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6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61.
APA微囊植入小鼠体内的生物相容性和急性毒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植入型免疫隔离膜APA(海藻酸盐-多聚赖氨酸-海藻酸盐)微囊的生物相容性和急性毒性。方法:将不同剂量的APA微囊或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APA—BCC)植入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内,观察移植后不同时间微囊形态的变化,并观察移植后小鼠的日常活动、进食情况和体重,以断颈法将小鼠处死,取其心、肝、脾、肺、肾、小脑、小肠和肌肉等内脏器官。结果:空微囊植入小鼠皮下或腹腔4个月后大部分保持完好;APA—BCCs植入小鼠背部皮下或腹腔2个月后大部分微囊保持完好,但移植后4个月部分微囊被包绕或破损;大剂量、超剂量植入APA微囊的情况下,小鼠的日常活动和进食情况均正常,14d时肉眼见小鼠腹腔内无明显异常,病理学检查主要器官未见异常改变。结论:APA—BCCs微囊材料对肌体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62.
1.研究目的与主要内容 研究目的:通过建立心腔内超声心脏希氏束检测、定位和导航技术和方法,实现真正的生理性心脏希氏束直接靶点起搏治疗。  相似文献   
63.
目的 建立开展莱姆病、埃利希体病、斑点热常规监测的有效手段,达到初步掌握当地病原分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杭州 310009布情况.方法 建立了伯氏疏螺旋体病原分离枝术,埃利希体、莱姆病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和埃利希体、莱姆病、斑点热PCR技术,在山区农民中开展莱姆病螺旋体检测,收集蜱标本开展莱姆病DNA片段检测.结果 首次用间接免疫荧光在山区农民中检测到莱姆病抗体,阳性率4.1%(6/148);用PCR的方法在蜱标本中检测到莱姆病DNA片段,阳性率0.93%(2/215).结论 浙江省可能存在有莱姆病疫源地.需进一步调查.  相似文献   
64.
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隔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测定海藻酸钠-多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微囊对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的隔离效应。方法 将NK细胞和IL-2、TNF-α的活性测定方法用于微囊免疫隔离效果的评价。结果 NK细胞对微囊化K562靶细胞的细胞毒实验表明,微囊可有效地保护囊同细胞不受NK细胞的杀伤作用;IL-2(15.4kD)和TNF-α(51KD)可通过微囊膜进入囊内,并分别支持囊内IL-2依赖细胞的生存以及对微囊内的L929靶细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比较低位水囊与缩宫素引产对足月妊娠产妇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的影响.方法 选取80例足月妊娠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引产,观察组采用低位水囊引产.比较两组引产效果、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评分.结果 对照组产妇总有效率(75.00%)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产妇阴道分娩率(7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新生儿Apgar评分在>7分所占比例(80.00%)明显低于观察组(9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缩宫素引产相比,低位水囊引产对足月妊娠产妇的引产效果确切,能显著提高引产成功率,降低剖宫产发生率,且不影响新生儿健康,易操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目的 建立子午沙鼠尿液采集方法,测定分析野生子午沙鼠尿液部分生化和电解质指标,并与SD大鼠尿液生化指标进行比较.方法 在实验室内适应性饲养野生子午沙鼠3个月,采用自制尿液收集装置采集40只子午沙鼠和40只SD大鼠24 h尿液,用于尿液部分生化与电解质指标测定.结果 自制装置可成功收集子午沙鼠和SD大鼠24 h尿液.子午沙鼠24 h的尿液量为3 ~ 3.5 mL,1.5月龄SD大鼠为8~ 10 mL.肉眼观察,子午沙鼠和SD大鼠的尿液多为黄色、透明、有氨味.子午沙鼠尿液pH为7.80±0.40;尿比重为1.011±0.005;SD大鼠尿液相应数值为7.12±0.03和1.018±0.003.子午沙鼠和SD大鼠的生化指标大多为阴性,但有个别动物样本有不同程度的阳性.子午沙鼠尿液电解质指标在捕获地区间和性别间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 本文建立的尿液采集方法和测定结果为子午沙鼠实验动物化和相关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s)移植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Nav1.8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4组,每组5只,即对照组(C组),正常大鼠;CCI组,右侧坐骨神经结扎;APA组,CCI模型后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00~600个APA空囊;APA-BCCs组,CCI模型后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106个APA微囊化BCCs.测定各组移植前和移植后7d的触诱发痛阈值(g)和CO2激光刺激痛阈值(ms).移植后7 d行为学测定后取DRG冰冻切片,按照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DRG中Nav1.8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CCI组和APA组大鼠L4和L5 DRG Nav1.8杂交信号较C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PA-BCCs组扎侧触诱发痛阈值和CO2痛阈值高于CCI组和APA组结扎侧(P<0.01),同时DRG中Nav1.8杂交信号较CCI组和APA组明显升高(P<0.01),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可使CCI大鼠DRG中表达量下降的Nav1.8 mRNA恢复正常表达,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的镇痛作用和促进DRG中Nav1.8 mRNA表达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68.
