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19篇
内科学   5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目的 探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TIC技术)在正常胎儿心脏心室容积及心室收缩功能方面的应用.方法 选取进行胎儿超声心动检查的正常妊娠孕妇136例,按孕周分为22~周、23~周、24~周、25~周、26~周、27~周、28~周7组.运用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后处理软件获得容积参数,包括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及心室收缩功能参数(EF值)等,分析胎儿心室容积发育与孕周的关系,比较左右心室容积和收缩功能的差异.结果 胎儿左右心室容积参数EDV、ESV与孕周间均有线性相关关系,随孕周增长而增加,而收缩功能参数EF与孕周之间无明显线性关系,随孕周增长无明显变化;容积参数EDV、ESV左右心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F左右心室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对胎儿心内膜清晰成像时能够获得心室腔容积,进而评价心脏收缩功能,有助于进一步研究胎儿心脏容积发育和收缩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62.
本文报道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残余分流但以后自然愈合的患者,1例室间隔缺损患者于修补术后10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时见残余分流,在术后12周复查时发现残余分流自然消失。另1例为室间隔缺损合并房间隔缺损患者,术后第2天有较重的血红蛋白尿,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时发现心室水平及左室与右房间的残余分流而行再次修补术。第二次术后15天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时仍存在左室与右房间的残余分流。继续追踪观察于再次术后7周原残余分流消失,自然愈合。室间隔缺损术后可因修补不完善,补片与空间隔间缝线撕裂,或补片与室间隔间存在较窄的缝隙而出现残余分流。较小的残余分流可因补片与室间隔交接处形成血栓、缝线周围纤维化等因素而自然愈合,患者无需进行再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可较敏感地发现室间隔缺损术后残余分流,并可追踪观察残余分流的自然愈合,因而对其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3.
杨娅  马秀  周会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4):3834-3836
医院急诊科服务质量的好坏,部分取决于非医务人员的工作,而对非医务人员进行科学的管理对稳定其队伍、激发其内在动力、提高其工作效率及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借鉴双因素理论在现代管理学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对非医务人员的现状及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如何在管理中充分发挥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的作用,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最大潜能。  相似文献   
64.
<正>植物固醇血症(STSL),又称β-谷固醇血症,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脂质代谢性疾病。该病最早的文献报道是在1974年,Bhattacharyya和Connor[1]发现了一对年轻姐妹患者,她们血浆中β-谷固醇和菜油甾醇水平明显升高,并伴有跟腱黄色瘤。因此该病最早被命名为β-谷固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通过研究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术后患者心房应变,对比斑点追踪显像及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两种方法对心房功能评价的价值.方法 对封堵器介入治疗房间隔缺损成功的40例患者于术后1周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及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分别测量左心房封堵器处及左心房侧壁应变,对比两种方法评价心房功能的可靠性.结果 两种测量方法的可重复性及后处理分析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均显示左心房侧壁应变显著高于封堵器局部应变(组织多普勒:47.31%±27.25% vs 30.06%±14.29%, P<0.01;斑点追踪:43.49%±25.55% vs 12.74%±9.16%, P<0.001).两种方法评价侧壁应变无差异,但斑点追踪封堵器局部应变低于组织多普勒显像,且有5例患者封堵器局部应变为0,而组织多普勒法未见封堵器局部应变为0(χ~2=5.33, P=0.027).结论 斑点追踪显像评价心房形变能力优于组织多普勒应变显像.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新生儿心脏杂音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5581例新生儿中听诊有心脏杂音的49例进行常规及剑下各切面超声心动图检查,按心脏三级顺序分段法检查并做出诊断。结果检出先天性心脏病27例,占总人数的4.8%0,其中室间隔缺损15例,占55.5%;房间隔缺损10例,占37.1%;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例,占3.7%;复杂心脏畸形1例,占3.7%;检出其他心脏病变22例,占总人数的3.9%0,其中未闭合的动脉导管12例,二尖瓣和/或三尖瓣反流9例,左室假腱索1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准确、无创,为新生儿心脏杂音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查手段,使新生儿的先天性心脏病能得到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67.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心脏扭转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对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心脏扭转运动(cardiac twist)进行初步分析,探讨HCM患者在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时心脏局部和整体扭转功能是否已有改变.方法 对30例HCM患者(其中左室流出道梗阻13例)和33例正常人(对照组)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量(SV)等.采用VVI技术测量左室基底部腱索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收缩期心内膜下心肌和心外膜下心肌的最大旋转角度、峰值旋转速率、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圆周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strain rate,CSR)、径向应变(radial strain,RS)、径向应变率(radial strain rate,RSR);测定舒张期峰值解旋转速率和解扭转率,以分析两组的心脏旋转和扭转运动.结果 HCM组与正常组相比,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VEDV、LVESV、SV明显减低,心内膜下心肌的左室扭转角度、CS较正常人明显增高,心外膜下心肌的旋转速率、解旋转速率、CS、CSR均明显减低(P<0.05),HCM组左室三个短轴水平的RS、RSR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舒张期解扭转率低于对照组.HCM组分组资料显示:左室流出道梗阻组患者心外膜下心肌的旋转速率、解旋转速率、CS、CSR进一步减低.结论 HCM患者心脏整体扭转角度较正常人增大,局部心肌圆周方向变形能力下降,左室流出道梗阻加剧局部心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68.
胎儿心脏畸形实时和容积三维超声检查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其发病率为0.8%[1].在存活的新生儿中心血管畸形的发生率为0.5%~1%,而出生的死婴中发生率高达3%[2].胎儿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对胎儿及母体均无创伤的检查方法在临床中逐渐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9.
目的 动态观察高胆固醇喂养的不同周龄ApoE基因缺陷小鼠心脏形态学以及心肌胶原的变化.方法 以24、32周和40周龄ApoE基因缺陷鼠(n=6/组)为研究对象,相同周龄的C57BL/6J小鼠设为对照.常规检测血清胆固醇水平;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脏形态学改变,Masson染色观察心肌胶原改变,KS400图像分析系统测量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心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和管腔面积之比(PVCA),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进行左室胶原特异染色及定量分析,观察Ⅰ型和Ⅲ型胶原的变化.结果 40周龄ApoE-/-小鼠左心室前壁、左心室侧壁、左心室后壁较24周龄ApoE-/-小鼠增厚(P<0.05);24、32和40周龄AtmE-/-小鼠随着周龄增加心肌胶原含量随之增加(P<0.05),Ⅰ型胶原逐渐增多.结论 高胆固醇喂养的ApoE基因缺陷小鼠,随着胆固醇水平增加,心脏增大,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70.
外科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来评价外科方法植入左室心外膜电极的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慢性心力衰竭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 接受外科CRT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例,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术前、术后左室收缩功能指标和心脏同步性参数的变化,并且在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指导左室心外膜电极位置的优选.结果 与术前比较,CRT术后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由(69.4±13.6) mm 降至 (60.0± 6.9 )mm(P<0.05),左室射血分数( LVEF )由(32.9±7.6)%升至(41.3±8.3) % (P<0.05 ) ,左室不同步指数12-Tp-SD由 (143.2±30.8) ms 降至(56.4±22.1)ms(P<0.05).结论 外科指导植入左室心外膜电极的CRT是安全的,有效的.传统超声心动图及组织同步显像技术能够指导左室心外膜电极放置于真正的靶位置,并评价其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