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5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正> 输血是临床各科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随着血液制品的日益增多和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输血的不良反应愈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尤其当输入含肝炎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后可引  相似文献   
62.
成人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自行缓解率小于10%。通常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脾切除和(或)一般免疫抑制剂(硫唑嘌呤、环磷酰胺等)治疗,部分病人效果不佳。笔者对3例难治性ITP 病人,采用缓慢静脉滴注长春新碱(VCR),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63.
<正> 我科于1981年收治一例急性再生障性贫血(以下简称急再障)发病前四月曾服用甲氰咪胍治疗溃疡病。考虑到甲氰咪胍与再障发病有关而类似病例尚未见报告,现整理报道如下: 患者刘××,女性,34岁,干部。五年前经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证实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长期治疗不愈。四月前服用甲氰咪胍,每日三次,每次400毫克,共用药两月余,总剂量为96克。服甲氰咪胍后约50天出现疲困感,未引起注意。停药后30多天有低热、体温38℃以下,并相继出现头昏、皮肤出血点。在本单位职工医院查Hb6g%,WBC1000/mm~3,PC低(数值不详),骨髓检查符合“再障”。收住院20多天,应用多种抗菌素抗感染、输血  相似文献   
64.
李梅生  梁群英 《中原医刊》2006,33(13):25-26
目的探讨中耳乳突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的原因、预防方法和处理措施。方法分析总结1990~2004年中耳乳突手术后迟发性面瘫病例17例。结果15例为不完全性面瘫,2例为完全性面瘫。1例术后14h出现面瘫,2例术后第2天发病,第3~7天发病者11例,第9、11、13天发病者各1例。均保守治疗,一般在发病后1~2周即开始恢复,4~6周达恢复高峰。完全恢复12例,均在8周内完成,不完全性恢复5例,3~6个月仍有恢复现象。全部病例随访1年,超过6个月未恢复者,未再见有恢复迹象。结论中耳乳突手术后迟发性面瘫多发生于术后第2~13天,一般为部分麻痹,大部分完全恢复。多数难以肯定确切的致瘫原因,有可能与填塞物的压迫和刺激,鼓索神经受过度牵拉、撕裂或刺激,面神经骨管先天性缺损,术中术后各种不良刺激、血管收缩剂的影响、手术操作技术方面等因素有关。预防的方法是避免上述可能的原因。以保守治疗为主。一般预后较好,但也有恢复不全者,临床上还需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65.
本研究探讨干扰素α对慢性髓系白血病(CML)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表达Fas/FasL的影响。在CML—DCs的培养液中除加入SCF,GM—CSF,TNF—α及IL-4外,还加入IFN—α。培养10-14天,除了鉴定细胞免疫表型和Ph^1染色体比例外,还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达Fas/FasL比例,用PI染色分析细胞凋亡,ELISA法检测上清液sFas含量。结果表明:加入IFN-α后,CML—DC共刺激分子的表达显著改善,Ph^1(+)细胞比例随IFN—α浓度增加而减低;培养细胞Fas的表达上调,sFas含量却下降,FasL表达阴性,细胞凋亡比例增加。结论:IFN—α在改善CML-DC表型同时,可通过Fas途径促进Ph^1(+)细胞凋亡,使Ph^1(-)细胞数量相对增加。  相似文献   
66.
建立了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ALL)细胞体外半固体培养体系,对12例ALL细胞进行了体外培养观察,同时对ALL细胞集落形成的因素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7.
骨髓净化是预防自身骨髓移植后白血病复发的有效手段之一。自身骨髓移植患者在移植前往往接受了多疗程化疗,缓解期体内残存的白血病细胞多具耐药性。因此选择新型的抗白血病药物作为体外净化剂,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清除耐药白血病细胞的效果。本研究对4-去甲基柔红霉素(idarubicin,IDA)体外抗白血病细胞的作用及对正常造血祖细胞的作用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68.
用中等剂量阿糖胞苷(IDAra-c)1g/m2.每12小时1次,共用6或10次,治疗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病人,其毒副反应为发热、恶心、呕吐、脱发、血细胞减少和阿糖胞苷综合征,均为可逆住,并可耐受。血细胞减少期平均在治疗起始7~21天之间。无早期死亡,未见中枢神经系统的毒副反应。结果提示,中等剂量阿糖胞苷比高剂量阿糖胞苷更具优越性。  相似文献   
69.
HSV-tk/CD融合基因杀伤人胆管癌细胞QBC939的体内实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胞嘧啶脱氨酶(CD)融合基因在动物体内对人胆管癌的杀瘤作用。方法构建人胆管癌的裸鼠皮下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排序法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对照组,每只裸鼠腋部瘤体内注人不含自杀基因的腺病毒液0.1ml,CD基因组、tk基因组和HSV-tk/CD融合基因组,在每只裸鼠腋部瘤体内分别注人CD基因、tk基因及HSV-tk/CD融合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液0.1ml。注射后24h每只裸鼠腹腔内注射5-氟胞嘧啶(5-flurocytosine,5-FC)和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观察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CD基因组、tk基因组及HSV-tk/CD融合基因组肿瘤的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与对照组比较,抑制率分别为41.2%、55.7%和70.7%,P均〈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对照组肿瘤生长良好,细胞分裂相多见;其余各组出现不同程度的肿瘤坏死,这种现象以HSV-tk/CD融合基因组最为明显。结论HSv-tk/CD融合自杀基因在胆管癌细胞体内也具有较强的杀瘤活性,但作用不够彻底,可能与旁观者效应(bystand ereffect,BSE)的效应强度有关。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树突状细胞(DC)对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增殖能力、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水平以及抗白血病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诱导DC和CIK细胞,将DC与CIK共培养,以CIK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用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计算细胞扩增倍数,MTT法测定杀伤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免疫表型,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分泌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水平。结果DC-CIK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CIK细胞(P<0.05);DC、CIK细胞共培养后,CD3 CD8 、CD3 CD56 双阳性细胞比率较同条件下CIK细胞组显著增多(P<0.05);共培养3d,DC-CIK细胞上清液中IL-12I、NF-γ分泌量均比CIK细胞单独培养的分泌量高(P<0.01,P<0.05);在5∶1~40∶1的效靶比范围内,DC-CIK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杀伤率显著高于CIK细胞(P<0.05),且杀伤率与效靶比呈正相关。结论DC增加CIK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抗白血病活性。可作为一种临床有效的抗白血病免疫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