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33篇
  免费   8749篇
  国内免费   5545篇
耳鼻咽喉   548篇
儿科学   1216篇
妇产科学   850篇
基础医学   7929篇
口腔科学   1497篇
临床医学   9631篇
内科学   8573篇
皮肤病学   683篇
神经病学   2382篇
特种医学   2055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5397篇
综合类   28768篇
预防医学   7627篇
眼科学   685篇
药学   13714篇
  122篇
中国医学   8217篇
肿瘤学   5085篇
  2024年   956篇
  2023年   3352篇
  2022年   3525篇
  2021年   4049篇
  2020年   4201篇
  2019年   4328篇
  2018年   2367篇
  2017年   3400篇
  2016年   3622篇
  2015年   3525篇
  2014年   4625篇
  2013年   4567篇
  2012年   5806篇
  2011年   5768篇
  2010年   4957篇
  2009年   4653篇
  2008年   4819篇
  2007年   4027篇
  2006年   3837篇
  2005年   4486篇
  2004年   3584篇
  2003年   3270篇
  2002年   2747篇
  2001年   2537篇
  2000年   1988篇
  1999年   1575篇
  1998年   1402篇
  1997年   1276篇
  1996年   1200篇
  1995年   981篇
  1994年   826篇
  1993年   546篇
  1992年   491篇
  1991年   469篇
  1990年   373篇
  1989年   372篇
  1988年   151篇
  1987年   131篇
  1986年   115篇
  1985年   56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散结消肿汤联合石氏伤科推拿疗法治疗痰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祛湿散结消肿汤联合石氏伤科推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膝关节功能评分变化情况,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erythrocyte C3b receptor rosette rate,E-C3bR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rythrocyte immune complex rosette rate,E-IC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6.67%,两组患者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功能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畸形、肌力、稳定性及总分高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C3bRR高于本组治疗前,E-ICR低于本组治疗前,且观察组E-C3bRR高于对照组,E-ICR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脾祛湿散结消肿汤联合石氏伤科推拿可改善痰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E-C3bRR水平、降低E-ICR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2.
王梁凤  李慧婷  王堯  柳小莉  陈青垚  徐杰  杨明  张小飞  王芳 《中草药》2020,51(11):2977-2987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生脉注射液的活性成分和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及BATMAN-TCM数据库筛选生脉注射液的活性化合物,通过TCMSP及Targetnet在线数据库预测作用靶点,通过Cytoscape3.7.1构建活性成分-作用靶点网络图;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中以"coronavirus pneumonia"为关键词搜索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疾病靶点,与生脉注射液化合物靶点进行交集筛选出共同靶点作为研究靶点,将共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获取数据后在Cytoscape 3.7.1软件中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图;利用R语言进行GO(gene ontology)功能、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通路富集分析,预测其作用机制,并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通过DiscoveryStudio 2.5软件对关键靶点进行分子对接分析。结果生脉注射液筛选得到22个活性化合物,分别为邻苯二甲酸二辛酯、β-谷甾醇、当归酰基戈米辛O、戈米辛A、戈米辛R、五味子丙素、内南五味子酯乙、长南酸、南五味子内酯、香蒲木脂素B、新杜松烷酸A、新杜松烷酸B、新杜松烷酸C、新南五味子木脂宁、五味子内酯A、五味子内酯E、五味子酸、尿苷、薯蓣皂苷元、鸟嘌呤核苷、N-反式阿魏酰酪胺、豆甾醇。相应作用靶点224个,与COVID-19的共同靶点16个,分别为CASP3、CASP8、PTGS2、BCL2、BAX、PRKCA、PTGS1、PIK3CG、F10、NOS3、DPP4、NOS2、TLR9、ACE、ICAM1、PRKCE,关键靶点涉及CASP3、PTGS2、NOS2、NOS3、ICAM1。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生物过程(BP)条目771个,细胞组成(CC)条目11个,分子功能(MF)条目79个。KEGG通路富集分析筛选得到67条(P0.05)信号通路,主要涉及糖尿病并发症AGE-RAGE信号通路、凋亡通路、P53信号通路、小细胞肺癌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与关键靶点对接较好的成分有五味子内酯E、豆甾醇、N-反式阿魏酰酪胺。结论生脉注射液中的活性化合物五味子内酯E、豆甾醇、N-反式阿魏酰酪胺等能作用于CASP3、PTGS2、NOS2、NOS3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发挥抗炎、免疫调节、抗休克、增加血氧饱和度等作用,从而可能发挥对COVID-19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维生素D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婴幼儿中重度湿疹的临床疗效并探究维生素D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04例中重度湿疹婴幼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2例,对照组用0.1%糠酸莫米松乳膏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维生素D制剂阿法骨化醇滴剂治疗。分析治疗后2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同时检测患儿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血清25-(OH)D3、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2)、IL-4、IL-13水平。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31%,优于对照组(76.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FN-γ、IL-2水平较治疗前上升,并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IL-4、IL-13水平较治疗前下降,并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维生素D能调节中重度湿疹婴幼儿免疫功能,因此维生素D联合糠酸莫米松乳膏能提高中重度湿疹婴幼儿治疗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64.
