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分析在我院进行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退出腹膜透析患者例数并分析其原因.结果 95例入选患者中有39例患者退出腹膜透析,退出率为41.1%,退出原因死亡为56.4%(22/39)、改血液透析为20.5%(8/39)和肾移植为15.4%(6/39).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力衰竭(54.5%)和肺部感染(27.3%).死亡组患者高龄、开始透析时的残余肾功能差、营养不良及贫血程度较重;此外死亡组患者原发病为糖尿病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控制血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炎是导致患者改血液透析的主要原因.结论 死亡是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膜透析的主要原因,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心血管疾病和感染、高龄、糖尿病、残余肾功能差、贫血和营养不良是影响患者生存的危险因素,早期肾脏替代治疗、积极改善贫血和营养状况以及使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可改善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微淋巴管密度(MLVD)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及分析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比结节性甲状腺肿组织的表达显著升高(t=4.153和χ2=21.061,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MLVD和HIF-1α的表达呈正相关(r=0.662,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中HIF-1α和MLVD的表达较高,HIF-1α与分化型甲状腺癌组织MLVD呈高度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慢性SD大鼠梗阻性黄疸模型的建立,评价其模拟临床梗阻性黄疸的价值,提供一种新型的慢性梗阻性黄疸模型.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3组,每组每时段6只:急性梗阻性黄疸模型组(A组),慢性梗阻性黄疸模型组(B组),对照组(C组).造模后于第1、2、3、4、5周分别抽取大鼠静脉血检查肝功能,显微镜下刻度目镜检测大鼠胆总管直径,光学显微镜观察肝组织的病理改变,其中第4周行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再通.结果:A组造模术后4wk内黄疸进行性加重(TB:749.38μmol/L±38.99μmol/Lvs84.86μmol/L±49.09μmol/L,P<0.05),胆总管直径扩张明显(1.50cm±0.30cmvs0.35cm±0.15cm,P<0.05),肝细胞变性、坏死明显,伴有增生.第4周行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端侧吻合后黄疸消退明显(TB:153.93μmol/L±57.36μmol/Lvs749.38μmol/L±38.99μmol/L).B组造模术后黄疸呈现波动性,胆总管直径扩张(0.20cm±0.15cmvs0.30cm±0.10cm,P<0.05),肝细胞以变性为主,并有纤维组织增生.第4周行胆总管与十二指肠端...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白念珠菌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比较山苍子油处理前后白念珠菌基因的差异性表达,分析山苍子油对白念珠菌整个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用山苍子油处理白念珠菌ATCC900028株90min,将处理后的菌株命名为白念珠菌ATCC90028-L,分别抽提细胞总RNA,经杂交、洗涤后,通过扫描分析白念珠菌ATCC90028株和ATCC90028-L株全基因组表达谱的差异。结果基因芯片共筛选出491个差异表达基因,与白念珠菌ATCC90028株比较,在ATCC90028-L株中有216个基因表达上调,有275个基因表达下调,差异表达的基因数量约占总基因数量的11%(491/4634),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包括白念珠菌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编码基因(ERGs)、应激反应相关基因、DNA复制与损伤修复相关基因、跨膜分子转运相关基因、能量代谢酶类相关基因等。结论山苍子油可使白念珠菌基因组中约11%基因产生差异性表达,影响较为显著,我们推测山苍子油与唑类抗真菌药物的作用机制相似,均通过对白念珠菌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通路中关键靶酶的影响而起作用,基因芯片筛选出的其他差异表达基因也可能与山苍子油的抗真菌作用机制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4-羟基-2,2,6,6-四甲基哌啶(Tempol)对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的作用。方法选择SD大鼠30只,采用四氯化碳诱导行肝硬化建模,将建模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不阻断肝门)、对照组(阻断肝门)、实验组(阻断肝门前后静注Tempol )。3组均取门静脉、腔静脉血检测血清内毒素,取肠系膜淋巴结、肝组织、肺组织行细菌培养,以及小肠黏膜形态与细胞凋亡检测。结果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可明显减少肝门阻断后的肠道细菌移位及血清内毒素水平( P均<0.05)。结论 Tempo1可有效地预防肝硬化大鼠肝门阻断后的肠道细菌移位和内毒素血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波姆红外线和微波治疗宫颈糜烂的疗效.方法 应用波姆治疗仪和微波治疗仪对宫颈糜烂患者进行治疗.结果 手术室整体护理的实施,保证了患者手术过程始终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了手术顺利进行,减少术中出血,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手术感染率,手术时间1.5~2h,出血400~500ml,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保证了手术质量,提高了医患满意度.结论 波姆红外线和微波治疗是治疗宫颈糜烂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观察DukesD期直肠癌造瘘术后行区域动脉介入时辰灌注化疗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探索治疗晚期直肠癌的新途径。方法 29例DukesD期直肠癌患者,行横结肠造瘘术后随机分A、B两组,A组15例用FFL方案行区域动脉介入时辰灌注化疗,多通道程控时辰输液泵连续给药, B组14例常规化疗组。结果 A组有效率(CR + PR)为66.7%,B组为28.5%,A组与 B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01 ),A组对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均较B组轻,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 区域动脉介入时辰灌注化疗作为一种新的给药方式对DukesD期直肠癌造瘘术后进行化疗,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及较低的毒副反应;同时尚有待更多病例、更长时间的临床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肾衰竭(ARF)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的变化,探讨血清CHE与ARF预后的关系,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将68例ARF患者分为存活组(A组)及死亡组(B组),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CHE,并与40例肾功能正常的原发肾小球疾病患者(M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N组)比较。结果A组和B组患者血清CHE均较M组和N组降低;而M组与N组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HE恢复,与治疗前CHE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治疗后血清CHE持续降低。结论血清CHE可作为ARF的检测物之一,对ARF患者的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 患者,女性,48岁,以反复头昏,乏力8年主诉入院。8年来多次检测血红蛋白波动在20~40g/L,经抗贫血治疗无效。3年前在外院骨髓涂片诊为“纯红再障”。经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治疗后血红蛋白最高升至50g/L,长期服用康力龙,间断输血,血红蛋白维持在40g/L上下。查体: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苍白。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界向左扩大,心音有力,心尖部可闻及Ⅱ级收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红蛋白(NGB)对硝普钠(SNP)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一氧化氮(NO)供体——硝普钠诱导制备NO损伤细胞模型,通过转染真核表达载体方式在PC12细胞中过表达NGB,采用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NGB表达水平,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bcl-2基因的表达变化,并检测细胞活性(MTT法)、LDH释放量和胞内胞外NO含量.结果:过表达NGB可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增加bcl-2基因的表达,但不改变胞内、外NO的含量.结论:NGB可保护硝普钠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