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12篇
中国医学   25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补虚颗粒剂的制备工艺及合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超声提取法、加热回流法、煎煮法等提取方法制备补虚颗粒;应用薄层色谱(TLC)法分别对补虚颗粒中组分当归及黄芪进行鉴别;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阿魏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薄层定性方法斑点清晰,分离完全,易于区别;阿魏酸质量浓度在0.208~1.0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为98.16%,RSD=1.28%(n=5)。结论补虚颗粒制备工艺简单、可行。所建立的定性及定量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作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海南汉族人群MICA基因的多态性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PCR-SSP和PCR-SBT方法对样本MICA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肺癌患者中有1 1种MICA等位基因被检测出来,MICA* A5/010基因频率在肺癌组中明显增高(MICA* A5:OR=1.62,95% CI:1.18~2.23,Pc <0.05;MICA *010:OR=6.13,95% CI:3.5~10.75,Pc<0.000).结论 MICA* A5/010基因可能与肺癌的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63.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FMEA)在医院安全用药管理中应用广泛,本文查阅近期国内相关文献,对其应用现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表明,FMEA能提升医院安全用药管理质量,提高患者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药学部门应充分借鉴国内外学者应用FMEA的成功经验,开展安全用药管理研究,以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引起骨与关节疼痛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 检索1994年1月至2009年6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上有关抗菌药物引起骨与关节疼痛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病例169例,涉及抗菌药物有29种,引起骨与关节疼痛的药物种类以抗结核药物、喹喏酮类、头孢菌素类居前3位 其中吡嗪酰胺引起的最多,达114例(67.5%),其次为左氧氟沙星,10例(5.9%).结论 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引起的骨与关节疼痛,加强用药的观察与监测,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5.
背景:现已认识到Toll样受体的活化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关系十分密切,Toll样受体与移植免疫也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目的:观察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皮肤移植排斥反应中受体兔血清Toll样受体的变化。 方法:制备兔背部缺损模型,将受体家兔分为6组,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低、高剂量组、环孢素A低、高剂量组、联合用药组和生理盐水组,分别于移植前1 d开始肌肉注射5,10 μg/(kg•d)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5,10 mg/(kg•d)环孢素A,5 μg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5 mg环孢素A,1 mL/d生理盐水,连续用药10 d。 结果与结论:各组移植后Toll样受体4,7,8,9水平均较移植前升高,移植后14 d达到高峰。移植后4,7 d生理盐水组Toll样受体4水平高于联合用药组(P < 0.05)。移植后7 d生理盐水组Toll样受体7高于其他各组(P < 0.05),Toll样受体8高于环孢素A高剂量组(P < 0.05)。各组移植不同时间点Toll样受体9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0抗家兔皮肤移植反应中,Toll样受体4,7,8,9水平在皮肤移植后明显升高,当皮片排斥后达到高峰,之后逐渐下降,表明Toll样受体参与排斥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66.
目的考察注射用氯诺昔康与盐酸托烷司琼注射液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配伍溶液72 h内氯诺昔康与盐酸托烷司琼的含量,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和p H值变化。结果配伍溶液中氯诺昔康质量分数和p H值未见明显变化,但盐酸托烷司琼质量分数随时间变化逐渐降低,在2 h后质量分数低于60%,且出现少量针状沉淀。结论在室温条件下,氯诺昔康与盐酸托烷司琼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稳定,临床不宜混合使用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7.
目的考察氯诺昔康与盐酸昂丹司琼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相容性。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配伍液中氯诺昔康与盐酸昂丹司琼的含量,分别于0、2、4、8、24、48、72 h时间点观察配伍液是否出现沉淀、浑浊及颜色变化,同时测定配伍液p H值变化。结果配伍液中氯诺昔康含量未见明显变化,盐酸昂丹司琼含量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在2 h时含量低于90%,且出现少量絮状沉淀。结论在室温条件下,氯诺昔康与盐酸昂丹司琼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不稳定,临床不宜混合用于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68.
方宝霞  陈富超  陈茜  林洁  时晓亚 《中国医药》2011,6(11):1369-1370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所致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的一般规律与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万方医学网与维普中文期刊网,对1994年1月至2010年12月国内医药学期刊所报道的抗菌药物致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收集病例117例,涉及47种抗菌药物.117例患者中男性55例,女性62例.患者年龄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88岁.发生时间在1周之内者为多,有55例(69.6%).发生率按药物分类居前3位分别为喹喏酮类(26例)、头孢菌素类(23例)、青霉素类(10例),其中环丙沙星最多,达9例;其次为头孢呋辛与左氧氟沙星,各6例.有3例死亡,死亡原因为败血症、粒细胞缺乏与低血压休克.结论 临床应重视抗菌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减少(缺乏)症,加强用药的观察与监测,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9.
陈富超  方宝霞  李鹏  朱军  杨盼鑫 《中国药师》2011,14(12):1761-1763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在(25±1)℃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配伍液8 h内头孢西丁钠与氯诺昔康的含量变化,并观察和检测配伍液的外观、pH及不溶性微粒变化。结果:8 h内配伍液外观、pH、不溶性微粒及氯诺昔康的含量无明显变化,头孢西丁钠含量不断下降,8 h含量为95.5%。结论:室温条件下,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注射用氯诺昔康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中8 h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根据系统评价要求,检索1994年1月—2010年6月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作质量评价,并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个研究,涉及13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对于痊愈率和有效率,更昔洛韦+西咪替丁与单用更昔洛韦、利巴韦林、西咪替丁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痊愈率RR及其95%CI分别为2.66(1.77~3.99)、6.27(4.33~9.07)和2.84(1.71~4.71);有效率的RR及其95%CI分别为2.13(1.14~3.97)、3.66(2.75~4.88)和5.51(2.84~10.68)。结论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高于更昔洛韦、西咪替丁与利巴韦林。但纳入研究间存在发生偏倚的高度风险,影响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以上结论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证据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