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5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23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42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05篇
内科学   87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02篇
预防医学   10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67篇
  1篇
中国医学   88篇
肿瘤学   24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43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背景:复合材料支架治疗大段骨缺损已被证实有效,但骨修复缓慢、成骨质量不佳是其主要问题。骨碎补总黄酮可促进成骨、加速骨愈合,但骨碎补总黄酮给药途径依然局限于灌胃形式,局部载药直接作用于骨缺损部位方式的研究仍相对不足。目的:构建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观察骨碎补总黄酮局部给药与灌胃两种方式修复大鼠胫骨大段骨缺损的差异。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构建多孔β-磷酸三钙支架;采用超声乳化溶剂透析法制备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β-磷酸三钙支架。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应用环形外固定支架构建大鼠胫骨3 mm骨缺损模型,空白组骨缺损处不植入任何材料,空白支架组植入单纯的β-磷酸三钙支架,灌胃支架组植入β-磷酸三钙支架并联合骨碎补总黄酮灌胃处理,载药支架组植入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β-磷酸三钙复合支架,术后8周进行缺损部位影像学检测、组织学染色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片与Micro-CT检测显示,空白组缺损区几乎无骨痂生成;空白支架组可见生成的骨痂连接截骨端,截骨线依稀可见;灌胃支架组截骨线基本消失,可见较多新骨连接截骨两端;载药支架组可见大量骨痂生成,截骨线完全消失,皮质重建良好,髓腔再通;②苏木精-伊红、Masson和番红固绿染色显示,空白组缺损区域内可见少量血管及大量结缔组织填充;空白支架组可见较多骨基质形成,但成熟度不高;灌胃支架组可见大量骨基质形成且成熟度较高;载药支架组截骨缺损间隙内生成大量骨样组织,软骨组织成熟度高,且髓腔再通趋势明显;③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相比于空白支架组和空白组,灌胃支架组与载药支架组的转化生长因子β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表达更高(P<0.05),且载药支架组高于灌胃支架组(P<0.05);④结果表明,骨碎补总黄酮无论是以局部给药方式还是灌胃给药方式均可促进骨缺损修复,但两种方式之间存在效果差异,以骨碎补总黄酮缓释微球局部给药方式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接触化疗药物护士的自我防护措施。方法:观察接触化疗药物护士多方面注意事项及防护措施。结果:这些防护措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减少了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的损害。结论:有必要强化护士在接触化疗药物时的自我防护意识,做好自我防护。  相似文献   
63.
33例小儿重症结核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重症结核病的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3例小儿重症结核病的临床资料。结果:33例重症结核中,27例脑结核治愈8例,好转10例,死亡4例,自动出院5例,腹腔结核5例均治愈;干酪性肺炎经手术治愈。结论:早期误诊、未接种卡介苗、多数病人无明确的结核病接触史、实验室特殊检查其阳性率不高,特别难以查到结核杆菌,是造成结核病人病情加重以及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4.
目的 探讨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管电流(mA),获得一致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TCA)的图像噪声,进而控制辐射剂量的方法.方法 (1)80例患者作为固定mA组(650 mA)以一致的扫描条件进行64层螺旋CTCA检查.2名医师用5分法评价固定mA组的噪声水平以确定诊断图像质量所需要的噪声水平标准差(SD)SD.值,并建立一个少量对比剂团注探测循环时间扫描(TB)噪声SDTB值和心脏扫描(CA)达到SD0水平所需mA的关系式.(2)80例64层螺旋CTCA检查根据个体差异调整扫描mA,作为个体mA调制组与固定mA组进行比较,分析该方法的可操作性和辐射剂量的控制,两组均数比较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1)固定mA组的TB和CA的噪声SD呈线性相关(r2=0.994);(2)根据主观评价的结果将SD0定为28 HU可获得满意的图像质量;(3)个体mA调制组噪声平均值28.97 HU,SD为1.93,小于固定mA组的5.14,但质量评分(4.27±0.68)与固定mA组(4.03±0.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体mA调制组63例调整后<650 mA,平均CT剂量指数(CTDIvol)为58.32 mGy,比固定mA组(85.94 mGy)减少了32.1%,其中1例患者仪使用160 mA,CTDIvol=19.27 mGy,是固定mA组平均剂量的22.4%.结论 通过个体的TB噪声SD调整mA可获得一致心脏扫描噪声水平,是有效的实用的保证成像质量又对个体辐射剂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相似文献   
65.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与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合并感染性疾病有很多种,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及上呼吸道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1 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 急性阑尾炎是妊娠期较常见的外科合并症,因妊娠期子宫增大,使阑尾位置发生改变,所以给诊断带来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66.
