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0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2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麻醉大鼠肠淋巴循环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探讨肠淋巴循环的研究方法、参数及正常值,为淋巴学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微循环显微电视技术,对75只大鼠进行肠系膜淋巴微循环研究,同时采用肠淋巴管插管方法对60只大鼠实施肠淋巴管插管,测定大鼠肠淋巴流量、淋巴蛋白输出量和肠淋巴管压力。结果:麻醉大鼠肠系膜淋巴管静态口径为103.89± 7.18μm,自主收缩频率为60.1± 0.22次/min,淋巴管收缩分数(IndeI)为0.56± 0.03,总收缩活性指数(In-dexⅡ)为1.77±0.09,肠淋巴流量为10.74±0.49μl/min,肠淋巴管压力为1.85± 0.17 kPa。结论:肠系膜淋巴管口径、收缩性参数及淋巴流量的测定,可用于淋巴循环的研究。  相似文献   
62.
口腔负压对慢性鼻炎的疗效及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腔负压对慢性鼻炎的治疗效果及对微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慢性鼻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负压治疗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5例。治疗组应用口腔负压进行治疗,口腔负压维持在0.05±0.01mPa,每次治疗时间为10min,每日1次,5d为1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同样口含负压施加器,但不给负压作用。观察临床疗效并应用显微电视录像设备观察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口腔负压治疗后,疗效满意,表现为症状、体征不同程度的缓解和消失: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1)。微循环障碍明显改善,由治疗前的中度异常恢复到大致正常,总积分值由 4. 394±0.229降至1.864±0.212,其中以微血流流速变慢、红细胞聚集、襻周渗出、畸形管襻增多改善最为明显。对照组上述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口腔负压对慢性鼻炎疗效显著,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63.
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是指闭孔神经在通过闭孔的膜———骨性管道时受压而引起的同侧下肢股内侧疼痛为主的一组症状和体征。自 1988~ 1997年明确诊断的 6例患者 ,用 2 %利多卡因与醋酸泼尼松龙针混悬液局部闭膜管封闭治疗收到良好效果。临床资料 男性 4例 ,女性 2例 ,均为单侧 ,年龄 33~ 5 4岁 ,2例有骨盆骨折 ,2例有同侧髋关节拉伤史 ,2例无明显原因。 6例病人中病程长者 5个月 ,最短 3周。 3例病程超过3个月的出现股内侧肌不同程度萎缩 ,肌力 2~ 3级 ,全部病例均有股内侧皮肤麻木 ,封闭治疗后除 1例无效外 ,随访 2~ 3年 ,肌力恢复至 4…  相似文献   
64.
65.
闭孔神经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6.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43岁 ,右内踝痛伴足底麻木逐渐加重 1年。在外院多次拟“踝管综合征”行封闭治疗 ,疗效欠佳 ,现因行走不便入院。查体 :右内踝下方无红肿 ,内踝尖下方压痛明显 ,麻木放射足底和第 4、 5趾 ,足底及第 5趾触痛觉减退 ,踝关节活动正常 ,第 4、 5趾活动受限。X线片示踝关节及右足未见异常。入院后于局麻下行屈肌支持带切开胫后神经减压术 ,术中见屈肌支持带压迫胫后神经 ,张力高 ,完全切开屈肌支持带 ,见胫后神经松驰 ,但胫后神经屈肌支持带部分呈梭形肿大 ,直径约 0 8cm ,长约 3cm ,质软 ,受压后患者感觉足底麻木。…  相似文献   
67.
来函照登     
《中国微循环》杂志编辑部 :我在贵刊2000年第四卷第四期242~244页发表的“负压对鼻炎的治疗作用及微循环障碍的影响”一文 ,研究使用的口腔负压仪 ,是北京好时一世医疗技术研究所提供的 ,美国专利US5970976、中国专利ZL98204052.0,特此说明。来函照登@牛春雨$张家口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  相似文献   
68.
目的 :研究低能量氦 氖激光ILIB对家兔实验性DIC的影响 ,探讨其在治疗DIC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家兔 32只 ,均分为激光组和对照组。股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复制DIC模型 ,注射后 1h ,激光组以功率为 0 .7MW的氦 氖激光 ,经直径 1mm的光导纤维行右颈静脉血管内照射 1h。实验中连续观察球结膜微循环和颈总动脉血压的变化 ,并于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前、注射后 1h及ILIB后 1h ,对比观察血小板计数、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红细胞形态、血沉、红细胞比积及血浆MDA含量的变化。每组各半数动物在显微镜下观察肺、肾、肝…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休克淋巴液对大鼠肠系膜微淋巴管内皮细胞(MMLEC)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影响,探讨休克淋巴液损伤MMLEC的机制。方法:正常大鼠MMLEC原代培养,应用第三代MMLEC进行研究。无菌条件下复制大鼠重症失血性休克模型(血压40 mmHg,维持90 min),引流休克时肠淋巴液及门静脉血,并以正常肠淋巴液、门静脉血作为对照。以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作用MMLEC 6 h,以休克血浆、正常淋巴液、正常血浆、胎牛血清(FBS)、DMEM培养液作为对照。提取MMLEC的cDNA,RT-PCR检测iNOS、TNF-α及IL-6 mRNA的表达;同时检测培养上清液MDA、NO、TNF-α及IL-6含量的变化。结果:4%终浓度的休克淋巴液作用6 h后,MMLEC的iNOS、TNF-α、IL-6 mRNA表达以及培养上清液MDA、NO、TNF-α和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淋巴液组、休克血浆组、正常血浆组、FBS组以及DMEM组;且休克血浆作用MMLEC 6 h后的iNOS、TNF-α、IL-6 mRNA表达以及培养上清液的MDA、NO、TNF-α及IL-6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淋巴液组、正常血浆组、FBS组以及DMEM组。结论:休克淋巴液可使大鼠MMLEC的 iNOS、TNF-α及IL-6 mRNA表达增强,促进自由基释放,从而诱导细胞损伤。  相似文献   
70.
淋巴液对失血性休克大鼠肠系膜微循环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大鼠30只,分为肠淋巴液治疗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复制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后,应用显微电视录像技术观察淋巴液对肠系膜微血管及微淋巴管的作用。结果:治疗组的存活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输入淋巴液后,血压显著回升,肠系膜一、二级细动脉、细静脉口径和微淋巴管的静态口径均恢复正常,流态改善,微淋巴管收缩性恢复正常。提示肠淋巴液可以改善休克时的血液和淋巴循环障碍,对休克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