《陕西医学杂志》2019,(3):301-303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五聚素3(PTX-3)、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和白细胞分化抗原36(CD_(36))的表达特征,分析其临床意义及相关性,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支持。方法:收集9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留取空腹血清,收集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人血清标本3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两组中PTX-3、YKL-40和CD_(36)的表达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血清中PTX-3、YKL-40和CD_(36)的表达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血清中PTX-3、YKL-40和CD_(36)的表达与梗死体积、病变严重程度及是否伴有高血压病密切相关,线性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中PTX-3和YKL-40的表达呈正相关性,其它指标间均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中PTX-3、YKL-40和CD_(36)高表达,与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也与患者是否伴有高血压有关,PTX-3和YKL-40具有协同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  分析高级别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high-grade G3 gastroentero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 tumors,GEP NET G3)的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9年7月间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86例GEP NET G3,收集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采用单因素Log-rank检验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结果  86例GEP NET G3的原发肿瘤部位包括胰腺(40例)、胃肠(37例)以及原发肿瘤不明(9例)。镜检肿瘤均分化良好,呈器官样、巢状生长,局灶可见假腺样、细条索样或缎带样结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显示,肿瘤的Ki-67指数范围为21%~60%,中位值为30%,生长抑素受体2(somatostatin receptor type 2,SSTR2)的阳性率为83.9%(26/31),在检测病例中没有发现微卫星不稳定和P53异常表达(分别为0/24、0/11)。生存分析表明,获得随访的76例患者,27例患者死亡,中位生存时间为48.6(26.6~70.6)个月,确诊时有无远处转移和能否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对患者的总生存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但患者的年龄、性别、原发肿瘤部位、确诊时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水平以及Ki-67指数对患者的总生存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确诊时有远处转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HR=7.33,95% CI:1.56~34.10)。  结论  GEP NET G3的确诊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易发生远处转移是其临床特点和主要的预后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66.