自发性气胸是肺结核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表现为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甚至休克.气胸的发现与处理是否及时,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因此细致的临床观察和心理护理是确保气胸病人顺利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67.
1 病例报道 我院2008年发生1例肩难产,由于认识不足,胎儿巨大,给新生儿造成不良后果。患者34岁,孕4产1,末次月经2008年2月5日,预产期2008年11月12日,既往无糖尿病史。于11月16日出现规律腹痛入院待产。查体:T36.7℃,P72次/min,BP110/70mmHg,心肺(-),肝脾未触及。寓高40cm,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苄星青霉素粉剂溶解无残留抽吸方法。方法:将200例进行苄星青霉素肌内注射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改良法进行溶解抽吸,即在溶解后的苄星青霉素安培内的液面上注入等量空气,然后在液面下缓慢抽吸药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溶解抽吸,并对两种方法所产生的液体残余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溶解时间快,药液混合均匀、无泡沫,能使药液一次抽吸干净无残留,保证了药液有效浓度。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苄星青霉素抽吸法简单易行,可节约配制时间,能使药液一次抽吸干净无残留,减少了药物浪费,提高了用药剂量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9.
目的:研究千层纸素A对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的血管舒张作用及其内皮依赖性作用机制。方法:分离wistar大鼠的胸主动脉,采用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张力测定法检测千层纸素A对1Mmol/L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或60mmol/L氯化钾预收缩的大鼠离体胸主动脉环的舒张效应,并观察去内皮或用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硝基L-精氨酸甲酯(NG-nitro-Largininemethylester,LNAME)预处理后千层纸素A舒张血管作用的变化。结果:千层纸素A(10、100μmol/L)可以舒张NE(1μmol/L)和氯化钾(60mmol/L)预收缩的内皮完整的离体血管,10、100μmol/L药物浓度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对去内皮血管的舒张作用显著低于内皮完整的血管(P〈0.05,P〈0.01);终浓度为100μmol/L的L—NAME可以显著降低100μmol/L千层纸素A的舒血管作用,加入L—NAME组-9不加入抑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千层纸素A可通过内皮依赖的一氧化氮途径发挥舒张血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0.
辛燕  袁维秀  郭英  姜雨鸽  张宏 《北京医学》2013,35(8):671-674
目的 探讨小儿喉蹼患者的最佳麻醉管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经纤维喉镜、颈部X线或薄层CT确诊喉蹼的24例小儿患者的麻醉管理.结果 所有患儿在术前均有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手术的目的是解决通气问题.气管切开13例,其中6例术前先局麻下行气管切开后全麻,7例全麻插管后行气管切开;未行气管切开11例,直接在全麻下行气管内插管.诱导方式:快诱导经气管切口插管6例,快诱导经口插管7例,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诱导10例,1例先采用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诱导,第1次经口喉镜明视下插管失败后,面罩通气良好的情况下,改用快诱导,换管第3次插管成功.插管成功率:5例一次插管成功,10例两次插管成功,3例三次插管成功,平均插管时间12 min.所有患儿均未出现诱导期缺氧,但有13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偏高.所有患儿均安全完成麻醉诱导.结论 术前充分的气道评估、完善的麻醉前准备及良好的团队协作是先天性喉蹼患儿围术期麻醉管理的关键.小儿喉蹼作为已预料的困难气道推荐选用保留自主呼吸浅全麻比较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