目的 观察海藻酸钠 -聚赖氨酸 -海藻酸钠 (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 (BCC)异种移植对慢性顽固性疼痛患者的镇痛效应、作用持续时间及毒副作用。方法 用Sun氏微囊制作法将BCC包裹于APA微囊内 ,用常规腰穿法将 5ml微囊化BCC(5~ 7)× 10 6悬液注入患者L3~ 5蛛网膜下。结果  2 0例中、重度慢性疼痛患者在 1或 2次注射后 ,疼痛迅速减轻 ,疼痛缓解率为 90 %。在未用任何免疫抑制剂的条件下 ,其中 3例停用镇痛药时间超过 2 0 0d。结论 APA微囊化BCC异种移植于慢性疼痛患者脊髓蛛网膜下 ,可安全、迅速、长时间、有效地发挥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APA微囊化牛肾上腺嗜铬细胞(BCCs)移植对坐骨神经慢性挤压伤(CCI)大鼠背根神经节(DRG)Nav1.8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分为4组,每组5只,即对照组(C组),正常大鼠;CCI组,右侧坐骨神经结扎;APA组,CCI模型后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00~600个APA空囊;APA-BCCs组,CCI模型后7 d蛛网膜下腔移植5×106个APA微囊化BCCs.测定各组移植前和移植后7d的触诱发痛阈值(g)和CO2激光刺激痛阈值(ms).移植后7 d行为学测定后取DRG冰冻切片,按照原位杂交法检测各组DRG中Nav1.8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 CCI组和APA组大鼠L4和L5 DRG Nav1.8杂交信号较C组明显降低(P<0.01),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PA-BCCs组扎侧触诱发痛阈值和CO2痛阈值高于CCI组和APA组结扎侧(P<0.01),同时DRG中Nav1.8杂交信号较CCI组和APA组明显升高(P<0.01),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可使CCI大鼠DRG中表达量下降的Nav1.8 mRNA恢复正常表达,APA微囊化BCCs蛛网膜下腔移植的镇痛作用和促进DRG中Nav1.8 mRNA表达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70.
浙江省钩端螺旋体PCR检测方法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更好的进行钩端螺旋体病监测,为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PCR检测方法,进行灵敏度、特异性研究.探索钩端螺旋体PCR扩增DNA条件.对浙江省2006年分离菌11株进行PCR鉴定,对龙游、常山捕获的一百只鼠和一百只蛙肝、脾、肾标本在提取其DNA后进行PCR检测.结果:所建立PCR检测方法具备较高灵敏度和较好特异性.对2006年分离的钩体菌株进行的PCR鉴定结果与血清学鉴定结果相符.鼠和蛙肝、脾、肾标本进行PCR检测,PCR检测阳性率10%,钩体菌株培养分离率仅为1%.x2=15.58,P<0.05有显著差异.测序及培养均能证实PCR检测结果具有特异性.结论:钩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能更加准确的反映野生动物自然带毒率.钩体PCR检测方法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