目的:为了验证丹参类黄酮-3′,5′-羟基化酶(Flavonoid 3′,5′-hydroxylase,F3′5′H)基因与丹参花色表型的相关性,本研究克隆并分析了紫花丹参99-3株系和一些白花丹参中的F3′5′H基因。方法:本研究通过提取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中的总RNA,再将其反转录得到cDNA,以此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F3′5′H基因全长序列。再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理化性状、结构域、系统进化等特点,并预测了该蛋白质的亚细胞定位、跨膜区等;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了该基因的表达特异性;利用毛状根遗传转化方法获得了该基因的过表达阳性毛状根株系。结果:F3′5′H基因全长1551 bp,编码516个氨基酸,相对分子质量为57.4 kDa。该基因在丹参花中高丰度表达。在42份(紫花25份;白花17份)丹参样品中发现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在紫花和白花丹参中呈现与花色相关的稳定变化。系统发育分析表明丹参F3′5′H与美女樱的F3′5′H具有较高序列同源性。获得了过表达F3′5′H的毛状根株系。结论:本研究在丹参中克隆到F3′5′H基因,对其序列进行了分析,为进一步研究丹参F3′5′H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中药药理与临床》2020,(1):168-173
目的:在网络药理学研究基础上,基于NLRP3炎性小体活化通路探讨健脾理气方对大鼠急性肝损伤(ALI)的防治作用。方法:(1)利用网络药理学技术预测分析健脾理气方通过抗炎和免疫调节治疗ALI的潜在靶点。(2)将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及健脾理气方6. 05、12. 1、24. 2 g/kg组,除正常对照组大鼠按体重一次性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外,其余各组大鼠给予腹腔注射600 mg/kg D-氨基半乳糖(D-GalN)诱导ALI模型。造模后健脾理气方6. 05、12. 1、24. 2 g/kg组立即分别灌胃相应体积药物,每日两次,给药间隔为12 h,连续给药2 d。末次给药后立即取材,采用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的改变;生物化学法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γ-谷氨酰转肽酶(GGT)及肝脏组织中的Caspase-1活性,ELISA法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β、IL-18和NF-κB含量; Western Blot法检测肝脏组织中衔接分子(ASC)和炎性小体(NLRP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1)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显示,健脾理气方可能通过NLRP3炎性小体等信号通路防治ALI。(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肝脏组织损伤指数显著升高,血清ALT、AST、IL-1β、NF-κB含量明显升高,Caspase-1酶活性均明显升高,肝组织NLRP3和ASC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 <0. 05或P <0. 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健脾理气方12. 1、24. 2 g/kg组的大鼠肝脏组织损伤指数显著降低,12. 1 g/kg组的血清ALT、AST、GGT和NF-κB含量明显降低,及肝组织NLRP3、ASC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 <0. 05或P <0. 01),24. 2 g/kg组的血清GGT、IL-18和NF-κB含量明显降低,Caspase-1酶活性明显降低及肝组织NLRP3和ASC蛋白表达量明显下调(P <0. 05或P <0. 01)。结论:健脾理气方12. 1、24. 2 g/kg组对D-GalN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均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以12. 1 g/kg组的健脾理气方防治的效果最佳;其作用的分子机制可能在于下调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这一结果与网络药理学的预测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68.
王博  魏芳 《现代肿瘤医学》2020,(16):2901-2904
E-钙黏蛋白(E-cadherin)是一种主要存在于人和动物上皮的黏附分子,主要功能是维持正常上皮细胞形态和结构完整性。现已在多种肿瘤研究中发现,E-cadherin表达的下调,极易造成肿瘤细胞向外周组织发生浸润和远端转移,但与E-cadherin相关研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进展缓慢,E-cadherin在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和宫颈癌病变过程的调控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而且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是多因素作用的过程,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该文章就 E-cadherin在妇科三大妇科恶性肿瘤中表达的意义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9.
70.
背景与目的: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是细胞转运乳酸、丙酮酸等代谢产物及能量物质的一种重要蛋白质,其在胰腺导管癌中的作用及机制鲜有研究报道。该研究旨在探讨MCT1在胰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纳入78例胰腺导管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T1在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病理学意义。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我们运用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运用细胞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和Transwell实验分析沉默MCT1后胰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浸润的改变。为明确MCT1的相关作用机制,我们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miR-124-3p是MCT1的潜在调控微小RNA;为了进一步验证,我们运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24-3p对MCT1的调控效果;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FQ-PCR)分别检测51对新鲜胰腺癌组织中MCT1和miR-124-3p的基因表达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MCT1的阳性表达主要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相比癌旁正常组织,MCT1在胰腺导管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胰腺导管癌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和不良预后具有显著相关性。在体外细胞系水平上,沉默MCT1能够显著抑制胰腺癌细胞系PANC-1和Capan-1的增殖、迁移和浸润;miR-124-3p在胰腺癌组织中显著低表达,并且与MCT1 mRNA的表达具有显著负相关性,能够负调控MCT1的蛋白表达。结论:MCT1是胰腺导管腺癌的致癌基因,miR-124-3p能够负调控MC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