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由于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也称脱敏治疗是目前唯一一种可以改变变态反应性疾病进程的治疗方法,所以其疗效备受关注。自2007年10月以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开展国际标准化SIT治疗,本次研究通过对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H9c2心肌细胞热休克蛋白27(Hsp27)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 利用缺血台氏液对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模拟缺血-再灌注处理,同时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缺血-再灌注+姜黄素组和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JC-1法检测各组线粒体膜电位情况,噻唑蓝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Hsp27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姜黄素组干预后的早期、晚期和总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9±0.6)%、(5.8±1.3)%和(10.7±1.5)%]均较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8.6±2.1)%、(19.3±2.4)%和(27.9±3.2)%]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姜黄素组低电位细胞比例数[(38.2±2.4)%]较缺血-再灌注组[(59.3±7.5%)%]明显降低,而姜黄素组细胞的后续存活率和Hsp27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81.3±1.3)%和(109.1±9.3)%]均显著高于缺血-再灌注组[分别为(30.5±2.0)%]和(78.6±6.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诱导Hsp27蛋白高表达可能是姜黄素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SD大鼠哺乳期过度喂养乳汁与幼年大鼠肥胖及动脉粥样病变的关系。方法将出生第3天的雄性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3只一笼,过度喂养组10只一笼,每笼分别由其母孕鼠喂养至21天,断乳后两组大鼠均正常食料喂养60天,观察两组大鼠体重、身长,计算Lee’s指数;测定附睾及肾周脂肪重量,计算体脂比;测定两组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HE染色观察腹主动脉组织病理改变。结果出生21天时,过度喂养组较对照组体重、脂体比、Lee’s指数明显增加(P<0.05,t值分别为-13.93,-2.73,-4.87),血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较对照组高(P<0.01,t值分别为-10.217,12.027),血糖无明显差异(t=-2.08,P>0.05)。出生后60天,过度喂养组较对照组体重、脂体比、Lee’s指数明显增加(P<0.01,t值分别为-10.55,-3.93,-5.99),血胰岛素分泌和胰岛素敏感指数、血糖和血三酰甘油均明显升高(P<0.05,t值分别为-2.26,-9.028,9.734,-5.472)。生后60天过度喂养组大鼠腹主动脉内膜明显增厚伴纤维化,内膜与中膜间可见粥样斑块、泡沫细胞及散在钙化灶,中膜平滑肌细胞增多、排列紊乱、核深染,其长轴垂直于弹力纤维,血管壁向管腔内突出。结论哺乳期过度喂养乳汁可致乳鼠肥胖,终止过度喂养后大鼠肥胖仍可持续至青春期并出现代谢综合征及动脉粥样病变。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对川崎病患儿血管内皮因子及抵抗素和内脂素的影响并观察其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62例川崎病患儿为观察组,给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与阿司匹林治疗,其中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为2 g/(kg·d),静脉注射,阿司匹林肠溶片30~50 mg/(kg·d),分3次口服,退热3 d后减为3~5 mg/(kg·d),一次口服,连续治疗2个月。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62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炎症因子(hs-CRP、TNF-α)与血管内皮相关指标(VEGF、eNOS、ES)水平、双抗体夹心法测定炎症因子PCT水平及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抵抗素、内脂素水平的变化,并与对照组比较,统计治疗效果。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CT、hs-CRP、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VEGF、ES、抵抗素、内脂素水平显著降低(均P<0.05);eNOS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总有效率为91.93%。 结论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可明显降低川崎病患儿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能有效调节患儿的抵抗素和内脂素有关。   相似文献   
65.
笔者对川崎病合并心外脏器损害误诊3例结合相关文献复习进行分析如下。1病例介绍病例1:患儿男,5岁,因"颌下淋巴结肿痛5天,风团样皮疹4天,发热伴腹痛1天"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4℃,P 108次/min,R 28次/min,BP 94/68mmHg,全身布满风团样皮疹。两侧颌下扪及2个3cm×3cm  相似文献   
66.
患儿男,6个月,“哭吵、嗜睡3天,昏迷半小时”2010年4月10日入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患儿3d前出现阵发性哭吵、烦躁、少吃、嗜睡,无发热,无呕吐腹泻,3次因频繁哭吵到医院就诊,2次查腹部B超来见异常,予,“头孢噻肟钠”静脉点滴1次;入院前0.5h突然出现昏迷,面色苍白,无四肢抽动.既往无抽搐史.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出生体重3.31 kg,生后母乳喂养2个月,之后配方奶喂养,3个月会抬头,尚不能翻身,不能独坐.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  相似文献   
67.
目的:通过观察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EPO)对幼年大鼠癫癎持续状态(SE)后24 h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β蛋白和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以观察其在癫癎性脑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40只19~21日龄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组)、SE组、r-HuEPO预处理+SE组(SE-EPO组)、r-HuEPO组(EPO组)(n=10),采用氯化锂 匹鲁卡品点燃制成SE模型。SE-EPO组和EPO组在制模前4 h腹腔注射r-HuEPO 500 IU/kg。在SE后24 h测定血清中NSE、S-100β蛋白、MBP含量的变化。结果:与CON、EPO组相比,SE组血清NSE、S-100β蛋白、MBP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与SE组比较,SE-EPO组NSE、S-100β蛋白、MBP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r-HuEPO可降低癫癎后神经组织损伤指标表达,对癫癎性脑损伤可能具有早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对我院儿科近来收治的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进行分析,为诊治该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收集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住院患儿中发生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103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03例中〈1岁占25.2%,1-3岁占21.4%,〉3岁占53.4%,以〉3岁患儿居多:其中呼吸道感染占85.4%,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本组15例患儿伴轻度贫血,9例患儿血小板数下降,3例全血细胞减少。结论:粒细胞减少症在儿科临床中比较常见,其临床意义主要提示感染,而病程多为良性经过;对反复出现或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儿,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69.
儿童粒细胞缺乏症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对24例粒细胞缺乏症进行分析,为诊治该病提供临床参考.方法 2006年1月~12月住院患儿中粒细胞缺乏症24例,对其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 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24例中<1岁占54%,1~3岁占25%,>3岁占21%;其中呼吸道感染占71%,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多见.本组10例患儿伴贫血,2例血小板下降,3例全血细胞减少.平均住院日(5.7±2.3)d.结论 粒细胞缺乏症在儿科临床中并不少见,其临床意义主要提示感染,病程多呈良性经过;对伴贫血和(或)血小板减少的患儿,必要时行骨髓穿刺检查,以排除少见疾病.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