从80%乙醇组分中分离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分别为:桑根酮R(21),cis-mulberroside A(22),白藜芦醇(23)。结论:化合物2,4-6,11,16,1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3.
对四逆散的改善睡眠作用进行药理学评价,深入研究四逆散疏肝解郁功效的科学内涵。以大鼠、小鼠和果蝇为模式生物,利用行为药理学、皮层脑电描记与分析、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等实验方法与技术,开展四逆散改善睡眠作用的药理评价。四逆散能延长戊巴比妥钠所致小鼠睡眠时间,其作用存在着量效与时效关系;能延长正常或睡眠剥夺大鼠的慢波睡眠时间;对正常或睡眠剥夺大鼠脑中的多种神经递质、睡眠相关因子等均有影响。四逆散具有改善睡眠的作用,该作用与其疏肝解郁功效密切相关,是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4.
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共有的载体是化学物质,为此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旨在架起中药与西药之间的桥梁。本文首次提出中药特性化学和化学中药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为有效促进和完善中医药学和西医药学的理论及其融合,尤其是西药中药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161-2163
目的:通过考察糖槭叶多糖(ASP-A)和糖槭果多糖(ASP-B)对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分泌细胞因子的影响,明确其抗炎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测定不同浓度两类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毒性作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1α(TNF-1α)、前列腺素E2(PGE2)、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含量。结果:糖槭多糖能够抑制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释放细胞炎症因子NO,TNF-1α,PGE2,IL-1β的分泌量。结论:ASP-A和ASP-B在浓度小于200 mg·L-1对RAW264.7细胞无显著毒性,且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因子NO,TNF-1α,PGE-2,IL-1β的分泌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比较柿叶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剂与软膏剂的释药性。方法:采用双室渗透扩散装置,以透析膜作为介质进行处方的体外释药性考察。结果:试验表明柿叶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剂与柿叶总黄酮软膏剂比较释药量大,透皮速度快。结论:制备的柿叶总黄酮脂质体凝胶剂含药量高,释药量大,外观均匀,透明。  相似文献   
27.
目的研究中药青龙衣(胡桃楸或胡桃未成熟外果皮)抗肿瘤活性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青龙衣乙酸乙酯部位和三氯甲烷部位在大孔吸附树脂富集后经过反复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再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青龙衣的活性部位分离获得15个化合物,并分别鉴定为熊果酸(1),2α,3β,23-三羟基-12-烯-28-熊果酸(2),没食子酸(3),香草醛(4),香草酸(5),苯乙酸(6),2,5-二羟基苯乙酸甲酯(7),对羟基苯甲醛(8),肉桂酸(9),4-甲氧基-5-羟基-1-四氢萘酮(10),5-羟基-2-乙氧基-1,4-萘醌(11),黄杞醌(12),2-甲氧基胡桃醌(13),β-谷甾醇(14),胡萝卜苷(15)。结论化合物6~8为首次从胡桃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9~13为首次从青龙衣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8.
目的:制备高载药量、小粒径的槲皮素纳米混悬剂,并进行性质考察。方法采用纳米沉淀–高压均质法制备,以粒径分布、药载比、稳定性为指标对处方和工艺进行优化,并对最优处方进行体外性质考察。结果以超声注入联合高压均质法制备,最佳处方为TPGS为稳定剂、DMF为有机试剂,药载比为5∶1;最佳工艺条件为低温10℃超声、200 MPa、循环5次。制备得到的槲皮素纳米混悬剂粒径为(173.21±0.90) nm,电位为(?19.02±0.15) mV,载药量为(80.40±1.44)%,包封率为(96.41±1.72)%。药物在纳米粒中以结晶状态存在,能够体外缓释36 h。结论利用TPGS可制备高载药量、小粒径的槲皮素纳米混悬剂,其体外具有明显缓释作用,解决了槲皮素水溶性差的难题,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9.
MRI即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又名自旋成像,是利用人体组织中某原子核的核磁共振现象,将所得射频信号经过电子计算机处理,重建出人体某一层面的图像的诊断技术。MRI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1973年Lauterbur首次实现了MRI,此后,其以极快的速度得到了发展。MRI技术以其非侵入性、无辐射伤害、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多核多参数成像、任意层面扫描  相似文献   
30.
《中国药房》2015,(19):2625-2628
目的:研究纳洛酮对参麦注射液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方法:取12只大鼠随机分为单用(参麦注射液9.00 ml/kg)组和联用(参麦注射液9.00 ml/kg+纳洛酮1.80 ml/kg)组,iv给予相应药物,于给药前和给药后0.083、0.25、0.5、0.75、1、1.5、2、3、6、12、24、48、96、144 h取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b1的血药浓度,DAS 2.0统计软件计算其药动学参数。结果:与单用组比较,联用组大鼠体内人参皂苷Rg1的血药浓度升高、CL降低、t1/2和MRT延长、AUC0-144 h增加;人参皂苷Re的血药浓度升高、Ke降低、t1/2延长、MRT缩短、AUC0-144 h增加;人参皂苷Rb1的血药浓度降低、Ke增加、t1/2和MRT缩短、AUC0-144 h减少,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联用纳洛酮后可减慢参麦注射液中人参皂苷Rg1、Re的体内消除,使其血药浓度明显高于单用组;同时加快人参皂苷Rb1的体内消除,使其血药浓度明显低于单用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